馬氏體有哪些性能?這份PPT講的不錯!
什麼是馬氏體?
馬氏體,也有稱為麻田散鐵,是純金屬或合金從某一固相轉變成另一固相時的產物;在轉變過程中,原子不擴散,化學成分不改變,但晶格發生變化,同時新舊相間維持一定的位向關係並且具有切變共格的特徵。 馬氏體最先在淬火鋼中發現,是由奧氏體轉變成的,是碳在α鐵中的過飽和固溶體。以德國冶金學家阿道夫·馬滕斯(A.Martens)的名字命名;現在馬氏體型相變的產物統稱為「馬氏體」。 馬氏體的開始和終止溫度,分別稱為M始點和M終點;鋼中的馬氏體在顯微鏡下常呈針狀,並伴有未經轉變的奧氏體(殘留奧氏體);鋼中的馬氏體的硬度隨碳量增加而增高;高碳鋼的馬氏體的硬度高而脆,而低碳鋼的馬氏體具有較高的韌性。 它通常是指鋼的一種很硬的晶體結構,但也可指任何由位移相變形成的晶體結構。它包括一類具有條狀或板狀晶粒的硬礦物。
馬氏體相變的基本特徵
但是在鋼中,淬火馬氏體中的碳原子擴散較快,一般淬火到室溫,碳原子立即擴散偏聚,形成碳原子偏聚團,如Corierl氣團,100攝氏度以上即可析出碳化物。這樣當馬氏體加熱到高溫過程中,馬氏體已經分解,則不能發生逆相變為奧氏體。一次鋼中的馬氏體一般不發生你轉變。如果迅速冷卻得到新鮮馬氏體,之後立即迅速加熱,是馬氏體來不及回火析出,也會發生逆轉變。 除了以上主要特徵外,馬氏體相變還有表面浮凸、非恆溫性等現象。浮凸是過冷奧氏體表面轉變時發生的普遍現象。馬氏體轉變也有恆溫形成的,即等溫形成的馬氏體。 三.馬氏體的組織形態及物理本質 1.鋼中馬氏體的物理性質
雖然馬氏體是一個單相組織,但其組織形貌和亞結構極為複雜。鋼中的馬氏體發現最早,應用最廣,其組織形態和結構較為複雜。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淬火得到的馬氏體組織結構不同;晶粒粗細不同,成分均勻性不同的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的組織也不同;碳素鋼、合金鋼、有色金屬及合金的馬氏體,它們在晶體結構,亞結構,金相形態,與母相的晶體學關係等方面均不盡相同,呈現出形形色色的形態及非常複雜的物理本質。 四.馬氏體的回火轉變 鋼經淬火獲得的馬氏體組織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進行回火,以降低脆性,增加塑性和韌性。
一般所謂的「淬火馬氏體」組織,實際上是脫溶初期階段的某種狀態。淬火鋼在回火過程中發生的轉變主要是馬氏體的分解,殘餘奧氏體的轉變,還有碳化物的析出後,碳化物轉化、聚集長大;ɑ相的回覆、再結晶;內應力的消除等過程。此外,等溫淬火會得到貝氏體組織。貝氏體鋼在連續冷卻過程中也會形成貝氏體組織。有些鋼淬火往往得到馬氏體+貝氏體組織。因此,在鋼的回火轉變中還有貝氏體組織的變化問題,如貝氏體中的碳化物、貝氏體鐵素體的組織變化問題等。
馬氏體有哪些性能?這份PPT講的不錯!
來源:熱處理小講堂/常州精密鋼管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