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四大名醋,為什麼山西老陳醋最有名?

2019-07-29     走街串巷一壺酒

義大利香醋,是調味品高端品牌的代表。其實中國各地,也有自己的醋品牌。比如鎮江香醋、山西老陳醋、四川麩醋、北京熏醋、上海米醋、福建紅曲醋、浙江玫瑰米醋、廣東糯米白醋、糯米甜醋、丹東白醋、全標米醋、太行米醋、龍門米醋、機輪香醋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章一開頭提到的中國四大名醋——山西老陳醋、江蘇鎮江香醋、四川閬中保寧醋、福建永春老醋。

豆腐腦吃鹹的還是甜的,粽子素的還是葷的,西紅柿炒雞蛋放鹽還是放糖,已經成為當代南北飲食三大迷惑行為。其實,在醋的原料和口味上,也能反映南北物產和飲食習慣的差異。

山西老陳醋,是北方醋種的代表,主要原料是高粱和豌豆、大麥製成的紅心大曲,配以五穀雜糧。色澤要求棕紅色到深褐色,酸味柔和,回味綿長,酸甜適口。

南方「魚米之鄉」盛產的水稻和糯米保證了鎮江、福建、四川三地釀製食醋的原料獲取。


鎮江香醋以優質糯米為原料,採用傳統的複式糖化,酒精發酵和醋酸固態分層發酵工藝,顏色為深褐色或紅棕色,口味柔和,酸而不澀,香而微甜,醇厚味鮮;

福建永春老醋以糯米為主要原料,以紅曲米為糖化發酵劑,經酒精發酵後,採用液態醋酸發酵。顏色呈棕褐色,入口柔和,稍有甜味。


四川閬中保寧醋以大米、玉米、麩皮等為主要原料,再加入白叩、黃連、砂仁、烏梅、肉桂等中藥材製作醋醅。其色澤黑紫,酸味濃厚。

四大名醋中,中國微生物學家方心芳院士曾實名力挺山西醋:

我國之醋最著名者,首推山西醋與鎮江醋。鎮江醋釅而帶藥氣,較山西醋稍遜一等,蓋上等山西醋之色澤、氣味皆因陳放長久,醋之醋身起化學作用而生成,初非人工而偽制,不愧為我國名產。

山西醋養育了山西人。那麼山西人為什麼愛吃醋?

無數文章都分析過這一現象,大多是從物產和氣候的角度:

1、山西水土鹼性大,醋可以中和。

2、山西人愛吃面,吃醋有助於食物消化。

3、山西地界缺鹽,所以以酸代鹽。鹽在古代是稀缺品,為了補充鹽分,古人想出了以草木灰代鹽、以酸代鹽、以辣椒代鹽、以硝代替鹽的方法。

其實一個地方的飲食習慣,受多種因素影響。文化、經濟、歷史、地理、物產、交通等等。

山西人到底愛不愛吃醋,除了日常觀察和經驗,還得看數據。

所以與其問「山西為什麼這麼愛吃醋」,不如問「醋為什麼成了山西的文化符號」。

在明清時期,山西各地都有醋坊。現在留存下的很多名醋企業,都可以追溯到明清晉商。晉商是推動山西醋走出山西的一股重要力量。北京前門外糧食店街老鋪子——六必居醬園,相傳是山西臨汾西杜村人趙存仁、趙存義、趙存禮兄弟開辦的小店鋪,專賣柴米油鹽。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趙氏兄弟的小店鋪,因為不賣茶,就起名六必居。

晉商之外,「山西人愛吃醋」經由文人的筆和外出的山西人,變得更加廣為人知。汪曾祺寫:山西人真能吃醋!幾個山西人在北京下飯館,坐定之後,還沒有點菜,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了三調羹醋。鄰坐的客人直瞪眼。

前些年,山西的名片是煤老闆、路虎。在地方飲食文化強勢向外輸出的今天,山西人愛吃醋和吃一年都可以不重樣的面,也是山西一個難得的記憶點。

而對於今天的山西人來說,「愛吃醋」更多是一種歷史沿襲和約定俗成的飲食習慣。就像有網友說的:「吃醋是我們山西人一輩輩的飲食習慣,從沒人探過這個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eR112wBJleJMoPM465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