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畢業生上5年制大專,和通過高考上專科院校相比,有哪些異同(相同點和不同點)呢?」一名家長問。
從理論上講,5年制大專和通過高考上專科院校相比,在「含金量」方面是一樣的,但二者也有一些地方存在差異。
我們先來聊一聊5年制大專與高中畢業上大專學歷之間的兩個相同點:
第一個相同點:無論是5年制大專還是高中畢業上普通大專,其學歷都屬於國家承認的專科學歷。
我們知道,通過高中畢業考上普通大專是屬於全日制大專的文憑,同樣通過5年制大專的5年深造,學生畢業後獲得的文憑同樣也屬於全日制大專的範疇,二者的學生在畢業之後,在學歷的檔次上是旗鼓相當的。
第二個相同點:5年制大專和高中畢業上普通大專,都可以參加專升本進修。
眾所周知,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錄大學生的時候,其最低門檻就是本科文憑。那麼作為專科生,如何擁有本科文憑呢?當然是通過專升本的進修獲得本科學歷。而5年制大專的學生和高中畢業後通過高考成為專科生,都可以在畢業後參加專升本進修提高學歷層次。
下去,我們來說說二者之間的差異。
(一)五年制大專比高考統招的大專更省時,學費不太一樣。
五年制大專採取的是「3+2」的模式,也就是前三年所學的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相關課程(相當於高中的課程),而後兩年所上的才是專科的相關課程。而通過高考統招上專科則要經歷高中三年外加三年專科的課程,前者比後者早畢業一年,在省時方面更勝一籌。在學費方面比較,前者比後者也更便宜一些,因為五年制大專的前三年所交的學費是按照高中的收費標準來收費的,而後兩年才開啟專科的收費標準。所以五年制大專與高考統招大專相比,既省時又省錢。從這個角度上講,五年制大專的「性價比」更高一些。
(二)二者的生源層次有一定的差別,前者的專業學習更注重實踐。
五年制大專的生源大部分來自初中畢業生,而通過高考成為專科院校的學生則全部來自高中畢業生,二者在生源層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五年制大專院校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通過高考成為專科院校的學生,則有更多的機會享受專科院校帶來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二者在學習的側重點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
(三)高考統招的大專可供選擇的專業更多,二者的畢業證不太一樣。
就現在來看,開設5年制大專的學校現在可以說是非常少,所以在大部分5年制大專學校,可供考生選擇的專業並不多。同時,二者在畢業證上存在一些差異,比如5年制大專學校的畢業生,其畢業證書上會印著「3+2五年制大專」之類的字樣,這對五年制大專的畢業生來說有點「如鯁在喉」的感覺。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能夠上高中的很多人都更傾向於選擇成為高中學校的一員。但是在考不上普高的情況下,選擇5年一貫制的大專學校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總而言之,五年制大專畢業生和通過高考考入專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在檔次上是相差無幾的,但二者在不同的方面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