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是一個迷信方法論的老師,在任何學生問題上,我都孜孜以求地在尋找解決方法,並且,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和大家在分享著這方面的經驗。
但君山又絕不迷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句話在理論上對,但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又絕不僅僅是理論。
所以,我總勸年輕老師:
當一個問題學生,已經讓你方法用盡、精力耗光,卻仍不見起色,你切不可過度自責,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無能。
這也是一個老師必要的「控心術」。
道理,我慢慢講給你聽。
前兩天有老師和我聊一個學生的情況。
父母離異,各自組了家庭有了孩子。這個學生從小是跟外公外婆長大,以星期為單位輪流到爸爸、媽媽的家裡過個周末,平時毫無親情可言。這個孩子在學校里厭學、逃課、做極端自殘的行為,目的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用她的話講,「只有這樣,爸媽才會給她主動打一個電話。」
那老師問我:這樣的孩子,多麼可憐,我們老師能轉化好她麼?
我這樣回答:當然也可以,只要你給她一個家。
之後是一陣沉默。
我沒有騙他,說的就是治根本的法子。但是,一個老師老師能偉大到給這個孩子一個家麼?
他不能。
我們老師也有自己的家,也就每個月領那麼一點兒工資,我們真的可以為了一個學生拋妻棄子,僅僅為了看看教育轉化的效果麼?
今後,我們會有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也會遇到很多個這樣的孩子,我們每一個都用給她一個家的方式去拯救麼?我們確定自己能夠比耶穌還要博愛,以及偉大麼?
我們中間可能有人能做到,那他註定會成為能夠感動中國的大人物;
但我們中間,大部分人註定做不到,因為這畢竟是強人所難。
不信,你就去看吧。普天下那麼多流離失所的孩子,鼓吹「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專家們,家裡又領養了幾個?
事實證明,他們也僅僅只有神一樣的口號,卻並沒有神一樣的品格。那就更遑論普通教師了。
去年,一名14歲的中學生弒母回校。社會輿論一片譁然,同班同學紛紛轉班、轉校。
殺了人的孩子,他就沒救了麼?
殺人弒母,也有可能是他的一時衝動,過後,他可能就後悔了、沒事了,痛哭流涕,發誓以後再也不殺了?
但是,這樣的孩子能僅僅通過我們老師來教育感化麼?
理論上,當然也可以,用愛的教育,選擇相信他們,一次一次包容他們,學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嘛,總有一天,我們的真情會感動他們,感動到他們真的不再殺人。但是,我們有這樣教育的心,社會、法律有這樣包容的可能麼?
當教育成本大到連這個社會都不能承受時,我們老師更加沒有能力承受。
這其實也是存在教不好的學生的理由。
我們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將來都能用自己的才幹報效祖國。但這僅僅是美好的願望。
決定學生成才與否的,是遺傳和環境,而我們老師,只是他們成長環境當中極小的一部分,我們之所以教不好他,有時不是能力問題、方法問題,而是我們參與的程度問題。因為,在很多問題上我們無權參與,也沒有能力參與。
所以,承認無能,也是我們的一種自我保護。
像君山這樣的特別痴迷於方法論的老師,其實很容易進入到一個極端,就是在面對學生無法教育轉化時,會煩惱不已、痛苦不堪,會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嚴重的懷疑。
過去,面對教不好的學生,我就產生過這樣的情緒。
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之下,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都無心繼續從事問題學生的研究。這種情緒一度成為了我心中的魔怔。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看過很多的心理學上的書籍,明白了上述的道理之後,我才又慢慢從這樣一種思維上的死胡同里轉過彎來。
現在,我把這些道理奉送給各位,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夠避免我走過的那些彎路。
之後——
研究教育教學方法的熱情不可停。
但是,遇到不能解決的學生難題時,我們也不至於要自暴自棄。
能保持的一種最好的狀態是:
用一顆平常心面對所有的學生問題,儘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努力去教育轉化學生,絕不逃避、但也絕不激進。因為,選擇逃避就枉為人師了;而過於激進,則不利於你在教育教學上長久的奉獻。
這其中的道理,就如同落水救人。
有人落水了,我們鼓勵積極施救,打電話、叫人、找竹竿、扔漂浮物,但是,我們不鼓勵直接跳水救人。因為,直接跳水救人,足以彰顯你的品格高尚,但可能人救活了、你卻溺水身亡了。而一旦你溺水身亡,那再高的品格,又有什麼意義呢?你何不留著高尚的品格、有用的身軀,選擇將來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呢?
希望這樣一個比喻,大家能夠明白我上述的道理。
世上確實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但是,這是理論上,是有一定的條件限制的,在現實中,特別難實現,而僅僅讓老師去實現,則近乎不可能實現。
所以,作為一名老師,在教育學生這件事上,我們要盡我們所能,但是呢,我們又要保重我們有用之身,在方法用盡、精力耗光之時,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無能。切不可在這件事上,讓自己身心俱疲。要爭取在更長的教育生涯中,多為教育做貢獻。
說到底,這也是一個合格老師應該要掌握的基本「控心術」。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