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傾聽,懂得理解,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銀河補習班》

2019-07-29     安娜蒙蒙

最近由鄧超、白宇主演的《銀河補習班》 自從上映就得到了不錯的來自觀眾的反映,現如今關於親子關於教育的話題始終熱度不減,對於所有的家長來說,孩子的教育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而來自孩子的奮力反抗,更讓我們覺得,如今教育陷入了一個惡性死循環。

劇中的馬皓文由一個自豪的橋樑設計師淪為階下囚,他忍下了七年的冤獄,出獄後找到了唯一讓他牽掛的兒子馬飛。而此時,曾經可愛活潑的兒子已然成長為一個叛逆的老師同學眼中的「壞學生,」並面臨著被學校開除的境地。他媽媽表現出來的焦慮和憤怒,也是現實生活中那些熊孩子的家長一貫會有的態度。這個時候的馬皓文卻異常的平靜並跟校長打賭,馬飛一定會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從班級倒數第一到年級前十。這個看似笑話一樣的天方夜譚,我想無數觀眾都會嗤之以鼻吧?其實我也是,只不過把它當成了一句笑話而已。如此,接下來的劇情也著實證實了我的想法,馬飛儘管很認真,但成績依然不理想,班級倒數第五,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很笨,不是讀書的料,但他爸爸卻表揚了他,儘管這樣的表揚看似有些無奈,作為一個父親的無奈,但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兒子。

除了學習,馬飛的性格漸漸在父親的感染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永遠不放棄是馬皓文灌輸給馬飛的唯一信念。所以馬飛在他的成長世界裡漸漸有了想法,有了自己的理想,而當兒子提出想要去看航天展的時候,他主動去學校幫兒子請假,這個時候離考試已經只剩下兩個星期,但在馬皓文的心裡,孩子內心的理想和需求是不能被抹殺的,之後影片就呈現出了一幕父親帶著兒子逃學一路邊玩邊學習到達了航天展。然後這一幕有些脫離了現實主義,在我們現實生活里,上學就是上學,不可能有這一行為存在。但電影所想要表達的應該是對於孩子的夢想,我們不能輕易去抹殺。

當馬飛回到學校參加考試後寫的那篇作文,又引起了老師和領導們的不同意見,而教導主任則是打出了零分。對於考試而言,我們都應該尊重命題的原則,如果寫想不符合要求,低分或者沒有分,是很正常的,但我們現實社會裡都在進行素質教育,所謂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們能有更多機會發展自己的特長,能讓學生多元化發展,不要被禁錮在考試中,我們應該要把所學到的知識能更靈活的運用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只是為了考試。但現在,選拔人才依然只有一考定終身。

圖片來自於網絡

最後馬飛為了理想放棄了高考,而是去考了飛行員,最後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太空人,馬皓文依然是堅定地站在兒子的角度去支持他,正因為有了父親對於永不放棄的信念灌輸,危機時刻救了自己和同伴,讓他們平安回到地球。

對於教育,我也時常陷入迷茫中,邊看著電影,邊思考著怎麼樣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是不停地去上補習班,參加各種考試,考證?還是讓孩子自由生長,發現他的興趣點,培養他對夢想的執著?其實在電影結束後,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也許很多事,本身就沒有答案。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就像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我們不能把孩子當成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樣,批量生產,但現實,卻是如此殘酷和糟糕,一批批被培養出來的考試機器,就算成就了高分,那又能怎樣?社會這座大學,充滿了殘酷的競爭,每天都是考試,每天都有人被淘汰,而面對這種淘汰,越來越多的人少了面對的勇氣,少了承受的能力,更少了承擔的堅韌,對於很多人來說,放棄生命比直面困難更容易。

電影終有散場的時候,但我想說我們的生活還很漫長,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從中得到很多啟發,教育孩子不應該只著重於學習,對於直面社會的壓力能力,抗挫折能力,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都應該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而這些,我們任重而道遠。

圖片來自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OBJQWwB8g2yegNDr5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