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文明存在了6000年,而實際上世界歷史主要講的就是東方和西方,西方自然是歐洲(延續自埃及和巴比倫),而東方唯有中國。因此,歐洲的史學家經常會拿歐洲和中國比較。歐洲面積和中國相若,而歷史中國更加悠久。但中國自秦始皇開始就成了大一統超級王朝,而歐洲自從羅馬帝國之後就成了一盤散沙。所以,歐洲史學家的困惑是:這5000年來,支撐中國屹立不倒的是什麼?
中國能夠5000年屹立不倒,到底是因為什麼?
魯迅先生雖然去世83年了,然而他的思想依然活躍在社會和網際網路時代。他就告訴我們了答案,他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對,是民魂,民族魂。
何為中國的民族魂?歷千年而不倒的民族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魂。具體來說就是:不畏天地,艱苦奮鬥;百折不撓,自力更生。
一、中國人不畏天地,艱苦奮鬥
先說不畏天地。中國人自文明誕生以來就表現出和歐洲完全不同的文明性格。中國文明的開端就是黃帝聯合炎帝擊殺蚩尤,而後定鼎天下。而在大禹時代迎來了史前大洪水,司馬遷《史記》記載,大禹過家門三次而不入,最終拯救了華夏黎民。
對比西方《聖經》傳說,上帝用洪水湮滅了人類文明,是上帝用諾亞方舟拯救了最後的文明。中國在4000年前就表達出了不畏天地,與天斗與地斗的大無畏精神,這才誕生了堅強偉大的華夏文明,而歐洲文明卻成了神話的產物。這個客觀因素直接後果就是,中國幾千年來宗教都未曾做大,無論秦漢帝國,還是隋唐帝國,宗教都只是華夏帝國的工具而非必須;而歐洲的宗教就成了文明的禁錮,在歐洲爆發文藝復興之前,歐洲落後華夏文明800年。當然了不畏天地並非不敬天地,而是探索客觀規律,驅使大自然為我所用。我們還創造了一個成語:人定勝天。這就是中國人的豪氣。
我們的先人除了不畏天地,更需要艱苦奮鬥。大禹治水開了先河。此後歷代王朝莫不如此。而且中國歷史有一個規律:大多時候都是落後地區統一發達地區。商湯用伊尹而滅夏,周武王以西方邊陲小國而克商立國,分封諸侯更是使華夏文明披荊斬棘拓展至整個中原地區。而秦朝的建立更加勵志,賈誼《過秦論》說的精闢:奮六世之餘烈,成華夏之一統。秦國原本是邊陲小國,祖先養馬出身,環境惡劣,民風彪悍,然而正是這個戰國七雄中最窮困弱小的秦國,連續出六代明君支持「商鞅變法」,促使秦國成為第一強國繼而統一天下。此後漢高祖劉邦以農民之身戰勝貴族出身的西楚霸王項羽項羽,隋文帝以經濟弱而軍事強的局面南下統一了富庶的陳朝,太宗李世民也曾背負屈辱向突厥求和才有了日後滅亡東突厥的壯舉,而清朝更是從東北冰天雪地南下占有中國。到了近代,北伐、解放戰爭,都是以弱小一方戰勝看似強大的一方。
請記住中華民族的開拓英雄:黃帝、秦始皇、漢武帝、張騫、霍去病、班超、隋文帝、北魏孝文帝、隋文帝、唐太宗、明成祖、鄭和、鄭成功、左宗棠等等,是他們打造了我華夏的萬世基業。
二、百折不撓,自力更生
華夏文明的韌性是無敵的。我們經歷無數風雨和坎坷,然而我們百折不撓。
2000年來,我們歷經坎坷。西周末年犬戎攻入鎬京滅周,周平王遷洛陽延續周王朝;西漢和親七十年,而有漢武帝驅逐匈奴;東漢諸侯割據,然「國恆以弱亡獨漢以強亡」,甚至一個諸侯曹操都打得匈奴拜服,而劉備和孫權更是開拓了雲南和嶺南等地,使之成為中國最穩固的國土;西晉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然而衣冠南渡存續了我漢家文明;鮮卑人魏文帝仰慕華夏文明而自動改革最終為華夏文明注入了強力的血液;而隋文帝楊堅代替北周恢復漢家衣冠和漢家文明;忽必烈滅宋,然文明永存,更使得蒙族同胞成為華夏民族;清朝白山黑水間統一天下,歷276年,但華夏文明卻永遠流傳了下來。到了現在我們愈發強大。
兩彈一星更是嘔心瀝血、自力更生的結果。陳毅元帥抓原子彈研製曾說過:當掉褲子也要造出來!我們的科學家更是如此。鄧稼先等人為了國防事業,「拋妻棄子」隱姓埋名跑到沙漠搞實驗。鄧稼先為了進度,更是受到了嚴重的核輻射,英年早逝。此外,很多參與實驗的工作人員因為輻射,出現牙齒已全部掉光的慘狀。不過,當他們手捧著原子彈爆炸、氫彈爆炸紀念的勳章時,臉上洋溢著幸福自豪的笑容。鄧稼先等兩彈元勛只獎勵了10元,因為國家很窮。正是在這樣奮鬥的前提下,我們中國才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開始受到了世界的尊重。因為原子彈,我們成了能和美國蘇聯並列的世界大國。謝謝這群偉大的人。
70年來的自力更生,我們擁有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工業體系。北斗導航系統、高鐵、神舟飛船、天宮號、雜交水稻、通信5G技術(華為、中興)、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等基建技術、天鯨號圍海造陸技術、三一重工等等都曾了中國工業名牌。
所以,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歐洲人:正是因為不畏天地,艱苦奮鬥;百折不撓,自力更生的民族魂,我們才能屹立五千年而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