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稿500篇的50歲大姐,閉關2周寫了3萬多字,不想努力不要找藉口

2020-02-13     湯小小

我曾經在國企做過16年內刊編輯,是一個有著25年寫作經歷的人,也曾在企業報紙和內刊上撰寫和發表過各類通訊稿、隨筆、散文、遊記等500多篇,在總公司報紙上也發表過多篇文章,最近先後參加了湯小小老師的基礎班、故事班和點評提高班,學習新媒體寫作。


因為近期肺炎疫情的肆虐,這些天我也跟大家一樣,響應政府號召,每天「宅」在家裡,跟女兒一起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新媒體寫作。



1

_

和女兒一起學習新媒體寫作


女兒今年19歲,是西安某大學大二的學生。因為一直愛好寫作,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目前是學校新媒體工作室文案部的部長,曾經在學校的公眾號發表了十幾篇各類通訊和隨筆文章。


她還在去年參加了學院組織的秋季辯論賽,她所在的辯論隊取得了團體亞軍,她本人因為思路清晰、反應敏捷、口齒伶俐,榮獲了「優秀辯手」的榮譽稱號。


女兒平時喜歡看電影和綜藝節目,然後喜歡寫一些影評和感悟,也是新媒體各類文章忠實的讀者。


這次寒假,女兒看到我購買的湯小小老師撰寫的《高效寫作》一書,主動借去學習,並對書中的6大方面和23個關鍵環節,一邊認真看一邊做筆記。


她還主動跟我一起聽老師關於新媒體觀點文和故事文的授課內容,說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成為跟湯小小老師一樣的寫作大咖。


這兩天,我和女兒還在小區當了兩天的志願者。我們跟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在小區樓道貼各種通告,在進門處統計來往人員和車輛信息。


兩天的志願者經歷,讓女兒感受到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顧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句話真正的內涵。



2

_

合理規劃時間,學習新媒體寫作


所謂「學習從來無捷徑,循序漸進登高峰」,所以要想學有所獲,必須合理規劃學習時間。


1、上午看書、尋找素材,主動輸入


近段時間,我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肺炎疫情的動態報道,一家人也主動交流自己得知的疫情訊息。大家都沒有想到這次疫情傳播的範圍之快之廣,波及的行業之多之深。


我所在的校外培訓機構這次也是受到影響的行業之一。因為這次的疫情,教育局也不允許擅自給學生面授補課,所以,校領導就決定購買軟體,給學員進行網上授課,而且也延遲了上班時間。


這下,我有更多的時間看書、學習和寫作了。


因為二月份要學習育兒類觀點文的寫作,所以我提前購買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每天上午抽時間看《正面管教》、《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告訴孩子你真棒》等幾本書。


我邊看邊做好記錄,對其中的案例和金句也分別記錄在電腦的素材庫里,方便寫作時為我所用。


上午我還抽時間整理頭一天晚上上課的學習筆記,在整理的同時,又可以重溫老師教授的學習內容,可謂「一舉兩得」。


2、下午看綜藝節目,搜集素材


正如針對肺炎疫情需要科學防控和治療一樣,學習新媒體寫作也要有科學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徑。


每天下午的時間較多,我一般利用這段時間看心海老師推薦的幾個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聲臨其境》和一些名人微博等。


看節目時先我按照老師建議1.5的倍數觀看,等看到需要的內容,再按正常倍數仔細看,並做好文字記錄和圖片截屏。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看了綜藝節目、了解了熱點,也節約了時間、搜集了素材。


如果前一天寫了稿子,我還會把稿子再繼續修改、潤色,直到自認為滿意,再發給老師審閱。


記得有一句話是:只要找對方法,終究可能柳暗花明。


對於寫育兒觀點文的初學者來說,我們要掌握寫作方法,必須從多看多學多模仿開始。


這期間,我每天下午把老師授課的例文反覆看好幾遍,琢磨老師在一篇文章中是如何選擇素材和布局謀篇的,如何寫好過度語句的,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和金句。


當我學習看書了兩三個小時後,就會到客廳看看窗外樓下公園的風景(雖然那裡現在幾乎見不到人影),換換腦子,休息休息眼睛。


為了保證精力充沛,我還會抽時間跟著視頻學習「鄭多燕10分鐘瘦身操」,讓自己每天宅在家裡的心情變得開朗明媚。


3、晚上聽課寫作,抓住靈感,有效輸出


晚上老師授課時,我是邊聽課邊整理老師授課的文字。老師講完以後,就開始復聽一遍,並整理完善筆記和老師推薦的例文,然後寫自己的文章。


之前因為工作多,不能每天寫文章,現在時間寬裕了,每天碼字成了必修課。而且因為天天敲鍵盤,寫作的效率也提高了。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他是在跑步中尋找創作靈感,我是在走路中尋找靈感。現在因為疫情不能外出走路了,我每天就在做家務和練習瘦身操中尋找創作靈感。


有一天下午我在炒菜時,因為有一個靈感突現,我就放下菜勺,急忙去電腦前把靈感記下來。結果菜炒糊了,被老公和女兒一陣嘲笑。


不過,老公那天趁機給女兒「上課」,他說雖然這次菜被炒糊了,但是媽媽這種「忘我的寫作精神」值得學習!哈哈!


常年寫作的人都知道「寫作是一場孤獨的修行」,所以,當看到故事班級群有人上稿了,我也跟大家一樣,及時點「在看」,真心祝賀他們。


因為在這條路上,有人一路同行,終歸是感覺不孤單。



3

_

筆耕不輟,靜待花開


很喜歡一個詞「靜待花開」,意思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心等待,因為成長有時,花開有日。


那麼在寫作的道路上也一樣,不能開始時躊躇滿志,三分鐘熱度後一切照舊。


要知道,雕塑自己的過程,必定伴隨著疼痛。但那一錘一鑿的自我敲打,終會給你一個更好的未來。


因為目前的肺炎疫情,許多行業的經濟效益都遭受了重創,我們這些文字愛好者,如果此時能好好利用時間認真學習、堅持閱讀和寫作,不僅可以修身養性,使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得以發揮,還可以掙得一些稿費貼補生活,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目前,在這半個月里,我已經寫了行業故事、情感故事、疫情下普通人的生活故事、讀書筆記等30000多字的文章,分別投給了不同的公眾號。育兒類觀點文的寫作還在搜集素材和寫作中。


正如這次面對肆虐的武漢肺炎疫情,我們必須全力以赴、眾志成城,等到櫻花綻放的溫暖時節,等這個城市再按下「播放鍵」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盡情領略春天的美麗,盡情享受花開的芬芳。


我相信,只要自己堅持不懈地筆耕不輟,一定會再次聽到花開的聲音。


_

作者簡介:楊娥(筆名伊人),湯小小寫作班學員,曾在大型國企擔任16年企業文化宣傳和內刊主編,曾撰寫各類通訊、隨筆、散文、遊記等500多篇;在私企擔任6年多行政人事部經理和辦公室主任,撰寫各類規章制度50多份;在企業的公眾號、網站等發表通訊類文章和美篇30多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423QHABjYh_GJGV0mt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