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63歲時寫的楷書,見之令人氣增1倍

2019-10-13   不二齋

趙孟頫63歲時寫的楷書《膽巴碑》欣賞,見之令人氣增1倍

謝飛躍

楷書《膽巴碑》是一件珍貴的書法作品,是晚年趙孟頫楷書代表作,展現了其深厚的書藝修養和筆墨才情。

這件作品極其精妙,提按、轉折、方圓、虛實、快慢等陰陽轉化關係已運用的爐火純青,猶如庖丁解牛那般純熟的操練。我們總結不出具體行筆招式,只見招招合乎法度合乎情理,這是在長期穩定的行為日常習慣的修煉;長期穩定的書寫習慣的修煉;長期穩定的審美品味思維習慣趨向所致。

筆法不亂,精熟準確的書寫狀態也是古人講究「居有常,業無變」的一種深入式生存感悟。在穩定的時空關係中深入領會生存的奧妙,獲得生存智慧,最終通過穩定的筆法習慣、結字習慣、意味習慣展現在一件自我鍾情的作品之中。這大概是這件書法作品的生成原理所在。

從趙孟頫流傳下來作品來看,總體感覺就是一個穩定的人的風格狀態,精神面貌。他學習晉唐筆法,追求書寫瀟洒流便的風韻,把文人士大夫的溫潤恬靜優雅的習性展現在書寫中,流露在字裡行間,從而以極高明書法風格造詣去影響其他,形成一定審美風氣,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意識形態。為此,其書法成就不僅體現在書法作品本身,而是以書法為載體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和美的凝聚力。以及這種良性的社會效應又反過來推動其自身能量的鞏固和發展。趙孟頫在這種內外平衡把握中取得了如此藝術成就,見之令人氣增1倍。

臨帖、學習經典是書法藝術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歷來被推崇的經典碑帖作品中都有其出彩的一面,都在人的意識追求上達到了一定難以企及的高度而顯得那樣令人迷醉。在臨帖過程中,不斷汲取其營養、沉浸其內涵之中,使人獲益、使人解脫、使人升華。為此,千百年來形成這麼一種以臨帖的方式來滋養自我,修身明理的文化傳統。這是中國式修養、娛樂的傳統。

作為書法學習的經典碑帖之一——趙孟頫楷書《膽巴碑》依然在當下熠熠生輝,閃爍著七彩的智慧光芒。我們就從其清晰的筆鋒變化、墨色變化,造勢變化、占位變化、字字關係上一點點感悟吧。

《楷書帝師膽巴碑卷》趙孟頫六十三歲書,紙本 原作縱三三·六厘米 橫五六三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註:圖文由翰墨文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