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4歲開始經常交換東西,只要是他看著喜歡的或者想要的都會欣喜若狂地和人交換......
每次帶芽芽出去玩或者去上幼兒園,他都要背上一書包的玩具大兵、玩具手槍和零食,無論是好是壞,統統塞進書包。
有一次,我看見他手裡拿著一張數字油畫,上面密密麻麻的數字構成了一幅兒童畫,我趕緊問:
「芽芽,從哪拿來的數字油畫?」
芽芽興奮地說:
「我用我的電動陀螺交換的。」
我當時一驚,不過,看到他那高興勁兒,我也沒說什麼。誰讓陀螺是他自己的呢,那交換也是他的自由。不過可憐我那幾十塊的銀子啊!
「媽媽,快看,這是我換來的扭扭蛋!」
只見他手裡拿著一個圓咕隆咚的球向我跑來,興奮地邊跑邊喊:
「看,裡面有美國隊長呢!」
邊說邊快速地打開盒子把裡面團成一團的藍色小人拿給我看,我說:
「真好,這次你用什麼交換的?」
他自豪地說:「就用那個變形金剛唄!」
我的天吶,一個變形金剛交換個扭蛋還興奮成這樣,孩子世界真不可思議啊!回家時,看見他又兩手空空,就問:
「你的扭蛋呢?」
「送朋友了」他不以為然地回答......
就這樣,他和別的小朋友頻繁地交換物品,說是交換,其實也談不上,因為在我們看來,他很少能帶像樣的東西回家,天天書包里不是空空的,就是帶一些不值錢的東西。
問他:「你的東西呢?」他總是回答和別人換了,交換來的東西不是說分享著吃了就是送人了......
幸虧芽芽媽我心理素質過硬,要不非暈倒不可。
說實話,剛開始我也用成人的價值觀來衡量過,最終還是決定不去干涉,只要是他自己的東西,他想帶什麼就帶什麼.
這樣他就有機會在去體驗與他人的交往,體會各種喜樂憂傷,我相信這種經歷不僅僅是遊戲或一系列毫無目的的活動,而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會為他下一次的社交及交換積累了經驗與教訓。
作為家長這一時期只能默默地自己心疼一下而已,畢竟通過這種方式來鍛鍊芽芽的社交能力也算值得。
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多重要以至於老阿姨願意花重金去揮霍呢?
孩子能否去交到朋友,能否去很好的溝通這些都會影響到對自己的看法和自信心。
社交能力越弱的小朋友未在在學術方面、工作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差。
社交能力包括哪些呢?
有一些家長經常會問:我的孩子性格特別內向,交朋友特別的困難,會不會存在社交問題呢?該如何改變他呢?
芽芽媽認為內向並不等於有社交障礙
就好比我們成人工作一天疲憊不堪,內向的人或許回到家就喜歡獨自一人看看書,聽聽音樂達到放鬆的目的,而性格外向的人,或許會邀約三五好友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傾訴吐槽從而達到放鬆的目的。
性格的差異,成人如此更何況是孩子,所以,在這裡芽芽媽呼籲家長朋友不要因為孩子的性格內向就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就要把他改正過來,某些社交能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請不要強制改變孩子的性格。
孩子缺乏社交能力能看得出來嗎?
答案是肯定的
作為家長如果你的孩子不怎麼會跟身邊的朋友,同學去交談,回到家裡你問他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他會說就自己一個人吃飯,自己一個人走來走去看別的小朋友在玩,感覺孩子沒興趣或者沒有能力參與。
這時你就需要及時和他溝通,問問他是什麼原因,是不懂還是不喜歡加入別的小朋友。
還有的小朋友在面對陌生小朋友時,不懂怎麼打開話題去聊天,沒辦法開口,回到家裡,你會發現孩子不開心,甚至和你說不想去上學了,這種情況就是最明顯的表現。
再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回到家會和你說他在學校被「欺負」了,這裡的「欺負」並不是校園暴力,而是孩子在遇到某些問題時不懂的怎麼去表達,導致別的小朋友不喜歡和你的孩子一起玩。
這時,你先不要急著去處理,而是先問清楚孩子到底發生什麼事。在那個場景孩子是怎麼表現的,別的小朋友是什麼反應,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特別留意。
另外一種常見的表現就是孩子聽不懂別人表達的意思。
比如孩子在和別的小朋友玩一個遊戲,玩了很久,當別的小朋友說想玩別的遊戲或者說想回家了,這時就是在傳遞不想繼續玩的訊號,但是你的孩子聽不出這些話所表達的意思,他會要求別的小朋友依舊陪他一直玩。
孩子從2歲-6歲階段開始就會逐漸脫離自我為中心,想要獨立,很想和別人分享玩具或其他東西,一起玩時又總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這個時期我們都需要去仔細觀察。
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有一半來自自身的性格,另一半則來自於身處的環境影響。
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先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我們如何與他人共事交往,孩子都看在眼裡,並會不斷模仿,成為他們自己的社交能力。
在我們家,常常有好朋友過來玩,我們又比較好客,每當有朋友過來玩我們都會邀請他們到家裡來住宿小聚。
家裡有客人孩子往往是最興奮的,因為他們很喜歡成為被關注的焦點,很多父母不懂孩子為什麼人來瘋,會在客人面前訓斥孩子,其實這會嚴重地損害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讓他們對陌生人有恐懼。
而如果在有客人的時候,刻意讓孩子成為焦點,讓他成為小主人去招呼客人,在他願意的情況下讓他露兩手才藝或廚藝,那他的社交能力便會大大提升。
元旦新年我們在家裡吃飯,孩子因為過節又有客人,激動得跑來跑去,我便讓他幫忙擺餐具。
看到芽芽爸爸拿出酒杯倒酒,芽芽也找個位置坐好搶過去一個酒杯,我便讓他為自己的酒杯倒上果汁。
他看我們舉杯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不停地招呼大家舉杯,並學著我們說一些祝酒詞。
看得出來那頓飯他吃得很開心,跟所有人碰杯,這對他來說這是一種新的體驗,他也覺得他跟大人是平等的。他也不會畏懼各種社交場合,甚至他在社交上會變得更主動。
芽芽媽寫在最後
孩子從出生開始,一點一滴,慢慢成長。與人打交道的圈子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這是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必須經歷的重要階段。學會與人相處融洽,帶來的是積極向上的處事方法,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