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遊戲的年輕人都不是好職場人,這種認知方式,讓你青雲直上

2019-12-06     非正常運營咖


現如今的人,尤其是三十五歲以下的人,幾乎沒有不打遊戲的,就算是不打,肯定也曾打過。

更有甚者,過年回家,一桌人幾乎都是在打遊戲,要麼王者榮耀、要麼吃雞,似乎不打遊戲沒法聊天一般。

只是,如果職場也是一款遊戲,你該如何打?

以"打遊戲思維"對待職場,屢試屢爽!



什麼是打遊戲思維?

試想一下,為什麼你這麼喜歡打遊戲呢?

原因無非是遊戲的娛樂性比較強,且每一次勝利或者通關,都能讓你獲得滿足感,所以你喜歡打。

可是,打遊戲思維是什麼呢?

打遊戲思維就是把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當成遊戲通關任務,然後以打遊戲時候才會有的興趣、興奮和態度去完成這項任務,進而取得成功!

前段時間同學聚會,關係較好的幾個人就坐到了一起,推杯交盞中,說起了各自的工作。

不提則罷,一提起來,都是唉聲嘆氣,各種吐槽。

都說自己的職場之路走的太過艱難,領導的逼迫、同事的競爭,再加上現如今經濟大環境較差,所以業務越來越難做,工作越來越堅持不下去。

有半數以上的人都說:真不想乾了,想辭職,但不知道幹什麼。

每個人都在訴說自己"越來越累",有種堅持不下去的感覺。

甚至有人比喻說:現如今的我們,就像是裝在玻璃瓶中的蒼蠅,雖然還在嗡嗡作響,但是已經看不到出路了,只是證明自己活著罷了。

這似乎是現如今大多數人的想法了,工作沒有了激情,生活沒有了激情。

可是,難道是生活和工作本身出了問題嗎?我覺著不是。

英國生物學家盧伯克有句名言:

"我們常常聽人說,人們因工作過度而垮下來,但是實際上十有八九是因為飽受擔憂或焦慮的折磨。"

我想,事實如此。

工作很累的緣故,只是因為你看不到希望、飽受擔憂和焦慮,而不在於工作本身。

但是,要堅信:最困難之時,就是我們離成功不遠之日。

工作太累,也許是你沒有使用打遊戲思維的方法!所以,才會產生累、堅持不下去的錯覺。

是否想過,打遊戲的時候為什麼精力充沛呢?

人在職場,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敗,或者是長久堅持的逆反心理,而對生活、職場放棄希望,不妨試著以"打遊戲的思維"看待職場,以打遊戲的心態去破解職場中的難題,以打遊戲的模式開闢職場的新通道。

所謂打遊戲思維,其實就是把職場看做是你的遊戲,把每一次挫折、困難的事項當成遊戲中的打怪升級任務,只要你幹掉了這個小怪獸,那你就能晉升一級,累計之下,你會越來越強,最終成為"王者"

簡言之,就是把職場各種工作想像成遊戲中的一個個關卡,以遊戲的模式設置這些工作,而你就是操作收集刷怪升級的人。



職場人為什麼要學習打遊戲思維?

朋友小傑,每次聊天都要跟我抱怨自己每天太忙,忙的根本沒時間學習。

雖然訂閱了寫作課、英語課、office精進課,但是,堅持一周之後,就會放棄。

他告訴我說,雖然自己的內心很焦慮、很想獲得提升,但一天忙到晚,哪有時間?

可是,在我了解中,小傑並非工作多,而是他不會工作,導致工作效率很低。

每天早上打開電腦先看半小時娛樂資訊,倒杯水和同事聊聊天,等再開始工作的時候,已經兩個小時過去了。

這是他的常態。

產生這樣的情況,其實本質是對於工作的厭煩和逃避。

因為工作對於你而言,已經產生不了任何的興趣,所以你根本沒有耐心和熱情去對待工作,這樣的狀態下,工作對你而言就是一種煎熬,耗費時間,卻不出成果。

甚至影響到生活、工作中的其他事情。

老梁在節目《梁知》中說到:

"對於這種現象,有的人還美其名曰這樣的年輕人叫佛系青年。大家不要糟蹋'佛'這個字,佛教本身也是積極的,也是入世的,要你積極面對人生,這樣如此消極的打法根本不是佛教的精神。"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就有可能使我們自身。

美國管理界名人亞歷克·馬肯策說:

"沒有什麼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沒有什麼比事半功倍更困難。"

可是忙也不能瞎忙,工作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對工作沒有興趣,最終導致自己為了生活奔波時,常常會將自己沉浸在沒日沒夜的工作里。

而這些浪費的時間是金貴的,做出的工作,卻是無效的。

以打遊戲思維來應對職場的工作,再好不過了。

幾乎所有的遊戲都是升級制,也就是所謂的打怪升級。那麼,生活和工作,是否也如此呢?

你可以把工作當中的任何一項當成你快要遊戲通關的一環,不論是解密遊戲也好、動作遊戲也罷,你喜歡什麼樣的遊戲,就把你的工作當成這一類遊戲。

用你打遊戲的心態去干工作,把工作中的任務看成是關卡,把困難看成是遊戲中的boss。

這樣一來,你會不會感興趣一些?

甚至,你可以當自己每天上班就是開了一盤職場遊戲,從早到晚,你只能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去通關,否則就會耽擱吃飯的時間。

而獎勵就是每個月的工資,這樣一來,你是否有興趣參與?

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曾說:

"我們要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

同樣的,你可以把職場變成遊戲,以打怪升級的思維去面對職場,處理職場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勢必能夠事半功倍。



職場人如何打造自己的"打遊戲思維"並解決職場問題?

對於不想上班又喜歡玩遊戲的人,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學會打遊戲思維,把工作變成遊戲,讓自己愉快的玩著幹完工作。

那麼,怎麼做到打遊戲思維讓自己像喜歡遊戲一般喜歡工作呢?

1.改變認知,把每一項工作,當成是一項遊戲任務,打完就能升級

不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覺著工作太難、太無聊或者看不到成果,所以是拖延、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往往這樣就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忙,但根本沒有任何的成果。

長此以往下去,不但自己累得半死,說不定領導也會對你有所非議。

同事王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年近三十的她是我在職場上見到的第一個被領導勸退的人。

八點半上班,她總是準時踩點進門,然後開電腦、擦桌子、吃早餐,別人工作的時候,你看她笑眯眯的盯著電腦,那就是在聊天。或者就是趁著領導不在,出去溜達一圈或者到隔壁的超市買一堆吃的回來。

工作說不上有什麼出色的地方,但是大家都能看得到她很忙,因為雖然她每天踩點上班,但每天加班的人中,也總有她的身影。

因為她當天的活沒幹完。

不知道的人以為是她真的很忙,工作很多。可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工作不多,只是她並沒有在工作時間好好乾罷了。

在我進入那家公司三個月後,王佳被勸退。

職場是個要求高效率的地方,如果你無法跟上別人的步伐,即便你願意付出加班的代價,但是領導未必願意帶著你一起玩。

因為效率低,意味著你將要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可是職場不會給你太多時間。

成功學卡耐基曾說:

如果你想要快樂,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要能指揮你的思想,釋放你的能量,激發你的希望。

採用打遊戲思維的第一個方式,就是改變你的認知方式,別把職場想的太難。

把工作中的任務當成是遊戲的關卡,只要你做完了一件事,那就證明你打通了一關,等到你完成所有的事情的時候,就證明你已經將這個遊戲打通關了。

而在每一項任務開始的時候,你所想的不是這個關卡有多難,而是多想想等你幹完這一項任務之後,你就可以升級了,你就有遊戲經驗了,你就能夠刷出寶箱了。

這樣想著,是不是眼前困難重重的任務,會好很多呢?

那麼,如何把工作當成一個個的遊戲關卡呢?

其實方法很簡單。

第一,每天早上開始工作前,把所有的當天工作進行一個大概的安排,按照重要緊急程度進行劃分排序,並用數字進行標記,數字靠前的就是較為重要的,數字靠後的就是較為簡單的。

第二,設定遊戲關卡獎勵,比如在完成了第一項後,你所得到的經驗可以允許讓自己玩5分鐘手機,完成第二項後,可以允許自己吃個蘋果,等等。

第三,學著使用"專注類軟體",讓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專注起來,保證不碰手機、不碰社交軟體,甚至無法打開工作需要之外的網頁。這樣你會發現自己的效率提升了很多。

第四,認真切實的完成當天制定的任務表,並確保給自己的獎勵都是完成的。

如果你按照這個做了,那麼,當天下午,就認真的享受下班後的時光獎勵吧!

2. 正視每一次挑戰,像打遊戲一般全身心投入,以升級為目的

為什麼我們打遊戲的時候能夠全面投入,而工作的時候不能呢?原因還是不喜歡,所以無法投入。

打造打遊戲思維的第二個必要途徑就是,一定要正視每一個工作項目,正視每一次挑戰機會,全身心的投入。

想想你堅持下去,通關之後的獎勵。就如同你打遊戲的時候一般,一定要上排位、一定要吃到雞一樣。

柳公權是大書法家,很小的時候,就在書法上頗有天賦。

當時,他寫的字遠近聞名,所以有點驕傲,接人待物也開始變得敷衍起來。並且開始嘗試詩畫方面的學習,想要在書法之外,再找到一個自己擅長的東西。

久而久之,他的書法再無進展。

後來,他遇到一個無手的老年人,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要比自己的好多了,他備受打擊,從此也明白了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專注、戒躁,否則,就很容易流於形式,最終導致失敗。

後來,他勤奮練字,虛心學習,並專注於書法,最終成為一代大書法家。

當一件事還沒做完就急著換另外一件事,這在任何時候都是大忌。尤其在職場上,剛剛打開電腦準備寫文案,突然接到開會的通知,那麼有80%的可能你的這則文案要擱置並無法完成了。

然而,職場中卻有很多人喜歡這種一心二用的狀態。

明明要做個表格,卻在找模板的過程中打開了娛樂新聞;明明要整理文件,卻在電腦的角落發現了擱置已久的相片;明明要邀約客戶,卻在街角發現了奶茶店。

其實,這並非一心二用,而是自己的心思被其他事物影響了。

不打遊戲的年輕人都不是好職場人,這種認知方式,讓你青雲直上

北宋思想家張載說過: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

如果你對這件事本身沒有多大興趣,以心不在焉的態度去處理,即便是做了,也肯定做不好。

工作中,就是如此。

如果在工作中沒有花費多少心思,那麼工作的結果也肯定不會給你多大的心思。

你所要做的,就是端正態度,即便是把工作當成了遊戲,也要求自己如同對待遊戲一般對待工作,全身心投入,只以完成工作為目的,就如同你只以遊戲升級為目的一般。

3.力爭王者

打遊戲的最高境界是,爭取讓自己成為最厲害的那個人。也就是所謂的"王者"。

優秀,是一種習慣。

中國首富、萬達集團的王健林,據說平均每個小時可以賺424萬(相當於北京的一套房子),但他每年工作360天,一年只休息不到一周的時間。

並且,之前在網上流出的他的日程安排表,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十點,事項滿滿,橫跨半個中國,就是如此的忙碌。

他很有錢,但他同樣很努力;因為很努力,所以,他很優秀。

京東商城的創始人劉強東,算是網際網路新貴,公司市值400億美元。他有一個習慣,每天早上七點到公司召開高管會議。

十年如一日。

現在想想,人家的成功,都是必然的。

很多人在別人成功之後會習慣性的嫉妒,會習慣性的挑剔他人的不足。可是,卻不知道人家正是因為保持了優秀,才能夠一直優秀。而你,只是抱怨命運的不公。

甚至從來沒想過要從改變自身做起,從塑造屬於自己的優秀習慣開始。

愛因斯坦說過:

在一個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做個簡單的乘法題:

0.9x0.9=0.81
1x1=1
1.1x1.1=1.21

如果每天認真工作是1,那抱怨的人就是0.9,而保持自己優秀的人則是1.1,也就是所謂的"每天進步一點點"。

日積月累,這樣的成功,可想而知。

更有甚者,有些人是在自己的基礎上不停的翻倍努力,而有些人,卻是放著自己的長處和現有條件不用,反而用傲慢、偏見和不知所謂將自己的長處耗費的一乾二淨。

大家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

兔子在長跑這件事上很有心得,也很拿手,是天生的技能,可正是因為他的傲慢和看不起烏龜的心態,所以他在半路開始睡覺。

而烏龜,雖然慢,但堅持不懈,最終走在了前面,贏得了比賽。

兔子在奔跑這一技能上,不可謂不優秀,可是,他最終成了烏龜的手下敗將。

而烏龜的取勝法寶就是一直往前、永不停歇。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可以說,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於良好的習慣構造一個日常行為的規律,而正是因為這些良好的習慣,讓他們最終獲得了成功。

保持優秀,或者是力爭王者,唯一的方法就是,認清自己,做好當下!



總結

如果覺著職場太累、工作太難,那麼,你可能需要學習一下打遊戲思維。

把工作中的一項項任務看成是遊戲中的一個個關卡,干工作就是打遊戲,完成工作就是遊戲通關,讓自己用打遊戲的心態去完成工作,勢必會事半功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lnZ5W4BMH2_cNUgXu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