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車企結成抗疫統一戰線:轉產呼吸機

2020-03-29     汽車之心Autobit

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上汽乘用車等企業紛紛開啟了口罩的生產,他們對工廠車間進行無塵化改造、安裝生產設備,打通供應鏈,為全國的「抗疫鬥爭」輸送最緊缺的醫療物資。

而現在,疫情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爆發,現存確診患者人數接近 40 萬,醫療物資短缺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

除口罩外,呼吸機這樣的醫療設備供應也出現了巨大的缺口。

因為新冠病毒對於感染者肺部具有極強的「攻擊性」,當它靶向攻擊患者肺部時,會引發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併發症,但目前還沒有經過臨床驗證的治療方法,因此在治療時病人需要靠呼吸機來維持呼吸,保證體內的血氧含量,避免呼吸系統和重要器官衰竭。

呼吸機已成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設備。

不過,呼吸機不像口罩那樣價格低廉、易於生產,其供應鏈更複雜、生產周期更長且價格昂貴,一般單台在 2.5~5 萬美元之間,很多醫院也只有在重症監護室才會配備。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數量驟增,對於呼吸機的需求也一時猛增。產業內原有的產能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呼吸機一機難求。

1、全球呼吸機短缺

在歐洲,一份歐盟內部文件顯示,整個歐洲的個人防護設備和其他醫療設備,尤其是呼吸機的供應令人擔憂,傳統供應鏈只能滿足需求量的大約 10%。

英國的呼吸機缺口預計最高將達到 2 萬台,英國政府發布官方聲明,希望國內製造商支持呼吸機和零部件生產。

在義大利,呼吸機的嚴重短缺已經迫使醫生忍痛放棄對一部分患者的救治。

據美國重症醫學會估計,美國總共將有 96 萬名患者由於感染新冠病毒而需要使用呼吸機,但美國現在只有大約 17 萬台這樣的機器。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海外國家和機構都向疫情形勢好轉的中國請求援助,希望中國廠家能夠擴大呼吸機的產能以緩解迫切的需求。

比如特斯拉 CEO 馬斯克就選擇從中國採購了 1255 台呼吸機運到洛杉磯救急。

同時,「中國所有的呼吸機廠家都已達到了它們的產能極限,全部在忙於應對海外需求。」中國醫療器械電商平台貝登醫療的供應鏈總監吳傳普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的採訪時稱。

面對這樣的窘境,歐美眾多因疫情停產的車企紛紛行動,開始嘗試生產呼吸機,通用、福特、大眾、特斯拉、克萊斯勒都加入了這場提升呼吸機產能的行動中。

各國政府也大力支持,加速這些車企們的生產審批流程。

2、歐美車企紛紛轉產呼吸機

特斯拉 CEO 馬斯克此前對於美國的疫情形勢抱樂觀態度,還在推特上表示不必過度恐慌。

直到一位特斯拉車主點醒馬斯克,建議他安排工廠轉產極度短缺的呼吸機。

他欣然接受了這一建議,並從技術上肯定了這一轉產操作的可行性。

因為特斯拉本身就在生產先進的暖通空調系統,這樣的系統被搭載在特斯拉的各系車型上;另外,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 SpaceX 也在生產搭載生命支持系統的太空飛行器。

所以,特斯拉工廠要生產呼吸機並不困難,但需要一段時間的籌備。

為了獲得更多專業技術支持,馬斯克還找來了知名的醫療設備公司 Medtronic Plc(美敦力),雙方正在協商如何利用特斯拉現有的生產線,來改造生產呼吸機。

雙方將率先在特斯拉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廠生產呼吸機,後續還會推動其紐約的工廠復工,開啟呼吸機設備的生產。

有不太樂觀的外媒稱,特斯拉和 SpaceX 的工廠要真正投產呼吸機,可能還需要花 8-10 周的時間。不知道馬斯克會不會拿出當時 Model 3 產能地獄時睡工廠的架勢去推動呼吸機投產,畢竟這十萬火急。

通用汽車也加入到了轉產呼吸機的行列,這家底特律汽車巨頭正在與醫療設備製造商 Ventec Life Systems 合作,準備在其位於印第安納州的零部件工廠生產呼吸機,月產能 1 萬台,內部稱這一項目為「V 計劃」。

但是二者並不會對通用汽車現有的產線進行改造,而是利用多餘的工廠空間來搭建呼吸機產線,而且主要的技術仍然由 Ventec 提供,通用汽車會在供應鏈、物流層面對呼吸機生產提供支持。

前不久,通用汽車全球採購副總裁 Shilpan Amin 在給供應商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通用已安排採購 95% 的呼吸機所需部件,並正在尋求採購剩餘的 37 個必要部件。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一項目的目標是生產多達 20 萬台呼吸機。

福特也沒有缺席,這家車企聯手 3M 和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共同打造一款動力空氣凈化呼吸器(PAPR)。

一方面,福特會幫助 3M 提升現有呼吸器的產能;另一方面,福特會採用全新的呼吸器設計,加入自家的零部件,讓呼吸器的性能和使用時間都都得優化。

福特還將採用 3D 列印技術定製呼吸器頭罩塑料部件和過濾部件。

除此之外,福特還與通用電氣醫療(GE Healthcare)達成合作,將為後者擴大簡化版呼吸機的生產提供支持。

視線轉到歐洲,作為歐洲疫情的重災區,當地車企也在行動。

義大利豪車品牌法拉利及其母公司 FCA、零部件供應商馬瑞利正與義大利最大的呼吸機生產商 Siare Engineering 展開合作,主要生產呼吸機零部件,必要時也會組裝呼吸機,希望幫助 Siare Engineering 的呼吸機月產量從 150 台提升到 500 台。

英國是首個倡導汽車製造商轉產呼吸機的國家,勞斯萊斯邁凱倫日產等車企一開始就沒閒著,他們將為呼吸機設計、測試、生產和運輸等各個環節提供助力。

麥拿輪正在研究如何設計一款簡版的呼吸機並儘快投入使用;日產正在與其他公司合作,以支持現有的呼吸機生產商提高產能。

德國政府也開始要求國內汽車製造商考慮生產口罩和呼吸機等醫療設備。

大眾汽車表示,已組建一個專門工作組,研究如何利用 3D 列印技術來幫助生產呼吸機和其他設備;戴姆勒也正在研究各種方案。

這是一場全球範圍的呼吸機產能大作戰,也是整個汽車行業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組成的統一戰線。

3、車企轉產呼吸機的優勢和門檻

如馬斯克所言,很多車企本身就生產搭載了先進空調系統的車型,車載空調系統和呼吸機的很多技術原理和生產材料都是相似的,這為車企轉產呼吸機提供了便利。

另一方面,這些車企也已經和專業的呼吸機生產企業展開了合作,他們也能帶來專業的生產技術以保障產品質量。

而且,多數車企並不組裝呼吸機,只是生產一部分零部件,同時在供應鏈和物流層面提供支持,起到輔助和支持的作用,目的是幫助專業呼吸機生產企業擴大產能、提升產量,為抗擊疫情提供關鍵「彈藥」。

呼吸機/呼吸器的種類很多,以福特轉產呼吸器為例,這家車企正在與 3M 等企業和機構合作打造一款全新的動力空氣凈化呼吸器(PAPR)。

兩家企業首先是尋找一些現成的部件,比如福特 F-150 上用來冷卻座椅的鼓風機、電鑽中使用的可攜式電池組、3M 的 HEPA 空氣過濾材料等等。

福特利用鼓風機把空氣吸入過濾器中,然後將乾淨空氣吹入呼吸器頭罩的供氣軟管,驅動風扇的是 12V 電動工具電池組。所有這些小零件都被裝進了 3D 列印的塑料外殼,固定到一個環狀金屬條上,這樣就可以穿戴了。

頭罩材質使用了簡單的高密度聚乙烯合成紙,軟管則可以從福特的供應鏈或者真空吸塵器行業獲取。

福特正在考慮在其密西根製造工廠生產這款全新的動力空氣凈化呼吸器,同時還會幫助 3M 將呼吸器產量提升 10 倍。

這麼多車企一擁而上轉產呼吸機,非常提振民眾的信心,但也要考慮其中的現實問題。

與口罩、體溫計等可以很快提高產量的醫療用品不同,呼吸機的生產具有較高的門檻,這使得迅速擴大生產變得困難。

在這種與患者性命攸關的醫療產品的製造上,保質又要保量,挑戰很大。

在質量層面,呼吸機的壓力驅動系統、過濾器和閥門等任何一個部件發生故障,整個機器就無法運轉;呼吸機控制算法也非常關鍵,需要經過不斷優化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對於很多車企轉產呼吸機採用 3D 列印技術的做法,一位醫療器械方面的人士表示,呼吸閥用于敏感脆弱的肺部呼吸系統,在材料安全方面很有講究,如果 3D 列印呼吸閥在使用過程中引發抗菌性弱或表面顆粒脫落等問題,會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在效率層面,有數據顯示,專業的醫療設備製造商生產一台呼吸機也可能要花費多達 40 天的時間。而車企轉產呼吸機,這個周期要多長目前很難評估。現實情況是,對於很多病患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效率異常重要。

好在,很多國家的政府已經為車企轉產呼吸機的審批開啟了綠燈,這很大程度上會提升車企轉產呼吸機的效率。民眾依然可以期待這些車企的呼吸機早日下線。

在全球多數車企停產停工的當下,轉產呼吸機這樣的緊缺醫療設備成為了汽車行業的新使命。

受疫情影響,整個汽車行業也籠罩在陰霾下,如果這些呼吸機能夠被順利生產出來,也是汽車行業歷史上一次值得紀念的戰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k-rJXEBnkjnB-0zRd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