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新一批文化強鎮、文化示範村(社區)名單,象山縣爵溪街道榜上有名,被評為「浙江省文化強鎮」!
爵溪,又名「雀溪」,別稱瀛海,東臨大海,三面環山,西接縣城。沿尋歷史脈絡,可稱之為山海之地,歷史古城,抗倭之城、漁商之鄉,這些都賦予爵溪特有的人文氣質。漁文化、漁商文化、海防文化、移民文化等在爵溪交匯碰撞,形成獨特的文化生態。
一、文化建設地位凸顯
文化在爵溪有著相當深厚的土壤。街道先後獲評省體育強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市時尚運動特色小鎮、省特級文化站、市群眾性文化活動優秀品牌等榮譽。
二、文化建設大格局形成
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文化自信達到新高度。
一是高起點謀劃文化建設大格局。跳出老城區,謀劃大區塊,目前街道已形成老街歷史文化區、東海銘城海洋休閒區、亞帆基地海洋運動區、白沙灣「五娘」文化旅遊區等五個區塊。
二是高標準配置公共文化設施。投入3000萬元建成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超規格配備影劇院、圖書借閱室、教育培訓室、舞蹈排練廳、綜合展覽廳、多功能活動室等設施設備,免費對外開放。投資1000餘萬元,建有濱海休閒廣場和騰蛟文化公園。
三是高水平建設「十五分鐘文化圈」。村、社區均建有環境優美的室內文化活動場所,文化禮堂建成率達100%。規上企業積極配備不同規格的文體活動設施,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優異。
四是高質量推進「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文化站配備專職幹部4名,「三團三社」積極吸收各類文藝骨幹,文化志願者。街道每年高標投入文化經費,用於新創文藝節目、開展綜合文藝活動等,「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率在80%以上。
五是高標準發展「新爵溪人」文化新模式。強化「紅色文化」引領,完善新爵溪人服務管理綜合驛站,為3萬名「新爵溪人」提供優質文化服務,為爵溪文化多元性注入生機。
三、文化與產業相得益彰
從海防邊陲成長為「中國鄉鎮之星」,「中國針織名城」,爵溪人以感恩「反哺」文化,形成無數文化與企業「唱和」故事。
一是文化藝術節書寫爵溪文化的時間跨度。一場文化盛宴連續舉辦33年,每屆持續時間約2個月,與街道600餘家企業達成最大的文化聯盟,圍繞「文化+針織」,做深做精爵溪針織文化,獨領全省鄉鎮地方節慶活動持續舉辦時間最長的記錄,被評為「寧波市群眾性文化活動優秀品牌」。
二是海達漁鼓樹立爵溪群文新標杆。海達公司出資150萬元、爵溪企業500多名職工廣泛參與,項目榮獲第十四屆全國「群星獎」殊榮,參加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廣場文化演出,還代表中國文化藝術的新成就出訪土耳其、韓國參加國際文化交流。
三是企業文化拓展爵溪文化廣闊維度。向榮針織廠成立全縣第一家企業面向社會開放的「向榮圖書館」。巨鷹集團、甬南集團等近百家企業積極開設職工書屋、建立職工文藝團隊、建成職工文體活動室等,並開展常態化的文藝活動,為企業發展注入文化精神。
四、文旅融合開啟新征程
貫徹「文化+體育+旅遊」文旅發展新格局。在爵溪老街集聚了多家文化產業,如獨撈船製作,貢鯗黃魚鯗製作技藝等。此外,有銀生煎、沙里碧民間傳統點心被央視等媒體播出,被稱為「帶著文化跳舞」的點心。
做好「文化+體育+旅遊」文章,一方面抓好歷史文化保護繼承,做好《趙五娘傳說》《象山七月半》兩個省級非遺名錄的文旅融合文章。「趙五娘傳說」通過出版連環畫《趙五娘》,創作出版長篇小說《古道俠情》,創作越劇《趙五娘》、歌曲《五娘贊》、舞蹈《五娘吟》,舉辦「五娘故事會」等傳承弘揚孝賢文化;「象山七月半」以傳統廟會的形式留存。兩項非遺列為縣全域旅遊打造項目,每年吸引遊客數萬人次。另一方面,爵溪充分利用區域優勢,緊抓亞運契機,做好大體育、大旅遊藍圖。東海銘城項目,建成融生態、旅遊、人文、休閒為一體的文體旅遊景區;亞帆中心項目將填補浙東沿海海洋運動發展空白,培育「體育+旅遊」產業,助推浙江海洋運動和體育產業長足發展。
這一路走來,正是海納百川、勇立潮頭的優秀文化鑄就了爵溪發展軟實力,也將為爵溪今後的發展奠定更加厚實的人文基礎,繼續揚帆遠航!
象山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第二十一號通告
象山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第二十號通告
象山:重金獎勵,最高十萬!
來源:象山縣爵溪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