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時間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再次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議,討論中國發生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及其他國家出現的輸入病例情況。
會議持續5個多小時,並於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3:30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會議結果:中國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
5個多小時的會議討論了哪些內容?PHEIC是什麼?決策依據是什麼?基於當前情況中國該怎麼做?小編為您梳理如下。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方推特
參加會議討論的人是誰?
《國際衛生條例(2005)》突發事件委員會由國際專家組成,其成員是從WHO總幹事確立的條例專家名冊和酌情從世衛組織其他專家諮詢團挑選。
條例的專家名冊由在疾病控制、病毒學、疫苗開發或傳染病流行病學等領域的國際專家組成。
世衛組織專家諮詢團和專家委員會的成員不從本組織領取任何報酬。
突發事件委員會在「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中向世衛組織總幹事提供技術建議。該委員會就以下方面提出意見:
- 事件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經歷國際關注的突發事件的國家或其它國家為防止或減少疾病國際傳播並避免對國際貿易和旅行造成不必要干擾而應採取的臨時建議;
-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結束。
此次的突發事件委員會由來自13個國家的15名專家組成,其中包括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體改司司長梁萬年。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
會議的主要內容和結論
1. 彙報疫情數據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代表報告了現況和所採取的公共衛生措施。全國目前(截至北京時間1月29日24時)共有7711例確診病例和12167例疑似病例。在確診病例中,1370例為重症病例,170人死亡,124人已痊癒出院。
世衛組織秘書處概述了其他國家情況。目前在18個國家中出現82例病例。其中,7例無中國旅行史。在中國境外,有3個國家出現了人際傳播。其中一例為重症病例,沒有人死亡。
2. 肯定中國政府的行動
對中國政府最高領導人的領導作用、政治承諾和在透明度方面的決心,以及為調查和控制當前疫情所做的努力,委員會表示歡迎。中國迅速識別了這一病毒,並分享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從而迅速開發了診斷工具,使其他國家能夠迅速作出診斷和採取防護措施。
3. 疫情符合PHEIC標準
委員會同意,本次疫情現已符合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
委員會強調,這次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本著支持和讚賞中國、中國人民以及在此次疫情的最前線中國所採取的各項行動的精神來看待,並希望中國的透明行動取得成功。
4. 不建議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
根據現有信息,委員會不建議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
5. 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支持
WHO應加強對防範和應對的支持,特別是在脆弱國家和區域,制定措施確保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能快速開發和獲得潛在的疫苗、診斷工具、抗病毒藥物和其他治療手段。
WHO總幹事譚德賽:宣布新冠肺炎為PHEIC的主要原因不是中國在發生什麼,而是別的國家在發生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給中國的建議
- 實施全面的風險溝通戰略,定期向民眾通報疫情變化情況、針對人群的預防和保護措施以及為控制疫情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 加強合理的公共衛生措施,控制當前疫情。
- 確保衛生系統具有抵禦能力,並保護醫務人員。
- 加強中國各地的監測和積極發現病例工作。
- 與世衛組織和相關夥伴合作開展調查,以了解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學和演變情況以及疫情控制措施。
- 共享所有人類病例的完整數據。
- 加強努力,確定疫情的人畜共患病源,尤其要確定持續傳播的潛力,並儘快與世衛組織共享有關信息。
- 在儘量減少對國際交通造成干擾的同時,在國際機場和港口進行出境篩查,目的是及早發現有症狀的旅客,以便作出進一步評估和治療。
PHEIC是什麼?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在2005年世衛組織頒布《國際衛生條例》後出現,是由世衛組織下的緊急情況委員會依據《國際衛生條例》發出的一份正式聲明,判定一項衛生事件是否「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並且「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
一般情況下,PHEIC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標準:
- 第一、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
- 第二、公共衛生影響超出了受影響國家的邊界;
- 第三、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
當然,除了以上三個標準外,疾病感染病例、死亡病例、傳染性、治療效果、疫區人口密集程度;病情發展速度;是否傳出國境;是否需要限制國際旅行及貿易等也是影響疫情是否構成PHEIC的因素。
PHEIC與疫區國有什麼區別?
首先,世衛組織並沒有針對「疫區國」的具體定義。「疫區國」這一概念主要針對動物疫病流行國家。
其次,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定為PHEIC,並不是針對中國或某個具體國家,而是一種全球性的協調機制。因此,網傳的定為PHEIC就成為了疫區國並且為期三年的說法不實。此次世衛組織給出的臨時建議有效期為三個月,三個月內/後如果疫情得到緩解,則可以取消PHEIC狀態;反之,三個月後該狀態也會自動失效,需重新評估。
PHEIC影響有多大?
歷史上,共有五次事件被劃定為PHEIC,包括2009年甲型HIN1流感、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這兩次PHEIC分別給墨西哥旅遊經濟造成了50億美元的損失,給西非造成3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WHO 的PHEIC判定造成了經濟損失,而是疫情本身造成的。WHO宣布的PHEIC只是對疫情發展程度的判定,其給出的建議並非強制性要求締約國實施,但相反,在WHO宣布PHEIC之前,多個國家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應對措施,限制各類活動。
截至1月31日9:40,除中國外,全球共有19個國家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共101例,2個國家出現疑似病例。
自疫情爆發以來,各國積極應對並展開合作。突發事件委員會認為,全球需要團結一致,協調努力,加強世界其他地區的防範工作,並向可能需要更多支持的地區提供協助。
正如WHO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所說:我們無人能置身事外,必須一起阻止疫情。此時此刻,需要事實,而非恐懼。此時此刻,需要科學,而非謠言。此時此刻,需要團結,而非污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