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勢高平,環境幽靜,整潔嚴肅,美觀大方,遼寧築港開工紀念碑

2019-10-30     視覺秀旅遊

張學良紀念碑,位於遼寧省葫蘆島港碼頭西山,面面崖下是波濤洶湧的大海,西南是海岸坡地。此碑是張學良將軍撰文,並在開工典禮上親自揭幕的遺物--葫蘆島築港開工紀念碑。198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碑通高18米,造型整潔嚴肅,美觀大方。碑亭基台正圓形,直徑72米,邊緣設三步階道。平台上砌0.7米高的方圍牆,四面有通道。四根26米高的水泥方柱支撐梁架,亭蓋四面陡坡飛檐上翹,頂上有圓楔尖。碑亭通高5米,占地43平方米。碑亭內漢白玉石碑一通,石碑呈扁長方體,兩側有雙肩,並以雙道圓條紋裝飾,立在長方座上,周圍8根白色花崗岩方柱,用鐵鏈拉成一八角形護欄。碑身高 1.35米,寬0.66米,厚0.25。碑身正面陽刻隸書大字"葫蘆島築港開工紀念"9個大字,背面陰刻張學良將軍撰稿的八行正楷碑文,共219字。碑長方體,座高0.45米,長0.73米,寬0.36米。碑座正面陰刻12個正楷字,右起豎排兩字一行"中華民國十九年七月二日立"。碑座背面刻粗體"1930"的年代字碼;兩側雕刻盾形雲紋。碑面朝東方,北依山,南臨渤海,東靠市街、工廠,西連山路。地勢高平,避風向陽,環境幽靜,是理想的碑址。

歷史;葫蘆島港位於葫蘆島市龍港區。它背靠京哈鐵路和公路,有鐵路專用線直達港口,東北西三面環山,是天然避風港,也是中外著名的不淤不凍良港。葫蘆島港港深水闊,現為軍商兩用。商用設有兩個5千噸級泊位和三個萬噸級泊位,年貨物吞吐能力可達三百萬噸。1999年1月21日,國務院批准葫蘆島港對外開放,限於國輪外運。

很早以前,葫蘆島荒蕪人煙,據考證,其名始於遼金時代,遼稱"淘河島",後改名"葫蘆島"。

葫蘆島港首次興建於1910年,後因辛亥革命事起,築港工程中止。民國二年(1913年)再度動工,終因經費缺乏而停辦。1929年,當時的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學良將軍視察葫蘆島後,決心再度修築此港。1930年1月,與荷蘭治港公司簽定了包工合同,預計五年半完工。7月2日,張學良將軍親臨葫蘆島主持築港開工典禮。會後,舉行了盛大的紀念碑揭幕式。漢白玉的紀念碑通高1.8米,正面陽刻"葫蘆島築港開工",碑文由張學良將軍親自撰寫。"九·一八"事變,致使葫蘆島築港工程不幸夭折,但築港開工紀念碑至今仍豎立在葫蘆島西山坡上。

日本侵略者占領葫蘆島後,為了把從我國東北掠奪來的大量物質財富和資源運往本土,決定重建葫蘆島港。至1940年的3月,逐漸完成了大部工程,至此,葫蘆島港已具有年吞吐100萬噸的能力。1945年11月後,國民黨軍隊占領東北大部地區,葫蘆島港不僅未能得到應有的建設和發展,還被作為內戰中的重要運輸口岸。

1948年11月葫蘆島解放,港口也重新建設和利用,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更是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葫蘆島港成為中國重要的軍用港口。1960年渤海造船廠建成投產,成為中國船舶工業的重要基地。1984年12月6日,葫蘆島港對內開放。1999年1月21日,國務院批准2000年5月17日宣布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國家一類口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Ea10m4BMH2_cNUgiZ_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