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開,塘鱧魚肥

2020-03-09     稻荷藝文



吃過中飯,下樓走走,見到塘鱧魚上市了,一問價格,嚇了一跳——每斤百元以上。

每當春天油菜開花的時候,姑蘇一帶的塘鱧魚便體肥籽滿,成為江南水鄉獨特的名菜佳肴。

塘鱧魚,又名「蒲魚」,杭州人叫「土步魚」,有的地方還叫「吐哺」,為鱧科小形魚類。其體形粗壯,前部渾圓,頭大而闊,稍扁平;腹部渾圓,後部側扁;口上位,兩頜有細齒;頰部肌肉發達。

體呈黑褐色,帶有黃色光彩;腹部淡黃,體側有不規則的大塊黑色斑紋,各鰭都有淡黃色與黑色相間的條紋。背鰭2個,彼此分離;腹鰭胸位,左右分離,長達10厘米左右。

早先在鄉間的溝渠池塘常有見到。


俗話說:「菜花黃,土步魚嫩又壯」。

塘鱧魚為底層魚類,喜生活於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潛伏在水層較深處或石塊下越冬,以小蝦、小魚為主要食物。故而塘鱧魚肉質細嫩,又少刺,味道鮮美,富有營養。

每到春天油菜花盛開之際,便是塘鱧魚產卵的佳期。此時,在江南的水產交易市場上時常可見。

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墨客對「塘鱧魚」情有獨鍾。



汪曾祺曾在《故鄉的食物》一文中有過這樣的描寫:「蘇州人特重塘鱧魚。上海人也是,一提起塘鱧魚,眉飛色舞。塘鱧魚是什麼魚?我嚮往之久矣。到蘇州,曾想嘗嘗塘鱧魚,未能如願。後來我知道:塘鱧魚亦稱土步魚。

袁枚《隨園食單》:「杭州以土步為上品」。清代詩人陳璨也有詩讚嘆:「清明土步魚初美,重九團臍蟹正肥,莫怪白公拋不得,便論食品也忘歸。」

清代王端履曾有竹枝枝詞里有寫道:「竹籬輕傍漁舟插,要買新鮮杜父魚。」


塘鱧魚蒸蛋

又到江南鮮花爛漫,楊柳青青,品嘗塘鱧魚的時節。

在寶貝孫女3歲以前,只給她做過二次「塘鱧魚燉蛋」。因她太小,再鮮美的塘鱧魚還是不敢讓她吃,怕魚刺。

現在孩子4歲,會自己吃飯了,是時候讓她嘗嘗這水鄉最鮮美的魚了。

上周六休息,我去菜場買菜,走到水產攤位前看看,順便想給孫女買點水產吃。

看到盤裡有好多塘鱧魚,一問價格每斤賣110元,討價還價100元。

於是我彎下腰,挑了8條比較大的活塘鱧魚,準備回家做醬燒塘鱧魚,讓家人一塊嘗嘗這時鮮貨。

回到家後,我將塘鱧魚刮鱗去鰓,再從鰓部挖去內臟,洗凈後瀝干水分,然後置盆內,加了1小匙料酒和1小匙醬油腌漬片刻,再排放在盤中。將炒鍋洗凈後置旺火上,舀入植物油燒熱後,把塘鱧魚推入炒鍋內,兩面煎至微黃。

然後放入蔥段和薑片,烹入料酒加蓋略燜,揭去鍋蓋,添加醬油、豆瓣醬、白糖和鮮湯燒沸後,調好口味後,蓋上鍋蓋,改用小火燜燒10分鐘左右。

再揭去鍋蓋,取出蔥段和薑片,改用大火,用水澱粉勾薄芡,淋些植物油,整齊裝碟完成。

紅燒塘魚


我將此菜端上桌,讓家人品嘗。

眾人稱讚:「鮮得掉眉毛!」

我要兒子好好點評一下,他說:「魚色醬紅,肉質鮮嫩,醬香入味,油而不膩,與油菜花一樣的驚艷!」

要烹制好此菜頗有講究:挑選大小適中的活塘鱧魚,並從鰓部挖去內臟;烹制時要用小火燜燒,不能多翻,以防碎斷。對美食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鄉土文苑,周龍興供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d6LAnEBfwtFQPkdZdsL.html


















年關蒸饃饃

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