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經常出現"無名火"?有必要"擴充心理容量",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2020-04-28   大寶的小海疼

剛剛點開這篇文章的你先不要急著往下翻,讓我們來仔細回想一下,當看到孩子挑食時;當孩子寫錯字時;當孩子不小心將自己的小玩具弄壞時......當孩子出現種種無關痛癢的小問題時,你是否有對孩子大發無名之火?是否會對孩子進行各種與此時所發生的事八竿子打不著的責罵?對於以上種種提到沒提到的情況,或許你會說:"開什麼玩笑,我是孩子親爸媽誒,怎麼可能會對孩子做出這樣的行為?"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事實就是像以上所提到的那樣。

在好多年之前,有一次坐火車的時候(大綠皮)看見這樣一對母子,媽媽身形消瘦帶著兩個娃出門,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偏大一點三四歲的樣子(對這樣的組合一定會有好多人投以羨慕的目光,兒女雙全好幸福)。故事是發生在中午,媽媽要喂飽兩個孩子,於是去泡了一桶泡麵,回來後等泡麵泡好媽媽選擇的是先一口一口將小兒子喂飽,但對大女兒幾乎沒怎麼管。後來小兒子在媽媽的懷中,女兒見此也想讓媽媽抱,不料卻被媽媽揍了一頓。

對於上述故事不可否認的是,那位媽媽一定會存在有重男輕女的心理,但我們卻還能夠從其中看出似乎還藏有一些其他原因。大女兒想要讓媽媽抱這有錯嗎?沒有任何問題,而媽媽揍女兒要麼是不喜歡女兒,要麼就是因為媽媽自身的心理容量不夠大,所以才促使女兒的求抱行為導致了她產生出無名之火來。說到這,什麼是"心理容量"嘞?

其實"心理容量"是在管理心理學中的一個專業名詞,其所指的是一個人所能夠承受得住的心理負荷,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理都會有不同大小的空間,而每個人的心理空間大小卻又不盡相同,例如心理容量比較大的人他們所能夠承受來自外界的壓力就相對要更多一些,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在職場中經常可以看到,每當公司需要衝業績的時候,身邊總有一些同事會表現出心態極為平靜放鬆,就好像什麼事都沒有一樣,而這就表明了這個人擁有更大的心理容量去承載這些壓力。而如若當外界對其的刺激、壓力要遠遠超過其所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時,那麼他則會表現出情緒極為不穩定的狀態,就比如我們在開頭所提到的那樣。

會影響到"心理容量"的三大因素:

壓力水平因素

所謂的壓力水平其實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所反映出的是我們心理容量的剩餘有多少,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當一個人的壓力水平越高的時候,那麼他的心理容量則會越小,所以導致他情緒爆發的很可能僅僅是那一根微不足道的稻草。例如,我們每一個人幾乎都在經歷著工作5/6天休息1/2天的工作制度,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前五六天的工作壓力已經幾乎快要填滿了我們的心理容量,我們需要休息一到兩天來完成對心理容量的擴容。又例如,當一個人工作奔波聽領導嘮叨了一天,可晚上回到家後卻對妻兒說的話感到無比厭煩,也是因為壓力水平增加而導致心理容量縮減的原因所在。

知識水平因素

在知識水平這一因素中,既包括有對知識的儲備量,也包括有對知識施以運用的程度。在如今全民學歷、文化都得到了提高的年代,好多新手媽媽除了會去向那些有經驗的長輩討教育兒經驗外,還有大多數的寶媽會利用網絡、翻閱書籍等方式來取得育兒經。然而在這其中往往卻有很多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經"是取到手了,但對"經書"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將其用在現實所發生的事情上卻是一竅不通。因此,經常會出現父母不懂得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從而對孩子大發無名之火。

健康水平因素

這裡的"健康水平"所指的是,身為父母的我們自身的身心健康程度。中國著名作家、心理學博士畢淑敏在其所著的《心靈七遊戲》一書中寫道:"自己是無法真正被委屈的,那些被壓抑和扭曲的能量,會以另外畸形的形式爆發出來。"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那些經常對孩子發火的父母,他們在平時待人處事時都很可能是極為親切和諧的,而之所以經常會對孩子大發雷霆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吸收到了太多的"雜質垃圾",但他們又找不到合適的宣洩口,因此才會對孩子大發無名之火。

在生活中父母應如何避免對孩子發無名之火?

首先要學會降低音調,控制好情緒

北京師範大學錢志亮教授曾經說過:"父母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就會聽得越認真,所起到的教育效果也就會越好。"陶虹曾在節目中講述了她在女兒犯錯時所展現出的兩種處理方式:其一,當看到女兒將牛奶打翻在地時,她下意識的對女兒吼罵導致女兒面露驚恐,用一雙極為恐懼的眼神看著她。其二,當陶虹看到女兒那驚恐的眼神後,開始反思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幾天後女兒又將牛奶打翻在地,這次陶虹雖然情緒依然有所起伏,但她卻是走上前去將女兒抱住並對其安撫,而她女兒這一次也並沒有出現驚恐,在被媽媽安撫之後一字一句的說出了打翻牛奶的原因。

對於孩子的解釋,家長應給予尊重並認真傾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在其所著的《正面管教》一書中寫道:"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就會明白,自己的行為無法帶來想要的效果。"有很多家長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孩子哪怕是犯了一點點的小錯,都不會去聽孩子解釋而去責罵孩子,殊不知孩子正是因為犯了一個又一個的小錯才得以更好的成長。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去學會聽孩子說,讓他們能夠講清楚其中的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就像上述陶虹對待女兒的那個例子一樣。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都會將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上明珠一樣,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但在很多時候我們去責罵孩子真的不是因為孩子犯下了多大的錯,而是我們自身的心理容量太小,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學會將自己的心理容量進行擴充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