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大師觀點:成功品牌是枝繁葉茂的樹

2019-09-17     扁豆姐



國際品牌大師白福瑞

白福瑞(Florin Baeriswyl)

瑞士籍國際品牌戰略和設計大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品牌戰略、企業識別、產品與工業設計、建築與室內設計,先後在瑞士、阿根廷、德國、義大利、英國、美國、中國等國家工作過,服務過雀巢、瑞士航空、德意志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紅牛等世界知名品牌。2012年,白福瑞加入德稻教育集團,並擔任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授。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品牌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經濟體系中的核心力量,是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尺。然而,成功的品牌需要具備哪些要素?怎樣才能培育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日前專訪了國際品牌戰略和設計大師白福瑞,分享他對於品牌戰略的一些新穎、獨特的見解。

品牌建設好比登山

記者:您怎麼理解品牌?品牌戰略對企業長遠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

白福瑞: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經營者對品牌的認識並不清晰,往往會把品牌和商標甚至是市場營銷概念混淆,認為品牌塑造只是傳播語的創意或者是推廣品牌的活動。事實上,品牌不僅僅是一個標誌和名稱,而是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它體現並傳遞著企業的願景、使命、理念和價值觀。

品牌戰略是企業為獲得成功而制定的長遠目標和規劃,是將品牌作為核心競爭力,以獲取差別利潤與價值的企業經營戰略。品牌建設好比是企業在攀登一座山峰。

首先,要選擇攀登哪座山峰——明確企業的願景。明確了願景,公司的員工們就知道該向什麼方向努力,就會信任你並跟隨你一起攀登,直到登頂——企業就建立了品牌價值。

其次,登山時要用到繩索,品牌戰略就是告訴企業領導者怎樣利用這根繩索,帶領全體員工登上山頂,完成使命,實現願景。而品牌故事是闡明為什麼選擇這個願景,所以品牌故事非常重要。

品牌戰略與企業的各個方面息息相關,並對企業股東、員工、供應商、銷售商、消費者等相關方產生著影響。

有一個日本酒店,名字叫慶雲館,位於日本山梨縣的西山溫泉。公元705年,天智天皇的親信藤原謙足之子藤原真人發掘了此地,在長達1314年的歷史中,上至天皇、下至平民,來此消費過的顧客不計其數。

經過52代人的傳承,慶雲館積澱形成了豐富的品牌故事,孕育了深厚的品牌內涵,並成功申報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界最老旅館」。由此可見,品牌戰略能夠給企業帶來長期的成功,並且能夠讓企業適應各種環境,所以一個成功的企業會將品牌戰略從長遠的角度去謀劃。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的蘋果公司。蘋果品牌的核心價值觀是追求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的完美個性,並形成商業生態圈,直至改變人們的生活。喬布斯是一個有著清晰願景和長遠戰略眼光的企業領導者,他要求蘋果的產品服務於人,而不是要求人去適應蘋果的產品。

做品牌就像做園藝

記者:您認為一個成功的品牌應具備哪些要素?

白福瑞:每個品牌都有一個根基,就像造房子的地基一樣。一個成功的品牌需要具備三個要素。

第一是真實、誠信,這樣的品牌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如果一個品牌弄虛作假,就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其品牌價值也會一落千丈。例如,2015年9月21日,德國大眾從每股120美元降到每股102美元,就是因為爆出了尾氣排放作弊的醜聞。

第二是品質,即在真實基礎上追求質量,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是一致性,即經得起時間考驗,始終保持真實的信譽和優良的品質。

具備這三個要素的品牌,對於投資者、企業員工和消費者都建立起了信任。一個值得信任的品牌,投資者會願意投資、員工會用心呵護、消費者會願意購買其產品或服務,這就是品牌帶來的價值。

嚴格地說,品牌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培育起來的。做品牌就像做園藝,成功的品牌就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樹,一定有著健壯的根系。品牌戰略就是企業的樹根,而真實、品質、一致性就是它的養分,孕育了企業的文化、精神、理念和價值觀。

如果企業管理者不斷地為品牌投入,像園丁那樣辛勤地澆灌樹根、養護樹枝,品牌之樹就會茁壯成長而根深蒂固、枝繁葉茂,開出絢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使企業利益相關方從中受益。反之,企業管理者如果總想坐享其成,不肯精心培育品牌,久而久之,品牌之樹就會逐漸根枯葉萎,直至死掉。

品牌設計要量體裁衣

記者:您擅長品牌設計,獲得過紅點至尊獎、芝加哥雅典娜Good Design獎等多項國際品牌設計大獎。請您談談品牌設計的核心理念是什麼?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白福瑞:我的品牌設計理念簡而言之就是三點:忠於產品內在DNA、化繁為簡、精準適配。

有些企業的品牌設計搞得非常複雜,其實越複雜的東西越不容易長久,最簡單才最有生命力。像蝴蝶、老鼠一樣古老的生物很簡單,所以生生不息地傳承下來,而像恐龍那樣龐大而複雜的物種卻很快滅絕。我給德稻教育做的品牌設計就是一句話:「Be Ahead(智慧·先行)」,可以引申出許多含義,又很容易讓人記住。

品牌設計其實是品牌戰略的具體反映,是把品牌戰略用設計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像裁縫為顧客量身定製衣服一樣。如果你給一個餐館做品牌設計,就要將其包括色、香、味在內的品質和內涵融入品牌的每一處設計細節中,把它的特色風格體現出來,變成整體的品牌氛圍傳遞給消費者,即忠於產品的DNA。

如果你去北京三里屯的CHAO酒店,就和我現在住的萬達文華酒店風格不一樣。CHAO酒店是要保持一種簡約的風格,而萬達文華是一種比較華麗的風格。所以來萬達文華酒店的人會看到好多細節,會被這些用心設計的細節所牽引;而你進入CHAO酒店之後,看到的就是給客人預備的台階,體現其實用性。

衡量一個品牌設計有多種元素和指標,而且它們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但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品牌故事。

舉個例子,優衣庫品牌的擁有者是一個有著150多年歷史的家族企業。優衣庫的原意是「獨一無二為您設計的(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這個家族企業的第三代傳人想從傳統模式里走出來,創新升級優衣庫品牌。

他們的初衷是把優衣庫的三個首字母拼在一起,創造一個子品牌——即UNI加上CLO。然而,商標局乾了一件錯事:把C誤認為Q,寫成了UNIQLO。優衣庫品牌的傳人認為:「錯了沒關係,我們的生活都要和錯誤共生。」於是,他們索性接受了這個錯誤,卻歪打正著地成就了這個全新的子品牌(UNIQLO),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品牌故事。

我曾為一家辦公家具公司設計一個新品牌,獲得了好多獎項,雙方都很開心。然而,這個品牌的兩條生產線在兩年後就被拋棄了,主要原因是該公司在過去15年的生產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生產新品牌的產品給公司造成了許多內部矛盾。

所以,品牌戰略本身的優劣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品牌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創造出應有的商業價值,即精準適配。

品牌是可以被感知的

記者:您認為哪些品牌戰略堪稱經典?

白福瑞:品牌和人一樣,有它的DNA,40%是通過遺傳來的,60%是創造的。比如你小時候可能愛踢足球,現在可能愛打桌球,「發小」會記得你小時候是什麼樣子,是怎麼長大的。

一個人一生中要扮演多個角色,一個誠實的人如同一個真實的品牌一樣,是有一致性的,這個一致性就是根源——40%的基因。但你依然有60%可以改變的空間,成長過程中,你會不斷地學習改變和重新定位,比如前兩個十年學習、後一個十年工作,然後重新學習,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後再工作。

中國有一個品牌,是大學生「雙創」的典型——大疆創新。大疆的創始人汪滔喜歡飛行器,他最初的願景就是做航拍的機器,所以致力於研發無人機。他們做了大量創新,造出了功能先進而又實用的無人機,最近3年的銷售額增長了79倍,躋身全球增速最快的公司行列。

目前,大疆的產品已占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70%的份額,成為這個行業世界領先的品牌。做品牌需要選擇,而成功時的選擇更關鍵。創業成功,汪滔沒有購買奢華的轎車、豪宅等來享受,而是把賺的錢投入公司做研發。

大疆現在的品牌願景就是把無人機做得更好、更精,其品牌戰略及策略就是把無關的功能都去掉,做得儘可能簡潔、輕便。大疆把這種品牌價值主張貫徹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司的建築外觀上,公司的Logo也設計得像一個飛行器。所以我認為,大疆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企業,也是一個成功的品牌戰略案例。

品牌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不是一種實物存在,但是可以被感知。星巴克品牌已經深入消費者心裡,它出售的已不僅是咖啡,而是享受咖啡的環境。在星巴克咖啡廳,顧客既可以品味享用咖啡,也可以閒聊、休息,還可以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所以就不難理解人們為什麼願意花40元去星巴克喝咖啡。所以,品牌是一種感覺,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反映——其成功所在就是讓你愛上它,給予你愉悅的感受,讓你以擁有它而驕傲。

2016年,我們做過一個「浙江製造」的品牌設計。浙江是中國一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省份,製造業很發達。為配合浙江省政府「創新驅動發展、促進質量效益提升」的戰略部署,有關部門希望設計、打造一個品牌,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並認知「浙江製造」,他們邀請我擔任「浙江製造」品牌戰略顧問,提供品牌戰略定位服務。

我們的設計團隊做了大量調研,和當地的政府官員和企業管理者進行了深入溝通和探討,力求體現浙江製造業的內涵、獨特價值與優勢。

六個月後,在浙江省義烏市隆重舉行了「浙江製造」品牌發布會,提出「世界品質,浙江製造」的品牌口號和價值主張。在這個發布會上,我們把舞台交給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們,因為經過六個月來的共同工作,他們已經系統深刻地理解了這個品牌,知道該怎麼做,所以講得比我還好。



成功真諦:自我超越、自我顛覆

記者:您印象深刻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有哪些?其成功的共同點和個性特徵是什麼?

白福瑞:近些年來,中國湧現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平安等許多新興品牌。

阿里巴巴是一個現象級的創業品牌案例,20年間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級企業和家喻戶曉的品牌,在全球電子商務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阿里巴巴的成功有著諸多可資學習借鑑的方面——包括前瞻的品牌設計和戰略規劃、B2B/B2C並舉的商業模式、注重平台經濟的競爭力,以及為中小型企業提供網絡和開拓國際市場的增值服務等。我相信阿里巴巴這個品牌還有持續成長的空間,將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

騰訊無疑是稱霸社交媒體和在線娛樂領域的網際網路品牌。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開發的微信最初只是其主打產品QQ的副線項目,但最終卻重構了中國的即時通訊產業格局。

在我看來,騰訊開始就富有前瞻性地將微信和QQ兩個平台的用戶體驗予以區隔——QQ主打的是娛樂化功能(例如有卡通視頻貼畫、美顏工具等),而微信則偏重於用戶日常的生活實用功能(例如公眾號的信息訂閱、生活繳費和支付功能等)。

+

+

騰訊這個雙品牌網際網路巨頭帶給我們的成功真諦是:如果你不能創造一種「自我超越、自我顛覆」的企業和品牌文化,那麼別人就會來超越你、顛覆你。

+

+

「德稻」也是一個成功且有潛力的中國品牌。我為什麼加入德稻教育?因為這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擔當的企業,創造了中國第一個大師教育的品牌。德稻最初從房地產業起家,發展積累之後反哺社會做教育,致力於把全世界的智慧傳播給中國年輕人。

德稻教育集團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聯合創辦的「視覺-德稻實驗班」,以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理念,運用全球資源創立的大師教育模式,讓有創意才能的學生在國內就能接受到國際化的大師教育,是對國際化辦學模式和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探索與創新,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幫助其走向成功——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就成為創業者,因為他們明白怎麼把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白福瑞注重實際案例教學,強調學以致用,致力於培養具備國際視野並能銜接產業及市場的品牌人才。圖為白福瑞給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德稻實驗班學生教授品牌戰略與管理課程

品牌可以模仿,但不可以複製

記者:請您談談現階段中國企業在品牌戰略方面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

白福瑞:我認為一些中國企業在品牌戰略方面的問題抑或是短板主要有三點:一是缺乏創新;二是看重短期利益;三是可持續性不足。

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產品就是大規模的代工生產,沒有自己的品牌,缺乏創新。後來企業有了品牌意識,有的企業就試圖模仿知名品牌,出現了許多「山寨」版的品牌。這種模仿來的東西,可以獲得短期的利益,但不可能取得長久的成功。

因為品牌就像一個人的個性,別人可以模仿,但不可以複製。目前,中國企業首先要改變的就是「山寨」式的模仿,可以通過學習借鑑國際先進的品牌戰略以及創新方式、方法,來逐步培育自己的品牌,乃至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

我前面提到的大疆創新就是典型案例:一群年輕人不僅製造出世界一流的產品,也正在創造著世界一流的品牌,這應該代表著中國式品牌創新的進程和方向。

有些中國企業在品牌建設上看重短期利益,缺乏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具體表現在過度的價格競爭導致產品質量問題。有一家中國企業為某知名品牌汽車生產引擎蓋部件,提供了低價但質量糟糕的產品,結果汽車開了不久就出故障了——因為它不具備防熱功能。

由於一家中國企業的一個小部件問題,導致許多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產生負面看法,這樣的代價是很沉痛的。所以,中國企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品牌形象的培塑,避免回到低價競爭影響產品質量的老路上。

目前,一些中國品牌的可持續性培育不足,長遠來看,將會影響品牌力的後勁。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最初的品牌定位可能因為不適應新形勢而成為一種「負資產」,從而影響品牌潛能發掘,拖累企業的後續發展。

這就要求企業與時俱進地重新梳理、優化、定位品牌戰略,以適配於新形勢。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更多的中國品牌將走向世界,企業需要突破原先品牌戰略中的文化局限,將品牌形象及價值觀與國際化的環境接軌並與多元文化融合,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品牌。

END

「走進央企看管理」系列專題

報道活動正式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更加充分、集中宣傳展示中央管理企業在企業管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講好國企故事,為國內企業樹立各個行業、領域的管理樣板,推動中國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管理》雜誌將在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的指導支持下,開展「走進央企看管理」系列專題報道活動。

近年來,中國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上有了質的飛躍,在這當中,儘管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一直處在改革的進程當中,體制機制上的羈絆並未完全消除,但由於其具有的深厚的歷史積澱、優良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基礎,以及在組織、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毫無疑問,中央企業總體上代表著中國企業管理的最高水平,是中國企業管理進步、向世界一流企業管理水平靠近的引領者。

本專題將採用報道、訪談的形式,集中、詳盡展示近年來中央企業具有獨創性、先進性、實效性的企業管理方法、工具、制度、機制、流程的改進、完善和創新, 以及企業經營理念、思路的創新探索及取得的成就。

本系列專題活動的「中央企業」既包括中央企業整體,也包括中央企業下屬的分、子公司、基層單位。

具體內容主要包括:

企業在戰略管理

企業文化建設(包括企業黨建工作)

基礎管理

基層建設

組織和人力資源管理

生產運營

市場和品牌建設

安全生產管理

信息化建設和「兩化融合」

科技創新和研發管理

國際化經營

併購重組

企業社會責任

綠色發展等等

如貴企業在以上方面具有先行意義並取得突出實效的實踐經驗;企業主要領導人在企業發展思路、企業經營管理理念方面較為獨到的思考、認識和實踐探索。

望各中央企業宣傳部門及對口業務部門予以大力支持,組織撰稿或提供資料、線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LsjPm0BJleJMoPM-q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