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裡、商場裡、廣場上隨處可見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著小寶寶遛彎的現象,這種情況如今也是越來越多,將來也不會減少,畢竟這是能讓寶媽騰出時間工作又不用花錢的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然而凡事都有利弊。
此前網上流傳的一張圖片讓很多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圖片中的主角的身份是一個父親,也是一個外公,他坐在飯桌前,眼神中流露出小心翼翼。原來這位老父親不想讓女兒邊帶孩子邊工作太辛苦,於是便承擔起帶孩子的責任,每天除了照顧孩子,還負責家裡面的一日三餐,女兒許是考慮到父親太辛苦,便決定給父親相應的工資,讓他既可以和外孫在一起,還能掙一些錢。女兒原本也是好心,卻不想父親的內心是如此的五味雜陳。
做兒女的大都認為,父母來給自己幫忙,省去了找保姆的錢,如今把這筆錢給了老人,讓他們憑自己的勞動掙錢。然而,這樣做只是兒女想讓自己的心裡好受一些而已,不想讓自己受到良心上的譴責。如果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就不會把自己的爸爸媽媽當作保姆一樣對待,做保姆累的時候,還可以請假休息一下,但是他們不行,不管自己的身體多差,還是會盡力帶著寶寶。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要承受來自兒女的埋怨,假使保姆做的不好,還會看在僱傭關係的份上,適當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然而對待最親的家人,他們把所有不好的態度都表現了出來。沒有薪酬帶娃,還會有親情的因素在裡面,一旦給父母工資,只會讓他們覺得連保姆都不如。所以不提倡給父母報酬,但是也不能什麼都不表示,畢竟老人們花費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因此作為子女要從其他方面對父母進行補償。比如,回到家中的時候,不要總是抱著手機,多花點時間和父母說說話,周末的時候,帶著老爸老媽和孩子去風景好的地方玩一玩,這些也比直接給金錢來的實際。
老人照顧小孩子,已經成為帶小孩的一種重要方式,關鍵是有很多的好處。
一:閱歷豐富
老人們通常會說一句話: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畢竟是老一輩的人了,已經撫養長大了一代人,有了相當多的照顧小孩子的技巧,一旦小孩子遇到了什麼危險,他們也能很快的判斷出來,知道如何做。
二:時間比較充裕
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畢竟老人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不必再為工作煩惱,也不會有什麼瑣碎的事情纏繞著他們,因此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去照顧孩子。
三:更加認真
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是一手抱著小孩,一手拿著手機,有時候小孩冷了或者熱了,他們也不會去知曉,有時候父母因為工作就會把小孩放在床上,讓他們自己玩,孩子翻身翻到了地上,爸爸媽媽也不知道。但是老人就不一樣了,畢竟年齡比較大了,做起事情來也更加的認真,只會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時時刻刻看著小寶寶的狀態。
但是呢,老人照料孩子也有一定的缺點。
一:比較封建
因為之前的舊的思想的影響,在孩子生病的時候,不送孩子去醫院,反而用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土方法。比如有一個孩子被小狗咬了一口,按照正常人的思維,第一件事便是趕緊去打疫苗,但是這個奶奶的做法讓人意外,她先到狗主人家,給他們要一根筷子,然後添上香油燒成灰,抹在傷口處。這種舊的做法並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行動遲緩
老人的腿腳大都並不是特別好,如果你家的寶寶已經會走路,那麼他一定是喜歡到處亂跑,現在的道路上基本上都是車,如果不能很快地攔住他,說不定就會出現危險,然而老人行動太慢,沒有小孩子靈活,不能很快的追上孩子,因此,有些危險並不能很快制止。
三:比較糊塗
老年人大腦的運轉也比較緩慢,比如一個老人看錯說明書,在喂孩子吃藥的時候,吃藥過量,導致全身發癢,嘴角浮腫,慶幸的是沒有危及生命。但是這種行為做一次就是一次大的驚險,他們很多時候不認識藥,不知道什麼藥能治什麼病,也看不明白一次的計量到底是多少,因此,總是會有因服藥多量或者少量結果進醫院的事件發生。
四:比較心軟
人們都說隔代親,爺爺奶奶太心疼孫子,什麼都不捨得讓他做,小孩子撒一撒嬌,老人馬上淪陷,小孫子想做什麼就讓做什麼,有時候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又哭鬧著想做,老人們也會自己親自上陣,幫助小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作者:cmn19)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