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外發布,鍾南山院士團隊專家、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團隊在與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共建的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中,從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尿液標本中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這一研究證實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尿液中存在活病毒。
對於藥物研製來說,從患者尿液里分離出病毒,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毒的致病機制,幫助開展藥物治療靶點等研究。
對於疫情防控工作來說,這一發現也為國家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其實,在此之前,該研究團隊就曾經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標本中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這次在尿液中也分離到了病毒,再次提醒了我們:一定要重視個人和家庭的清潔,尤其是要注意衛生間的清潔。
說到衛生間,很多人都會重點關注地板、馬桶、洗手池的衛生,而有一個地方卻常常被忽略了,那就是下水管道。
鍾南山提醒:保持下水道通暢極為重要
2月18日,鍾南山院士出席廣東省疫情控制例行發布會時就曾強調:防範新冠肺炎,保持下水道通暢極為重要。
那麼,下水道和新冠病毒有什麼關係呢?
糞便等污染物滯留在下水道,乾了以後,裡面還可能帶有病毒。病毒形成氣溶膠,被人體吸入後,就產生了感染的風險。
「這在過去是有例子的。SARS期間香港淘大花園的教訓,200多人得病,20多人死亡。」鍾南山院士說。
據此,鍾南山院士呼籲公眾,應做好下水道的通暢和清潔,儘可能降低傳染的風險。
幾個小建議送給大家:
1. 切勿擅自改造下水渠管。
2. 保持渠管暢通及沒有滲漏,一旦出現堵塞、反水、漏水等異常情況,務必及時檢修。
3. 經常對地漏蓋和下水管道入口進行清理,清除雜質、毛髮和污垢等。
4. 定期往地漏里加水,形成有效堵塞,以起到隔絕病毒傳播的作用。
5. 疫情期間,每周對下水道口及U型管進行1~2次消毒。
消毒方法:將一杯約500mL的清水倒進排水口,再倒入稀釋過的84消毒液10mL(約一茶匙),30分鐘後再倒入一杯清水。
6. 如果還不放心的話,可以在不需要排水時,用蓋子蓋上地漏口;也可以用塑料袋裝適量水放在地漏上,臨時密封地漏。
另外,平時使用衛生間時,還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使用衛生間時,這5件事一定要注意
1、保持手衛生
上完廁所,一定要及時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洗手,推薦採用醫務人員進行操作前的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
2、如廁講衛生
疫情期間,用過的廁紙最好扔進便池裡沖走,不建議將廁紙放入垃圾桶,尤其是沒有蓋子的垃圾桶。
如果用的是馬桶的話,便後先蓋上馬桶蓋再沖水。
另外,上廁所時儘量不要帶手機,特別是使用公共衛生間的時候。否則,就算你如廁後把手洗乾淨了,還是很容易再沾上病毒。
3、加強廁所通風
平時衛生間要保持通風,建議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不能自然通風的,可通過排氣扇通風。
4、清潔要勤快
平時要保持衛生間環境和物品清潔衛生,馬桶、便池要勤沖刷,不要留有污物。
5、消毒要科學
可以定期對廁所牆壁、地面、水龍頭、門把手、馬桶等物品進行消毒。
門把手、水龍頭開關、洗手台、馬桶按鈕等經常接觸的物體:
用稀釋後的84消毒液或濃度75%的酒精擦拭,再用清水擦洗乾淨。
廁所牆壁、地面、便池:
用稀釋後的84消毒液噴洒、拖拭、沖刷,關門關窗靜置30分鐘,然後用清水洗凈。
消毒後要開窗通風或者打開排氣扇,直至沒有氣味才能使用。
注意:
- 用酒精消毒時,不可大面積噴洒,不可靠近高溫物體;
- 84消毒液應按照說明書稀釋後使用;
- 84消毒液不能和潔廁靈混用,否則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最好也不要與酒精同用。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疫情拐點尚未到來,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沒事少出門,不聚集,戴好口罩。切莫因一時大意,導致前功盡棄!
綜合自:央視新聞、廣州日報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uEMe3AB3uTiws8KXcp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