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呼和浩特冬泳

2019-11-06     正午故事

他們在呼和浩特冬泳

圖、文 | 李偉


我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小召后街,直到上大學才離開。呼和浩特是蒙古語,語意為「青色的城市」,所以呼和浩特簡稱青城。後來位於城市中心的人民公園就改名為青城公園。

青城公園離我家不遠,我小時候經常在那裡玩,和小朋友們捉迷藏,在湖裡撈小魚。撈到的小魚就在家裡瓶子裡養著,養著的小魚往往最後還是死掉了。

據說最早,公園裡湖的東面有個水管,為防止湖水蒸發,始終在流水,冬季也不易結冰,有愛游泳的人就聚在那裡開始了冬泳運動,後來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冬泳協會,愛好者越來越多。游泳條件逐漸好了,公園假山旁建了換衣服的房子,又建了游泳池。

我認識一位愛好攝影的朋友張建剛,他現在六十歲,堅持冬泳有10年了。2019年2月,他把我領進呼和浩特市冬泳者之家。聽張建剛講,呼和浩特冬泳協會成立有些年了,現在堅持冬季經常來的愛好者大約有二三百人。

游泳池邊的跳台。冬泳的定義,是水溫14度以下都算冬泳。


公園裡被雪覆蓋,游泳池更漂亮了。


冬泳者之家,春聯寫著瑤池沐浴養生堂,清泉暢泳心身爽,橫批其樂無窮。


趕上陽光好的天氣,冬泳完了,正好曬曬太陽。


男更衣室的爐子很暖和。


男更衣室掛著的衣服。


冬泳愛好者張建剛。


冬泳者們的聊天兒:

「冬泳協會有好多神人。」

「張鳳岐老人,曾經是學校的老師,已經七十多歲了,和老伴兒一起堅持冬泳。」

「有位蒙古族的蘇和,愛畫畫也愛寫書法,也堅持來冬泳,換衣服屋子裡那幅畫就是蘇和的作品。」

「有個叫張磊的,四十多歲,普通人冬泳就一百米,他能游一千米,是普通人的十倍!」

男更衣室里暖和,有的人也愛裸體做健身運動。



一位冬泳愛好者的泳鏡。


冬泳者們的聊天兒:

「醫院裡不有』化療』麼,我們是』話療』。我們聊天可高興了。」

「呼市早晨吃燒麥喝茶聊天多是老人,我們這裡冬泳,年輕一些的人多。」

「還有個烤火的爐子,聊天喝茶烤饅頭吃,比茶館還好玩呢。」

男更衣室也是人們拉家常的地方。


一個人表演絕活兒。


一個練武術用的木人樁。


女冬泳愛好者留個影。


冬泳者們的聊天兒:

「冬泳主要怎麼好呢?身體受冷水刺激,血管一張一縮,增強心血管功能。冬泳出來一衝澡,感覺特別爽。反正好多醫院大夫都冬泳。」

「但中醫卻是另外一種說法,中醫講究順其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規律。中醫認為冬天冷,人體陽氣應該收隱,不應該去冬泳。冬泳寒氣易進入體內。」

——「有人不運動也長壽著呢。」

張鳳岐七十多歲了,和老伴兒一起堅持冬泳。


冬泳完了沖個澡,感覺特別爽。


游泳池旁也有健身器材。


冬泳者之家就建在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園的假山旁邊。


—— 完 ——


李偉,內蒙古人,攝影師,紀錄片《克什克騰蒼穹下》導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u9TOm8BMH2_cNUgVx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