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上千把遊戲,看懂了這些機制,用來讀書依然可以讓人上癮

2019-12-18     指數空間

對於很多人來說,讀書和打遊戲都是打發時間的途徑,無所謂正確好壞之分。

但是,在時間的複利下,兩者所產生的結果卻可能有天囊之別。

以前,在工作之餘,我也把我大部分時間花費在了打遊戲、看視頻等事情上,每天生活的有滋有潤。

但是高中同學的一次聚會,讓我的生活徹底發生了改變。

同學楊子以前就特別喜歡讀書,工作之後也總是抽時間讀書。

以前上學時,我們成績相差無幾,畢業工作後,都領著幾千塊錢的收入過著北漂的生活。

但是,如今差距正變得越來越大,大到我不敢想像。

他把這些年讀書的輸入全部轉化成了有效的輸出,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通過公眾號等自媒體工具,不斷輸出有價值有意思的觀點和思想,影響了很多人,也創造了不菲的收入。

後來,我也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讀書學習上,開始的時候很不習慣,看書完全看不進去,過個幾分鐘就要打開微信,刷個朋友圈,意識到這樣不對後,又接著看書,可是幾分鐘後,又忍不住刷個抖音,看個小視頻,一晚上時間過去了,書卻著實沒看幾頁。

這樣下去可不行,書讀不下去不說,自己又內疚又難受。

一天晚上,實在讀不下去了,不由自主的又打開了遊戲,剛剛進入遊戲就開始後悔了,明明計劃好了要讀書的,怎麼又打上遊戲了呢?

在這份自責和愧疚中,我邊打遊戲邊思考讀書和遊戲的共同之處,玩的不夠專注,「人頭」給對面送了不少,但讀書的樂趣卻漸漸清晰。

在虛擬世界的世界裡成為生命的主宰

遊戲是給我們提供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就是主角,可以體驗不同的經歷,掌控著角色的命運,享受著主宰般的待遇,所以我們願意沉迷其中。

讀書同樣如此。

我們讀《平凡的人生》,就是在孫少平的世界裡,陪他在大時代的歷史長河中共同經歷貧窮、自卑,努力和奮鬥,仿佛我們就是孫少平本人,在磨難和困苦中磨練自己。

讀《活著》,我們就是活在富貴的世界裡,陪富貴一起經歷人間的種種悲傷離合,體會到人間的種種艱苦,才知道生活的不易,才懂得活著的意義,才更加珍惜擁有。

讀《簡愛》,我們與簡愛一起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掙脫各種世俗與偏見,最終收穫愛情。

在書中,我們可以歷經人生百態,嘗盡世間疾苦與甜美,將生命的寬度無限延展,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是打遊戲永遠無法取得的成就!

選適合的英雄,讀喜歡的書

我們在做一件選擇的時候,首先是憑藉自己的興趣和性格去決定的。

就像我們打遊戲,有的人喜歡玩法師,有的人喜歡玩戰士,還有的人喜歡玩射手。

性格獨立,強硬,抗壓能力強的人比較喜歡玩戰士,他可以抗壓,喜歡戰鬥,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性格沉穩,眼光長遠的人喜歡玩射手,這種人需要大局觀,更需要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冷靜,忍得住前期的摧殘打壓,方能成就後期的無敵寂寞。

樂於奉獻,與世無爭的人更喜歡玩輔助。他們擔負起隊中最苦最累的工作,不在乎個人在遊戲里的數據,心中只有勝利的目標。

遊戲不可能完全按自己的興趣去選擇,當自己玩的多了,自然各種位置都會有自己擅長的英雄。

讀書難道不也是如此嗎?

我們讀書開始的時候不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書去讀嗎?通過讀自己喜歡的書,自然能培養出自己讀書的興趣,從而再去讀其他書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如果一上來就讀《厚黑學》、《百年孤獨》等名著,能讀的下去才怪呢?正如遊戲小白,明明只有青銅的水平,一上來就讓他和榮耀王者對戰,他能有遊戲體驗才怪呢?

成就感

遊戲之所有讓人上癮,是因為它本身的激勵機制。

遊戲最大的特點是即時反饋機制。你操作的好壞在當下就給你反饋,讓你發現自己的不足,繼續迎接挑戰,也讓你獲得勝利的滿足,期待下一次的征服。

遊戲還讓你倍兒有成就感。你每次獲勝後上升的一顆顆小星星,你收穫的每一個稱號和獎勵,你在戰隊和公告里的展示,都讓你十分驕傲和自豪,充分滿足了你的虛榮心。

巨人網絡的史玉柱就是這方面的高手,他深諳遊戲機制的套路。

在他的遊戲《征途》中,曾策划過一個小活動:情人節的時候推出了價值1元的虛擬玫瑰花。就是這僅僅1元的虛擬玫瑰,卻在情人節前後一周的時間裡,為他創造了5000萬的收入。這簡直匪夷所思。

史玉柱在《我的營銷心得》中給出了答案:只要送99朵以上玫瑰,就讓上公告。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個機制就把1元錢賣到了5000萬。

讀書同樣是讓人獲得成就感的有效途徑。

看看現在的羅輯思維,想想如今的樊登讀書會,哪一個不是通過讀書成就輝煌,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就呢?

我們讀書時,每一次學到新知識時的欣喜若狂,都是我們成就感的直接體現。

每一次探索到新知,仿佛發現了新大陸般的驚喜,都讓我們興奮不已。

每一次給小夥伴普及知識,用學到的知識幫他們分析問題,看著他們一個個崇拜的小眼神,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這就是展示的價值。

段位是熬出來的,讀書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說:為什麼看了那麼多的書,讀了那麼多的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你只是還沒有熬到時候而已。

偉大是熬出來的,段位也是熬上去的,讀書同樣需要熬。

有次玩遊戲,剛登陸上去之後,就顯示有好友邀請開黑,原來是之前的同事小C,我就進去了,打了一會之後發現,他是真的坑啊,意識完全沒有,操作更是菜的一塌糊塗,打完一局之後,我就找理由遁去了。

之後,雖然經常見他在線,但我們都是各打各的,沒有再一起組過隊。

後來,我開始讀書,好長時間都沒有再打過遊戲。

有次朋友喊著一起「五黑」,登陸之後發現小C也在,令我吃驚的是小C的段位居然上來了。我心裡想著:看來這段時間進步不少。但是實際操作起來之後,我發現,相比於之前和小C一起開黑,這次的技術確實有所進步,但是還是比較菜的,只是玩的時間多了,段位自然而然就混上來了。

打完之後,我刻意看了下我的遊戲好友,經常玩的人段位普遍偏高,不是他們的實力真的有多麼強,而是他們熬的足夠久,因為他們的遊戲場次暴露了他們的真正實力。

同樣是王者段位,有的人僅僅用了幾百場就達到了,而更多的人卻是用了幾千場。


這跟我們讀書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很多人說讀了那麼多的書還是沒有感覺到自己有多大進步,其實還是你讀的不夠多,熬的不夠久而已。

有些工具性的書可以直接幫你解決一些現實問題,讓你切實感受到自己的收穫。更多的書則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的你的思維,想法和情緒,讓你在不斷的持續跌進中實現指數爆炸。我們還沒有感受到進步,只是還沒有熬夠「場次」罷了。

讀書不像遊戲,有段位做衡量,它只是在生活中一點點影響著你每次的抉擇和行動。


讀一本書就是打一局遊戲,它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的,需要我們自己去體驗去征服去創造。

讀書更是一件高收益,長半衰期的事情,值得我們長期堅持下去,熬到最後,不一定有多麼偉大,但絕對會指數爆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qxgG3AB3uTiws8K_C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