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全面改善社區基礎條件和居民生活環境

2020-04-16   河北共產黨員

衡水市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現場。張文博/攝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 扈煒)4月15日,在衡水市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衡水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舉辦的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衡水市民政局緊緊圍繞衡水市委、市政府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對標對表,強力推進,社區治理提升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蒲榮偉介紹,為進一步加強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全面改善社區基礎條件和居民生活環境,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實現社區基礎設施全達標,今年再改造提升40個社區服務場所;進一步深化物業服務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解決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缺失、居住環境髒亂差等問題;推進社區議事協商規範化建設。完善多方協商對話機制,開展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活動,幫助社區排憂解難,調解化解矛盾;鼓勵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把社會組織建設成增強社區治理和服務功能的有效載體。

基礎設施改造提升。該局先後下發了《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和《任務清單》,明確了工作重點、主要措施和完成時限。3月23日,召開了全市民政系統視頻會議,就2020年的重點工作進行了再部署、再安排。通過第一季度工作情況來看,90%的社區完成場地選址和項目規劃,15個社區項目已經開始實施。

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問題。按照衡水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該局牽頭制訂了《關於建立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很快就要下發實施。目前試點已確定,正在組織實施摸底調研,建立工作檯帳,試點完成後,總結經驗,全市推廣,確保老舊小區有人管、有錢管、管得好。

拓展建立社區協商議事平台。這項工作在部分社區已完成試點,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桃城區和冀州區全部健全「有事要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有事能商量」的協商平台和多元對話機制以及「兩代表一委員」聯繫社區制度。在全市紮實開展機關黨組織和黨員「雙報到」活動,基層黨組織戰鬥力明顯增強。

積極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治理模式,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比如,該局組織發動了社會組織圍繞文明城市創建、社區治理、扶老救孤等重點領域廣泛開展公益服務活動,引導社會組織依法有序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全市共有226家社會組織義務開展了捐贈活動,累計捐贈1289.94萬元,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依託社區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社區行」活動。針對當前疫情狀態,利用「荷之系列」微信公眾號開展了「家風和美德潤湖城」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系列家長課堂直播活動,在全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共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9場次,受益家長2000餘人。

積極協調縣市區,加大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力度,力爭實現全覆蓋。

蒲榮偉表示,衡水市民政局繼續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上台階、三年大提升」的工作思路,實現所有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普遍達到500平方米以上,超過1000平方米的綜合性示範社區達到20%以上,解決場所面積不達標問題,實現有場所議事;繼續發揮社區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深入推進社區物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城市社區多元共治新模式;繼續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群眾滿意、社會贊同的「精品社區」。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管理體系,發揮駐區單位黨組織和機關黨員的職能作用,幫助基層群眾辦實事、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