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法制日報》頭版點贊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為創新經濟賦能,提供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杭州方案」

2019-10-18   杭州法院

小編按:

10月16日,法制日報頭版刊出文章《兩年受案八千為創新經濟賦能 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杭州方案」》,全面詳實地介紹了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成立兩周年以來圍繞服務營商環境、賦能創新經濟、提供司法保護、推動社會治理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點贊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杭州方案」。

作者:陳東升 王春

來源:2019年10月16日《法制日報》頭版

「涉案的僅是一個小小的吹風機,卻彰顯了杭州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大格局,杭州中院已成為涉外智慧財產權爭端解決的優選地。」拿到專利侵權糾紛案的勝訴判決,英國家用電器生產商戴森技術有限公司代理律師吳小曲激動地連聲點贊。

小豬佩奇、藍月傳奇、二維火、小米、中國黃金、MK……這些「網紅」,都曾遭遇被傍名牌的煩惱,最後都通過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正本清源」。

浙江杭州是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全國首個版權保護示範城市,2017年9月8日,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經最高人民法院批覆後正式掛牌成立,跨區域管轄杭州、嘉興、湖州、金華、衢州、麗水6市的智慧財產權案件,兩年來已受理案件總計8128件,員額法官人均結案數596件,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工作先進集體」榮譽。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斯金錦近日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杭州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為主線,注重發揮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創新智慧財產權審判運行機制,強化審判管理指導,提高智慧財產權審判能力水平,為浙江創新經濟發展賦能,貢獻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杭州方案」。

服務創新經濟優化營商環境

錢塘涌浪,之江路768號的杭州中院6樓,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的法官步履匆匆,忙著閱卷,忙著開庭,忙著充電……

一堂石墨烯材料的視頻授課,讓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庭長李奕聽得津津有味。

作為杭州中院第一個博士,李奕始終保持著好學的頭腦和激情,為智慧財產權糾紛的增多變難,匹配相應的知識儲備與審理節奏。

在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每天有超過30個發明誕生,而智慧財產權糾紛的幾何式增長,正是折射了杭州創新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

僅從2013年到2016年,杭州兩級法院受理的智慧財產權案件從最初的300件到突破萬件,到2018年已經到達15000件。在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審結的案件中,覆蓋了所有類型的智慧財產權與各種方式的市場競爭行為。

「審判是最好的舞台,司法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影響力正是通過每一起案件的審理和裁判得以確定、加強和穩固。」李奕告訴記者,對這些案件的精心審理、深入研究和公正裁判,體現了杭州對核心技術和前沿領域技術成果的有效保護,對品牌戰略實施的強力支持和對假冒商標、惡意搶注商標等侵權行為的有力制裁,實現了智慧財產權審判對文化創新的引導和保障作用,為服務創新經濟、優化營商環境貢獻司法力量。

閱卷、開庭、電話溝通、寫寫寫……每天重複著這樣的工作節奏,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副庭長張棉共承辦了2000多起案件,其中包括奧普、3M、MK、大頭兒子等知名商標的侵權糾紛,通過制裁傍名牌、搭便車等商標侵權行為,推動品牌戰略實施。

「大渣吼,我系渣渣輝……」玩過《藍月傳奇》的人,對這句廣告語一定不陌生。在這起涉《藍月傳奇》的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為合理解決全案判決帶來的保護滯後性問題,探索「先行判決+臨時禁令」的救濟模式,贏得權利人好評,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副庭長張書青坦言:「網絡遊戲的生命周期短暫,及時停止侵權是權利人最普遍的訴求,由於判賠金額需要審計,工作量巨大,耗時較長,在查明侵權事實的基礎上,我們通過發出訴中禁令方式,提高了司法救濟效率,充分及時保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詮釋了法治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深度發展,數據成為「新能源」,涉網案件比例逐年增加,如今占據了近六成。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通過個案司法裁判為數據權屬案件提煉了新規則。

調解促和共贏推動社會治理

又是山核桃上市季節。一個山核桃剝皮工具,讓杭州一家農副產品公司一連起訴了17戶臨安山核桃銷售商戶,但商戶懷疑該公司「陷阱取證」,雙方對抗情緒激烈,還向市人大信訪。

受理案件後,李奕率領團隊積極與雙方當事人溝通,斡旋調解,三赴臨安,尋求當地黨政、司法機關及行業協會的支持,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原告撤回起訴並與被告商戶達成授權經銷協議。

如何提高商戶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從源頭預防糾紛?李奕又帶著法官,聯合當地工商局、行業協會為60多名山核桃銷售商戶舉辦智慧財產權講座,贈送了自主編寫的智慧財產權宣傳冊。

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堅持把調解促和共贏作為努力方向,不斷拓展訴調對接空間,積極與杭州市知識產權局、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杭州市中小企業協會等開展訴調對接合作,促進智慧財產權糾紛多元化解,共委託調解案件1471件,成功率達42.56%。

義烏被稱為「世界超市」,210多萬種小商品從這裡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小商品外觀設計侵權類的案件層出不窮。

2018年4月26日,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第一家巡迴審判庭——義烏巡迴審判庭掛牌成立,並公開開庭審理了原告深圳某電子公司起訴被告義烏一家公司在京東商城店鋪內銷售「自拍杆」侵犯其實用新型專利權索賠案,經法庭50分鐘調解,雙方當庭和解。

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指導並參與了浙江(杭州)智慧財產權訴調中心成立,智慧財產權案件調撤率達63%,調撤案件全部執行到位。9月初,線上平台上線,當事人足不出戶,5分鐘內可完成材料在線提交,申請智慧財產權糾紛調解。目前,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已設立了4家這樣的巡迴審判庭,極大方便了當事人訴訟,讓矛盾糾紛化解在當地。

創新審判機制打造專業團隊

杭州中院大樓8620辦公室里,法官王玲和書記員張天馬在辦公桌前埋頭工作,這對姐妹花笑稱是大樓里的「釘子戶」,自從2007年搬進這幢新大樓後,就再也沒換過辦公室,這裡除了案卷,桌上、地上是智慧財產權案件審理的痕跡,堆放著化妝品、文具、兒童玩具等各式時髦侵權產品。

「知產案件飛速增長,我這飛行員的視力也朝著老花飛奔而去。」王玲調侃道。這個扎著馬尾、自帶幽默感的80後女法官,是智慧財產權法庭的「老人」,2005年進入杭州中院後,一直從事智慧財產權審判業務,是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變遷的見證者,在她眼中,案件越來越多,但審理越來越「精雕細琢」。

審理的精細化,首先體現在團隊壯大、分工細化,目前知產法庭共有成員38名,其中員額法官13名,法官助理9名,技術調查官2名,法官與法官助理不是碩士,就是博士。

38人的團隊,組成在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審判方面各有側重的四個審判團隊,動態優化一名員額法官搭配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審判輔助人員的「1+1+1」工作模式,還單獨設置保全組,形成保全組人員主導,承辦法官或法官助力配合的保全新模式,共進行證據保全252次,行為保全4次。

在杭州市委重視與經費保障支持下,姜妍與易雲傑成了這個團隊的「另類」,屬於機械領域專職技術調查官,按年薪製取酬,為專利類糾紛查明技術事實,可參與案件庭審,可向當事人發問,提煉爭議焦點,出具技術調查報告,極大提升了審判質效。

杭州中院副院長邵景騰說,除了打造專業團隊,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還積極推動智慧財產權審判方式改革,試點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三審合一」審判工作,加大司法公開力度,探索更加統一的裁判標準,規範行業治理,凈化網絡空間,被全國政協列入網絡環境下的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的調研基地。今後,希望出產更多智慧財產權司法前沿問題的研究成果,更好服務浙江創新經濟發展。

杭州中院 轉載發布

來源:法制日報

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杭州方案

我「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