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閒魚,有人收費50塊冒充雲玩家

2020-03-22   BB姬Studio

十一月雨 | 文

雲玩家一詞誕生於國內的「大直播時代」,用來指代一批只通過線上渠道(遊戲視頻或直播等)了解遊戲內容的「玩家」。

原本這種順應時代發展而產生的現象稀疏平常,能夠解決一部分「喜歡但不能玩遊戲」的人精神上的需求,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一件好事。

然而,在這個原本只是安靜看看遊戲直播,偶爾吐槽一下的群體中,有一部分喜歡「指點江山」的人激化了整個群體與遊戲玩家之間的矛盾。

終於在一款互動電影遊戲《底特律:變人》發售之後,雙方的矛盾升至頂點,容不下對方的怒火化成了鍵盤上轟出的炮火,雙方水火不容,只要意見對立,立馬就扣下「雲玩家」的帽子。

久而久之,「雲玩家」一詞就與當年的「二次元」一樣,多了一層貶義的意思,誰也不願意承認,誰也不想被「冠名」。

那你可能想不到,現在連「雲玩家」都有人冒充了,最近Steam吧就出現了一個神貼,樓主@創說的猛瑪殺手(以下稱:猛獁君),就想出了一條劍走偏鋒的生財之道——「雲玩家冒充服務」


01

什麼是「雲玩家冒充服務」?正如這位猛獁君所言,

「明明自己沒買遊戲卻偏要雲,朋友質疑怎麼辦?冒充時正好碰到玩這遊戲的朋友,想要和你一起玩怎麼辦?請立即下單,本店幫你解決所有困惑」。

提供的服務貼心且全面,可以更改成指定的遊戲姓名,遊玩指定的遊戲,做出具體指定要求,以達到冒充與指定人聯機玩遊戲的目的。

有了這項服務,你就可以在別人對你扣下「雲玩家」的帽子之後,大膽的反擊一句「不服solo?」

不過,據猛獁君本人在帖子裡說,他想出這個服務也就是圖個好玩,並沒有真的想要賺錢,但沒想到的是,真的有人上門了

可以看出這個打算強行「雲」的哥們兒還是個學生,比起這點,猛獁君還是更驚訝於真的有人要買這個服務,並且指定了遊戲和時間,還一本正經的要YY指揮。

經過一番溝通之後,猛獁君發現,這哥們兒居然還是個初中生沒有辦法使用支付寶,甚至還提出了線下交易,為了「雲」也是非常拼了。

這種情況雖然猛獁君應該不會賴帳,但是這哥們兒還是冒著人財兩空的風險使用了微信交易,唯唯諾諾的讓猛獁君千萬不要把這個事情抖出去,乃至途中還反悔了一次。

不過在雙方在確認過眼神「老二次元」了之後,哥們兒毫無猶豫的相信了猛獁君,連口吻都變了,還表示要開直播或者語音交流一番,防止在「服務」過程中露餡兒。(這就是傳說中二次元之間的羈絆嗎?哦摩西羅伊)

「活兒」是做起來了,但是沒有猛獁君想像中那麼有意思,沒怎麼說話,更沒有什麼鬥智斗勇的過程,只是平淡的打了兩把《怪物獵人:世界》的主線就結束了。

原本帖子裡的大家都以為要迎來無聊的「大結局」了,誰知這個哥們兒居然還成為了回頭客,這次被「寵幸」的是《GTA5》。

哥們兒還表示,自己不是沒錢買這些遊戲,而是沒有時間去玩,這我覺得到這倒確實是實話,畢竟下手那麼闊綽,找這種「服務」也已經沒有撒謊的必要了。


02

在猛獁君代替哥們兒和他朋友一起玩了會兒《GTA5》之後,這個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其實猛獁君從頭到尾都沒有這孩子收一分錢,還挺友好的介紹了「租號服務」給他,還告訴他,如果被質疑技術差,可以說太刀現在太廢了或網卡之類的來開脫,總之是在變相勸他從良吧,這個叛逆的年紀,講道理還真不一定管用。

這個樓主是真的帶善人

這個帖子一出,閒魚上一時間突然爆髮式的出現了一大批「雲玩家冒充服務」,他們按照猛獁君的模板,修改了屬於自己的文案,曬出了自己的Steam遊戲庫和PSN獎盃,甚至各種高端的外設圖,總之就是要告訴買家,「我是高玩,我很靠譜」。

市場規模一擴大,更精細化的「服務」隨即推出,你不再需要擔心對方是否精通你要「雲」的那款遊戲,你只要在閒魚中尋找指定的服務即可。

覺得自己《彩虹六號:圍攻》槍打的不夠准,《絕地求生》,苟起來不夠久,《CS:GO》庫存不夠值錢?沒關係。

覺得這自己《火影忍者》手游氪金不夠多,《劍網三》的網遊經歷不夠豐富,想裝個《EVE》的「高端X」發現太深奧?也沒有關係。

「雲玩家冒充服務」還衍生出了更多的形式,甚至開始涉及到了其他領域。

想當著朋友的面秀一把恩愛?可以有,遊戲圈混久了覺得沒意思想混混數碼圈?不是不行,那我只想口嗨的時候有足夠的截圖行不行?沒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那麼富有娛樂精神,還是確實有著那麼大的市場需求,「雲玩家冒充服務」實實在在地成為了一種現象。


03

馬克思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那這背後的本質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再次回到@創說的猛瑪殺手的帖子裡,看看經歷了整個事件的他是怎麼說的。

無論是《怪物獵人:世界》還是《GTA5》都是能夠在聯機的狀態下向隊友展示或是炫耀自我的,而從這孩子的要求中還能看出,他不僅想證明自己「不雲」,還想告訴他的隊友「我其實很牛逼」。

我都能夠在腦中想像出一副「在這課間時間,一個臭屁小孩趾高氣昂的對著其他小孩炫耀著自己玩過多少遊戲,對遊戲多麼了解,其他人則向他投來敬仰的目光」的景象。

正如這個孩子之前所說,他不是沒錢買遊戲,而是沒時間玩遊戲,這兩點,便是「雲玩家現象」的根本原因所在。

他們曾經可能也是硬核玩家,只是現在或是因為學業繁重,或是因為家庭負擔,總之就是沒有了能玩遊戲的條件。

這個時候一條分岔路就出現了,一部分人可能是真熱愛遊戲文化或是某款遊戲本身,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他在「雲」完自己喜歡的遊戲之後,會來跟我交流,不理解的地方還會問我真正玩的時候是個什麼感受,自己也是樂在其中。

我們把這類人歸為「喜歡玩遊戲,但沒有條件遊戲」,是真正的愛好驅使他們成為了「雲玩家」。

相反的,第二類「有錢,但是沒時間玩遊戲」的人是真的沒時間嗎?還真說不準,如果你真的喜歡一個遊戲,我相信大部分人是能夠擠出碎片時間來一點一點去玩,甚至去「雲」的,而不是把自己僅有的寶貴時間,用在為了進入某個圈子或者在某個論壇跟人「撕逼」而標榜自己為「硬核玩家」,這樣編造謊言的時間上的,所謂的「懂遊戲」,只是掩蓋自己虛榮心的幌子而已。

圖 | 知乎@十八連勝總殿軍

對那個孩子來說,花50塊錢買下這樣一個「高光時刻」,帶來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價格本身,才會推動他進行「二次消費」,這種消費行為的背後,也正是虛榮心。

虛榮心促使了「雲玩家冒充服務」的誕生,也造就了一個個拔地而起的遊戲公司,他們在頁游或手游中加入諸如排行榜、限量外觀、專屬頭銜等通過支付就能將玩家與玩家之間「三六九等分」的功能,促進那些「虛榮心作祟」的玩家不斷通過「氪金」來「武裝」自己,突出自己,已達到遊戲盈利的目的。

這樣一套循環,已經成為了那些頁游、手游的成功的盈利模型,想要從根本上杜絕和改變,幾乎沒有可能。

不過,對於「雲玩家冒充服務」我倒是可以提供一個正確用法,掛上這個「服務」的人無非也就是兩種,一種就是和猛獁君一樣,只是為了好玩而已,但這麼多價格不一的服務,難免少不了真的想藉此盈利的人。

然後你再看看閒魚上這些價格,少到花上幾塊錢就能體驗一小時,多則也就最多五十塊錢,但是能包下一天。


你可以自己扮演那個自己所謂的朋友,然後讓「雲玩家冒充服務」陪自己玩遊戲,同時還能雙線操作,給對方一種自己真的在幫老闆鬥智斗勇的感覺,這樣大家都有了遊戲體驗,一舉兩得。

畢竟,他們的付出也就等同於一個陪玩而已,這個價格可比市面上普遍五六十塊錢一個小時的遊戲陪玩要划算的多。

嗨,不說了,我上閒魚找「服務」去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