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行供應鏈金融活動過程中,各供應鏈金融利益相關方/參與主體的角色和結構關係,以及它們與制度和技術環境的關係構成了供應鏈金融生態。
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結構
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結構包含四層:供應鏈金融源、供應鏈金融實施主體、供應鏈金融資金方、供應鏈金融基礎服務。
1、供應鏈金融源
供應鏈金融的受益主體主要是依附於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中相關企業,通過融入到供應鏈的產、供、銷各個環節,藉助核心企業信用提升供應鏈上中相關企業的信用,拓展融資渠道,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2、供應鏈金融實施主體
在供應鏈金融發展初期,實施主體主要為商業銀行。而在產業網際網路大發展的背景下,銀行不再是供應鏈金融產品與服務提供的絕對主體。掌握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真實貿易的行業龍頭企業、B2B平台企業、物流企業等各參與方紛紛利用自身優勢,切入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
3、供應鏈金融資金方
供應鏈金融資金方是直接提供金融資源的主體,也是最終承擔風險的組織。
4、供應鏈金融基礎服務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方,如區塊鏈技術服務提供商、電子倉單服務提供商、供應鏈金融信息化服務商、行業組織等。這些企業可以利用自身供應鏈金融基礎服務的優勢,連結資金提供方,供應鏈金融服務方、企業等,為整個供應鏈金融生態圈提供基礎服務。
不同的行業模式解析
1、積極發展工業供應鏈
結合本地主導產業,優先選擇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等相關產業,推動企業打造供需對接、資源整合的供應鏈協同平台,提高產業協同效率,推動降成本、去庫存和去產能,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與消費升級密切相關的產業中,優先選擇家電、汽車、電子、紡織等,推動企業構建對接個性化需求和柔性化生產的智能製造供應鏈協同平台,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針對必須搶占制高點的戰略新興產業,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打造合作緊密、分工明確、集成聯動的政產學研一體化的供應鏈創新網絡,推進大型飛機、機器人、發動機、集成電路等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發展。
2、創新發展流通供應鏈
在流通業領域,推動企業與供應商、生產商實現系統對接,構建流通與生產深度融合的供應鏈協同平台,實現供應鏈需求、庫存和物流實時共享可視;推動企業建設運營規範的商品現貨交易平台,提供供應鏈增值服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傳統實體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供應鏈交易平台,促進市場與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建設供應鏈綜合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採購、生產、物流和分銷等一體化供應鏈服務,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3、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與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基礎上,積極穩妥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為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提供安全通道,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成本相對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的出現有利於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個長久以來我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兼顧了企業的融資需求和相關的風險控制。
來源:磁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