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聯合國評為中國No.1!這座擁有2600年文化底蘊的城徹底火了

2019-11-27   旅人手冊

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批准66座城市加入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其中南京成功上榜,被列入文學之都
南京也成為了中國唯一入選的文學之都,獨享世界美譽!

這份國際性名單是什麼來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CCN)創立於2004年,致力於促進將創意視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因素的城市之間的合作。

目前,該網絡由百餘城市參與構成,共同肩負著「使創意和文化產業成為地區發展戰略的核心,並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的使命。

網絡分為設計、文學、音樂、手工藝與民間藝術、電影、媒體藝術、美食等7個主題。

可以說加入了創意城市網絡,就是獲得了相關方面的國際官方認證,含金量極高!

此前青島、哈爾濱、杭州、景德鎮、蘇州、上海、北京、深圳、成都、順德等城市已經加入了該網絡的各個主題列表之下,而「文學之都」名錄中遲遲沒有中國城市的名字。

南京又是憑藉什麼斬獲了這一稱號呢?

自古「天下財富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南京又是十朝都會,「衣冠文物盛於東南和都市大氣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露出幾分儒雅之氣,豪傑之風,斯文秀美,亢朗沖融。」

同時南京作為天下文樞所在,文化底蘊深厚,所謂「菜傭酒保也有六朝煙水氣」。

東晉詩人謝脁作《入朝曲》贊金陵之繁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唐朝李白寓居各地,而在金陵待的時間最長,寫下了《金陵酒肆留別》《登金陵鳳凰台》等近200首關於南京的詩歌。

清朝初年,吳敬梓定居南京秦淮河畔,又稱「秦淮寓客」,在南京寫下了《儒林外史》。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其著作《紅樓夢》中的12個主要女性角色也被稱為「金陵十二釵」。

直到近代,南京都是一座極具文學氣息的城市,新舊文化的交融,讓這一方水土培育出了余光中、葉兆言、蘇童等一批著名作家。魯迅、巴金、朱自清、張愛玲等文壇巨匠均與南京有著特殊的聯繫……

在南京,生活似乎處處帶著詩意和古韻。周周趁此機會也帶領大家領略一番詩中的南京。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秦淮河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淵源之地,而內秦淮河從東水頭至西水關全長4.2公里的沿河兩岸,從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譽。

站在夜晚的秦淮河畔,似乎能夠切身體會古時的繁華之氣自何而來,好似還能聽到當時小販的吆喝聲。

而南京的底蘊也藏在這槳聲燈影的秦淮河之中吧。

都是主人,且領略六朝煙雨

夫子廟

夫子廟位於秦淮河北岸,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並稱為中國四大鬧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雞鳴寺

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三、四月份的時候雞鳴寺前大道兩旁的櫻花會齊齊綻放,這條路因此也被人們稱為櫻花大道。

櫻花年年開,而雪不常落。冬日雪後,雞鳴寺會告訴你南京之所以為「金陵」的原因。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石頭城

石頭城又稱「鬼臉城」,是三國東吳時期孫權在赤壁之戰後, 於公元211年將首府由京口(今鎮江)遷至秣陵(今南京), 利用清涼山的天然石壁建立的軍事要塞,地勢險要,氣勢雄偉,是歷史滄桑的實物見證。

「鬼臉照鏡子」 是一個在歷史上即聞名的景點,因在城牆中部有一塊突出牆體的橢圓形石壁,遠看隱約可見耳目口鼻,酷似一副鬼臉,因此被稱為「鬼臉」,現在「鬼臉」 下的這面水塘」 鏡」 的面積有1600多平方米。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烏衣巷

短短几十米的小巷子裡走出了輩輩英賢。東晉大臣王導、謝安,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詩人謝靈運、謝脁均出於此,他們就是那鼎鼎大名的「舊時王謝」。

百千年後達官貴人的觥籌交錯不復有,但夕陽依然斜照巷口,而那燕兒現在不知飛去了哪戶尋常百姓家。

已道名山僧占盡,林深更有帝王家

明孝陵

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明孝陵位於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馬氏諡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

明孝陵處於紫金山之中,山環水繞,陵園規模宏大,格局嚴謹。主體建築以紅牆為主,掩映山中,講述著百年的秘密。

歷經600年的時間,很多木質結構早已不復存在,但是整體結構依舊延續,保留了明朝的石刻殘垣,重建的屋殿依舊保持了原有建築的真實性。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賞心亭

賞心亭,舊時「為金陵第一勝概」,始建於宋代,歷代詩人詞家吟詠者不計其數,曾數毀數建。但至元末明初此亭遺蹟蕩然無存,令人惋惜。

今天我們能看見的賞心亭為復原品,對賞心亭的復原,主要依據《景定建康志》古籍中對賞心亭的描述,並參照《營造法式》等宋代建築書籍和現存宋代建築的建造手法,是古典建築技法和現代建築技術相融合的產物。

顧盼金陵第一園,雕樓畫閣勝宮鑾

瞻園

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因歐陽修的「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得名。布局典雅精緻,有宏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也有陡峭峻拔的假山。

87年版《紅樓夢》,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的白府等便是在瞻園取的景。

玄武湖中玉漏催,雞鳴埭口繡襦回

玄武湖

玄武湖古名桑泊、後湖、北湖,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與嘉興南湖、杭州西湖並稱「江南三大名湖」,被譽為「金陵明珠」。

玄武湖分作五洲(環洲、櫻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橋相通,渾然一體,處處有山有水。宋人歐陽修曾寫道「金陵莫美於後湖」,玄武湖為風景園林,亦為文化勝地,歷代文人騷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為後人傳為美談。

湖柳如煙,湖雲似夢,湖浪濃於酒

莫愁湖

莫愁湖公園是一座有著1500年悠久歷史和豐富人文資源的江南古典名園,園內樓、軒、亭、榭錯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

莫愁湖也為六朝勝跡,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勝」等美譽,民國時期莫愁湖憑藉「莫愁煙雨」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園內梅花、海棠、荷花、菊花在一年中相繼開放,四時都有不同的美景。

泉冷無三伏,松枯有六朝

棲霞山

棲霞山又名攝山,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時山中建有「 棲霞精舍」,因此得名。

這裡素有「六朝勝跡」之稱,在清代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歷史古蹟遺址80多處。

秋季也是登臨棲霞山最好的時節, 棲霞紅葉種類很多,尤以楓香為主,包括紅楓、雞爪槭、三角楓、羽毛楓、櫸樹、黃連木等,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紅遍,猶如晚霞棲落,蔚為壯觀。

你還去過哪些詩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