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派》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節目,對人生百態,社會的評論一針見血,引發人們的思考。最近看竇文濤評論農村家來的孩子、幹部家裡的孩子還有知識分子家庭來的孩子,竇文濤的分析一針見血,醍醐灌頂。
農村家庭來的孩子
竇文濤說,有一次公司上班,來得最早的是農村家來的孩子,雖然這個孩子來得最早,但是他不大會與人交往,見到人也不會叫,遇到領導也不大敢問。
農村家來的孩子比較老實,口才比較差,沒見過世面,膽子比較小;農村家孩子對農村的人際交往方式比較了解,對城裡的人際交往方式不太了解,也放不開,需要在城裡混一段時間才懂。
雖然口才不行,與人交往能力一般,但是農村家庭來的孩子肯吃苦,干實事,在為人處世上未有提升難有一番作為,但是混熟了還是有機會的。
幹部子弟最會來事
雖然幹部子弟來得比較晚,但是看到長輩或者領導,都會主動說叔叔辛苦了,我給你倒杯水吧。這種問候雖然不算什麼,但是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知道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里的角角落落,第一印象象徵著機會。
知識分子家庭來的孩子最遭人煩
知識分子家庭來的孩子,比較清高,也不太愛跟人合作,高不成,低不就,在職場裡若非實力硬核,很難有出息。
竇文濤的分析實在是太精闢,直指大部分客觀現實。在職場裡,混得最好的恐怕是幹部家的孩子,除了他們的背景,他們為人處世的做法都高於農村家、知識分子家庭來的孩子。
不禁想起讀書時候,班裡有個幹部家庭來的孩子,當時我們還不知道他家裡是幹麼的,他從來不說。在班裡,他可厲害,雖然讀書成績不拔尖,但是討人喜歡,處理同學關係一流,班裡通常有好幾個「派系」,每個派系他都來去自如,在處理跟老師、領導的關係上也是一流,不少老師很喜歡他。
倒不是人家老師知道他的背景,而是每次見到老師,他都深深的鞠躬問一聲老師好,遇到年長的學校工作人員,他也能親切跟人攀談。很多人都會問老師好,像他一樣,每次見到老師都認真鞠躬的學生幾乎沒有。
這位同學畢業後自己創業,現在資產上千萬,為人謙遜低調,他不是那種讓你感覺圓滑世故的人,而是讓你很舒服的人,甭管你是窮是富,你都能在他身邊感覺很愉快。
反觀很多農村家庭出來的孩子,大多是在公司上班,我們班有不少同學還在他公司上班呢。
班裡確實也有幾個來自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喜歡文學,一身文人氣,好像看不起那些有錢的、或者窮的學生,他們只對那些能高談闊論的同學感興趣。這些同學,有些實力強的混得也還可以,有些實力差,卻又清高到骨子裡的,雖然念了博士,如今還在家裡啃老,令人噓唏。
在當今社會,要麼你能力強,技術夠硬,靠技術與知識吃飯,這種情況你不需要太多為人處世的法則;如果能力不強,技術一般,為人還有一股「清高氣息」,真的很難混得開。縱觀那些混得好的,大多是為人處世上的高手,他們情商一流,在底層、中層、高層人群中混得風生水起的,一般都成了大老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gXfeXQBd8y1i3sJqtS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