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位好萊塢導演,以紐約一件非常著名的殺妻懸案為藍本,改編拍攝成了一部電影,叫《所有美好的東西》。
這部電影本身平平無奇,無論在美國還是在國內,都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但就是這樣一部無聊的電影,依舊有人看完後拍手稱奇,並主動聯繫導演接受採訪——這個人就是「殺妻懸案」的主角,紐約地產大亨之子羅伯特•杜斯特。
作為一個傳奇人物,幾十年里有無數媒體想要採訪他,卻被一一拒絕。
而電影的導演安德魯•傑瑞克奇,無疑撿了個大便宜,他還將採訪過程拍攝下來,由HBO做成了紀錄片。
雙方都沒想到,各自的命運會因為這樣一部紀錄片,而發生180度的大轉折——這或許也是這部名為《紐約災星》的紀錄片,豆瓣高達9.1分的原因。
先來說說故事的主角:羅伯特•杜斯特。
參與紀錄片採訪的時候,他已經71歲高齡了。羅伯特可不是什麼普通的富二代,說他們家富可敵國,絲毫不為過。
他們在紐約擁有許多著名的地標性建築,光大樓就擁有9棟(注意是棟)包括世貿中心、美國銀行大廈以及位於時代廣場的康泰納仕集團總部。
德斯特家族至少擁有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3億元)資產,被《福布斯》列為最富有的美國家庭之一。但就是這樣一個出身豪門的富二代,卻是妻子、好友以及鄰居三起失蹤謀殺案的重大嫌疑人。
你能把這些案子,和眼前這個慈眉善目的老頭聯繫起來嗎?
很多人都不能。
紀錄片是以一起殺人分屍案開場的:
2001年,一具支離破碎的男屍在加爾維斯頓灣的觀海大道被發現。
屍體裝在黑色垃圾袋中,被目擊者看到並拖上了岸。
屍體的手、腿和軀幹都在,唯獨缺少了頭顱。
根據線索,警方很快確認了屍體的身份,是一個名叫莫里斯·布萊克的71歲男子,並找到了他的住處。
同時,警方在旁邊房間的地板上,發現了和被害者相同的血跡。
顯然這是殺人分屍的犯罪現場。
房東說,被害者旁邊的房子是被一個聾啞女人租下,但是這個女人常年在外旅遊,反而有一個男人經常出沒於此。
警方守株待兔,很快抓到了嫌疑人——當時只有58歲的羅伯特·杜斯特。
原來,是他偽裝成聾啞婦女,租下了這間公寓。
沒人相信這樣一個老人能犯下這麼殘忍的案件,就連警察都自問:這個男人看起來就像個圖書管理員,完全不像個殺人犯。
被抓後,羅伯特很快交齊了25萬美金的保釋金,然後在法院傳訊前,跑路了。
一番喬裝打扮後,沒有人能再找到他,警方也束手無策。
就在調查他身份的時候,後知後覺的警察們才大吃一驚:原來他就是杜斯特家族的長子。
讓調查人員吃驚的,不是他富家子弟的身份,而是此前,他已經跟兩期失蹤謀殺案件有關。
第一起是在1982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凱薩琳.德斯特在他們位於紐約州的鄉間住所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而當時去警局報案的,正是羅伯特·德斯特本人。
據警方了解,在這之前,他們的婚姻生活早就難以為繼。
儘管羅伯特是最大的嫌疑人,但警察卻沒有查到什麼證據,而凱西的閨蜜們自己組成調查組。
她們翻找了羅伯特家門口的垃圾箱,發現羅伯特把凱西的物品都扔了。
在這些雜物中,他們找到了一張羅伯特手寫的紙條:垃圾場、橋、船、鏟子……
這讓人立即聯想到拋屍。
同時,羅伯特在採訪中親口承認,自己在妻子失蹤時向警方說了謊,尤其關於自己回家後的細節。
但這些,都無法作為直接證據證明羅伯特殺了妻子。
雖然案件多次重啟,但沒有屍體,指紋,證據和目擊者,警方也一直束手無策。
2000年,羅伯特再次成為殺人嫌疑人,這次死亡的,是他的摯友蘇珊。
使蘇珊和羅伯特成為摯友的,可能是二人不同程度的反社會傾向,以及相似的成長背景。
蘇珊的父母也在她很小的時候去世了。
12月的一天,一直守時的蘇珊沒赴約朋友的飯局,當朋友撥通她家的電話,接電話的是洛杉磯的警察。
蘇珊被發現時頭部中槍,倒在自己家裡。
房間沒被破壞的跡象,沒有打鬥的痕跡,財物沒有被盜走,蘇珊被一槍斃命。
典型的熟人作案。
並且,2000年是個特殊的時間點,此時羅伯特妻子失蹤的案件剛剛被重審。
蘇珊是羅伯特最好的密友,也很可能是凱薩琳失蹤案的唯一知情人。
所有矛頭,都再次指向了羅伯特。
儘管嫌疑重大,但因為證據不足,羅伯特再次逃脫法律制裁。
採訪中,當導演問及他與蘇珊的死有沒有關係時,羅伯特的眼神有幾次心虛的閃動。
第三起案件,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那一起肢解案。
由於案件的性質惡劣,他假扮的啞女多蘿西·塞納甚至位列FBI十大通緝名單。
逃跑期間,他甚至給自己剃了個光頭。
可如此老奸巨猾之人,竟然因為在超市偷三明治,再次被警方抓獲。
被抓時,他車上還有槍枝、大麻和多達三萬八千塊的美金。
到底是極度自信,還是真的蠢?
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接下來的一系列操作。
進了監獄的羅伯特如魚得水,和囚犯們相處得很好。
面對板上釘釘的殺人分屍指控,他花了180萬美金請到了德州傳奇律師迪克·德蓋林和麥克·拉姆齊為自己辯護。
面對羅伯特這樣的呈堂證供和找不到的頭顱,
兩個律師愣是以「自衛和意外」為藉口,說服陪審團,判他無罪釋放。
這也是這部紀錄片名《紐約災星》的由來——跟他有關的親人、朋友和鄰居,全部死亡,無一倖免。
時間來到距離現在最近的2015年,也就是拍攝紀錄片的時間點。
導演安德魯一開始也相信羅伯特是無罪的,他甚至有點喜歡這個溫和、孤僻,說起話來邏輯清晰不緊不慢的老人。
但在整理相關資料時,他發現蘇珊死後,當地警察局曾收到過一封信。
信封里有張紙條上寫著蘇珊的住址,還有用可以隱藏筆跡的大寫字母寫了單詞」死屍「。
知道蘇珊屍體位置的,只能是兇手,也就是說,這封信是兇手寫的。
安德魯拿著這張紙條和羅伯特•杜斯特的筆跡進行了對比,驚訝的發現,兩個字跡,驚人的相似!
主創還專門請了筆跡鑑定專家,專家的意見是:「是某個人獨有的,而且只屬於這個人」。
最後,導演邀請羅伯特又做了一次採訪,要求他說明這兩個字體如此相似的原因。
羅伯特否認了他寫過死屍信,但導演讓他分辨哪個是自己寫的時,他自己也分辨不出。
這時他要求暫停採訪,休息一下,進了衛生間。
然而他身上的麥克風卻忘記關閉……
長時間的離群索居,導致羅伯特有自言自語的習慣,他在洗手間不慎說出了心聲,重點是最後一句——「killed them all, of course.」(當然是殺了他們所有人)
他承認殺了那些人!
採訪結束兩年多以後,製片人才發現了這段錄音。
這已經成為新的證據,羅伯特也再次被警方逮捕。
據說案件要在2020年開庭。
具體的終局,我們坐等就好,但開放如美國,從《紐約災星》中,我們也不難看出資本主義近乎荒誕的司法制度。
一宗長達40年的懸案,儘管兇手近在眼前,你就是無法將他合法逮捕。
而我們看這樣令人震撼的紀錄片,關注各種不相關的新聞,為的並不是對世界和對他人指手劃腳。
而是為了深深感知到一切沒有盡頭。
天地沒有,人性亦沒有。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