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自己的眼神不太好,
出門不戴眼鏡10米之外男女不分的那種不好。
但是我堂堂一個時尚博主,天天盯著坎城紅毯,怎麼可能分不清鞏俐和郎平?!更何況我看的是手機,只隔著20厘米的距離吧,還可以手動放大的那種。
第一眼看的時候我內心小聲逼逼了一句,這不就是郎平嗎,哪有鞏俐。結果呢,嗯,好的,打擾了,是在下眼拙!!!!這是哪裡下凡的神仙演員啊,這個後仰式大笑真是神形兼備的教科書式解釋。
我大概是瞎了,此時此刻我已經分不清誰是郎平誰是鞏俐了(你不用找了,我告訴你們,那個郎平就是鞏俐本俐)。
這個背影恐怕連朱婷都會認錯。
這幾天又曝光了鞏俐主演的《中國女排》路透圖,此圖一出,大家都驚呼果然鞏皇地位一直很穩不是沒有原因的,畢竟我演排球都演不到這境界。
可是一開始接到這個角色的時候,鞏俐還是很謙虛的,雖然全世界都覺得給她演能放一萬個心,但她還是說「擔心自己演不好」。
所以呢,她也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就是要從排球開始訓練,要跟這個球過上日子。
她還真不是說說場面話,發發通稿,控控熱評,反正像她這種級別的演員,也沒什麼人會質疑。誰知道,鞏俐還真的跑去跟著女排訓練、比賽、暗中觀察了。
關鍵時刻還要拿出小本子記錄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就和大學時代早早來到教室坐在第一排的學霸一樣認真,果然成績好的人都是相似的,只是學渣各有各的渣法。
她完全素顏,頭髮利落的紮起來,穿著樸素的運動裝和球鞋,完全沒有國際巨星的排場。雖然沒有上手打排球,但站在球場邊的那種不苟言笑的狀態已經隱隱有了教練的架勢。
就是因為有了這種親身體驗,才能幾張.jpg就教無數小年輕做人,甚至讓全網都差點不記得鞏俐到底長什麼樣子了。
真正的演員大概就是這樣了,鞏俐在紅毯上永遠是威風凜凜的女皇,沒有人覺得她不時尚、不大氣、不強勢、不光芒萬丈,所有閃光燈都會對準她,是真正的來自中國的巨星。
一旦到了電影鏡頭裡,可以是秋菊、可以是馮婉喻、可以是郎平,你找不到鞏俐的影子,她把自己的鋒芒全都隱藏在了人物背後。
鞏俐拍的第一部戲是《紅高粱》,開拍前她就提前去農村體驗生活,光是一個簡單的挑水動作,她練了一個多月,肩膀都磨破了。
說練就是真水真桶的練,因為空桶會晃,所以她便在桶里裝滿水練習。左肩膀磨破了皮,她就換右肩膀,才能在一個鏡頭裡呈現出自然樸實的狀態。
像我們這種門外漢可能根本總結不出來「專業挑水注意事項一二三四」,只能靠一種模糊的熟悉感評價「像不像」。可是,演員就是要觀察體驗出其中的細節,拼湊成我們記憶里的模樣。
拍《秋菊打官司》的時候她演孕婦,張藝謀說拍完了都沒有村民發現,其實她沒懷孕。
為了更加貼近角色,一個山東人學了一口陝西話,她甚至用肥皂洗頭把頭髮變得毛燥粗糙。人家說每一根頭髮絲都是演技,大概就是這樣了。
無論是遠景還是近景,都毫無違和感。
因為早期鞏俐和張藝謀合作了很多這種農村題材的電影,很多人一度都覺得鞏俐之所以演得好,是因為她本來就帶著鄉土味?????直接蓋章本色出演??????
呵呵呵呵,人家坎城白襯衫造型領先時尚圈二十年。
是的,鞏俐一邊演著秋菊,一邊在坎城海邊風華絕代,承認別人演技好有那麼難嗎?
除了像之外,演電影的時候她也拚命學習新技能,演《菊豆》的時候就學會了染布,那個動作流暢自然,看起來就是熟手。
演《藝伎回憶錄》的時候有一個雙手接摺扇的鏡頭,就連導演都和她說,這個其實不需要你做,因為一般人很難做到,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
鞏俐是輕易服輸的人?那就不是鞏俐了,為了這三秒的鏡頭,鞏俐整整練了五個月,幾乎扇不離手,抓住一切時間練習,結果最後拍這鏡頭的時候,她一氣呵成做到了,導演也一刀沒剪。
這部電影她甚至不是主角,但所有人都記得她的表演。
等到後來鞏俐拿遍了各種各樣的國際獎項,成為電影節的評委,在雜誌封面上睥睨四方,又開始有人覺得她只能演女皇,她很難再像年輕時候那樣犧牲形象演生活化的角色了。
《歸來》又打了很多人的臉。
一樣的,她不是拿到劇本就上,開拍前還是像最初那樣先去養老院探訪失憶症患者,在養老院裡待了一個月,最後才能呈現出絲絲入扣的表演。
其實鞏俐一直都在拍戲,卻算不上高產,因為她是那種必須花時間去研究角色的人。一部電影拍半年,還要再提前花兩三個月的時間去學習和體驗,反覆琢磨。
你說她是老天爺賞飯吃,那也沒錯,畢竟這張撐得住銀幕的電影臉不是人人都擁有的。可是,漂亮的人那麼多,能封神的只有鞏俐一個,因為她對自己的要求也從來沒有落下過。
讓人佩服的除了演技之外,鞏俐身為演員的自我修養,也值得吹兩千字吧。哪怕已經擁有了那麼多掌聲和榮光,不再需要誰的肯定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但她對於專業的要求和敬業的態度卻沒有變過。
電影里,她演了那麼多角色,有時候你都差一點認不出來這是你在雜誌上看到的鞏皇;可是走在國際電影節的紅毯上,臉盲的外國電影節記者都能清清楚楚的叫出名字,爭先恐後的把所有鏡頭都放在她身上。
沒辦法啊,她值得啊。
所以那句雞湯也是對的,時間花在哪裡,最後總能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