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月開始,貝貝就在微博上預告自己將要發新歌,大家等來等去,最後等到的卻是那個直播事件。
在貝貝養好傷後,紅花會也進入了高產模式。丁飛還微博表示,以後每個月每個人都要發新歌。在昨天之前,紅花會的其他成員都已經發完新歌了,可就差貝貝了。
就在昨天,李鴿也終於不鴿了,在千呼萬喚中,終於發布了新歌《POUR IT UP》。之所以昨天沒有發布推文詳細去說,而是沉澱了一天,就是想看看聽眾們的反應。
我仔細翻看了留言和評論,聽眾對這首歌的態度應該不能用褒貶不一或者毀譽參半來形容了。因為雖然有一小部分人是在夸,但是我感覺夸的人都是粉貝貝的,而並不是粉這首歌的。
所以說難聽一點,這首歌的留言,如果說是一邊倒的都在吐槽,我給各位截圖一下我公眾號下面的留言,這裡頭我就是從第一條開始截的,並沒有做什麼刻意篩選。
我以為是我這裡的粉絲比較苛刻,要求比較高,然後我又看了一下同行們寫有關貝貝新歌推文下面的留言,也幾乎是一邊倒。
點贊最多被頂在前頭的,都是對這首歌進行吐槽的,我翻看的評論與留言並不算少了,基本可以肯定,這首歌絕大部分聽眾並不買帳。
既然大部分聽眾覺得這首歌不太行,那我們也來說說看,這首歌到底怎麼樣?
《Pour it Up》是一首非常典型的Trap作品,從伴奏方面以及內容,歌曲結構方面來看,都是十分純正的Trap,貫穿整首歌的808鼓點十分轟耳。對比紅花會以前的作品,很少有Trap感這麼濃厚的音樂。
在作曲方面,這首歌也比較新穎融入了不少的電子音效,讓808的層次明顯了不少。在flow方面貝貝倒是有著不小的改變,編排更加流暢,不再追求快嘴,銜接自然,我覺得這個flow換個golden age的beat,也能很好的駕馭。
貝貝一直最牛逼的都是押韻,也被人稱為押韻狂魔,不過這首歌確實沒有特別炸的punchline,說不上平但也沒有什麼太炸的點。
在評論中有不少人說貝貝是在吹牛逼,詞寫的差之類的。雖然我也並不認為這首歌的歌詞有多好,但作為一首Trap來說,歌詞這麼寫並沒有毛病,並不能成為一個槽點。
和國外的Trap歌詞對比,這首歌還真是小巫見大巫,歌詞還收斂了不少,沒提到葉子毒品之類的。
這首歌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槽點,但作為一首典型的Trap來說,也沒什麼新意,有些拘泥格式。雖說達不到令人驚艷的程度,但也不至於被吐槽成這樣。
我個人猜測,大家這對這首歌之所以不太買帳基於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大家對於貝貝的期望值過高。之所以有這麼高的期望值也不能怪聽眾,主要是貝貝發歌太慢了。在漫長的等待中,大家認為經過長久打磨的歌曲,理應是經典才對。前面動不動就發幾個Demo的錄屏來挑逗大家,但最後的成品卻和粉絲的期待相差甚遠。
第二個原因是,大家還沒有適應變換了風格的貝貝。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對於貝貝印象最深刻的點,都停留在他機關槍似的快嘴、密集且高強度的押韻上面。拋開上面幾點來看,貝貝本身的聲音有些粗、厚,而偏向旋律一些的部分,他也很難讓人滿意。
在紅花會轉型Trap之後,這樣的問題更加明顯。在紅花會Trap時期,貝貝發歌的頻率並不高,一直也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專輯。
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歌有三首,《so fresh》、《One Casual Song》以及《talking shit freestyle》。
這三首歌里,《so fresh》是一首非常炸的歌,flow的編排也獨具匠心,中間break停頓的非常巧妙,前後兩段hook也由貝貝本人親自演唱,有意識地掩蓋了自己聲音上面的不足。
《One Casual Song》是貝貝少有的走心之作,貝貝依舊沿用了很多押韻的技巧。
整首歌的歌詞平鋪直敘,該有的押韻也一個不少,其中大都是他在生活中的感悟,也是少有的沒有炫技的歌曲。
《talking shit freestyle》從名字就能看出來,這是很明顯的炫技作品,大量高難度押韻足以讓人直呼過癮。
雙押、三押都不算什麼,「心境高雅韻如風,英俊瀟洒令狐沖」這樣有邏輯的七押,足以證明貝貝稱得上押韻狂魔這四個字。
昨天這一首《Pour it Up》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恰恰就是因為貝貝在這首歌里,放棄了他所擅長的多押和快嘴,轉而想去追求一種氛圍,一種Vibe。但從這一點來說,丟掉了原有優勢的貝貝做得並不好。
內容方面依舊是trap老三樣,我有錢、我很酷、有車有房,這種歌詞已經讓人民群眾感到厭倦了。加之沒有花哨的押韻加持,導致這首歌在內涵上就不太討喜。
而在flow的編排上,這首歌問題不大,可卻掩蓋不了貝貝自身聲音上的不足,導致聽感上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這首歌讓王以太或是Dzknow來唱,說不定大家的反應就不會那麼大了。
這首歌里,我們能看出貝貝想要在音樂上做出突破和改變,這種突破不是相對於整個Hip-Hop音樂的,而是有關於他自己的。
我相信以貝貝那種在音樂上較真兒的勁頭,遲早會給出讓我們滿意的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ZEUCG8BMH2_cNUggM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