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生命藍圖,啟迪靈性覺醒,歡迎加入心理學與哲學讀書社群——考拉讀書會。
通過共享讀書,用五年時間自學完心理學、哲學的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全部課程。
通過共享讀書,一年時間從小白到達人,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文是心理專欄《ELIXIR Studio思維與心理工作室》中的文章,歡迎訂閱本專欄
幾個月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沙雕視頻,視頻里是一對小情侶在打電話,對話如下:
女:歪?車怎麼打不著了呀!
男:可能是電瓶沒電了,你試一下大燈能不能打開。
女:昨天還很正常啊,怎麼今天就出毛病呢,我一會兒還要去正佳吃飯,沒車怎麼去啊?
男:這種情況很正常,先試一下大燈能不能打開,先排除電瓶的問題
女:之前我開我爸的車就好好的,早知道就開他的車了
男:你先看看大燈能不能打開,好嗎?先把鑰匙擰到——
女:要是八點半到不了我就完了,哎呀好煩啊
男:先試試大燈能不能打開
女:你是不是生氣了
男:沒有啊,我生什麼氣
女:你明明就是生氣了,問你這麼點小事你就不耐煩
男:我沒生氣,真的
女:那你為什麼這麼不耐煩?
男:我沒有!不是。。。咱們還是說車吧
女:我跟你說生氣的事,你跟我說車?
男:是啊,我是在說車啊
女:真行!你們男人從來不好好聽人說話
男:好好,對不起是我聽錯了,那麼現在可以打開大燈了嗎?
女:你沒錯!錯的是我。我就不該給你打電話(掛斷)
男:(握著電話咆哮)吔啦梁非凡!
我一邊看這個視頻一邊笑:哈哈哈哈哈這女的好沙雕啊哈哈哈哈
看完視頻後,我翻了翻評論。評論都是清一色的:「太真實了!……男女果然是兩個不同的物種;你永遠也無法跟女生講道理女生只能靠哄;我不找女朋友了太心累了;女生太情緒化了」
看完這些評論,我的反應是?????,你自己的女友不講道理罷了,能不能不要拉上全部的女性。
許多的電影和媒體中都充滿了這種情感表達上的性別二分法:強壯的男人很少說話,全程智商在線,做的事情都合情合理,而女生總是誇張得表現出各種情緒,行為莫名其妙,瑪麗蘇附體,智商堪憂。
在刻板印象和偽科學的惡毒影響下,人們對於性別差異抱有許多根深蒂固的錯誤認知。接下來就讓我present scietific data來打破這些迷思。
一、女性比男性更情緒化?男性比女性更理性?
2017年科學美國人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不同性別的情感表達能力的研究。研究評估了來自5個國家的2000名被試在日常環境中對自然刺激做出反應的面部表情。
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更經常微笑,且微笑持續時間更長,而且會進行更多的內眉毛(inner brow)提升。內眉毛的提升反映了恐懼和悲傷的狀態。
另一方面,男性比女性則更容易表現出基於憤怒的面部行為。他們比女性會更多皺眉,而且他們的唇角抑制肌肉(? lip corner depressors)也明顯長於女性。
可是,這說明了不同性別之間可以更強烈地感受到幸福或者憤怒的情緒嗎?不幸的是,此項研究人員關注的是面部行為,而不是內部情緒狀態,所以無法在面部表情和情感體驗之間建立直接聯繫。但是,研究人員在最後附上一句:「我們可以相當自信地回答一件事:儘管好萊塢有很多這樣的人物,女性並沒有普遍的表現力,男性也沒有一貫的堅忍。相反,反應的強度遠不僅取決於個體的性別,還取決於特定的情緒狀態。」
於是不滿足的我又找到了另一項研究。
Mindlab的神經科學家們讓兩組志願者——一半是男性,一半是女性——觀看含有不同情緒內容的視頻,並用皮膚電導電極測量生理學。在某種程度上,電極可以量化內在情緒。在觀看快樂的、搞笑的、激動的視頻中,男性比女性表現出輕微更強的情緒反應。而在觀看暖心的(heart warming)的視頻中,男性的反應甚至是女性的兩倍。
在同一研究組的另一項調查中,67%的男性說他們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加情緒化,他們內心經歷的情感比在公共場合中表達出來的要多。
這與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背道而馳:男性甚至有可能比女性更加情緒化,但只是他們很擅長將情緒隱藏起來。這可能受到了社會文化的影響。
另一項在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表明,女性跟男性一樣理性。
實驗里,科學家向6100名男女介紹了有關說謊、墮胎、謀殺、動物研究和酷刑等問題的道德決策。結果,男性和女性都評估了不同的決定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對每個道德難題進行了類似程度的理性分析。
二、女性數學差?
這個迷思在我的小學階段里被老師反覆提到,令我差點對數學失去信心。這也是如今對女性毒害非常大的一個迷思了吧。
一項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調查了來自美國各個州的700多萬學生的數學平均分數並作出分析,他們發現男女之間分數差異的效應量(effect size)在0.01到0.06之間,在統計學意義上基本等於0差異。研究者說:「有些州男孩做得更好,有些州女孩做得更好。但當你把它們平均起來時,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
為了解釋為什麼傑出的女性數學家少,有些人提出了一個「greater male variability hypothesis」,那就是雖然男女數學平均分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男性的數學表現比女性要更加兩極分化,致使數學成績拔尖的男性要比數學成績拔尖的女性多。
為了證實這個理論,威斯康星大學的另一項研究則調查了來自86個國家的數據,發現 greater male variability hypothesis僅在一些國家存在,證實其更多的是由文化導致的,而不是生理學差異。
在一些中東和穆斯林的國家,他們發現女性的數學得分很低,但男性的數學得分更差。他們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那些國家普遍不重視數學教育,而學習不好的女性很有可能被迫輟學。
在總結這項研究的時候,研究者認為將數學成績的差異歸因於國家特定的社會因素更為合理。他們還發現,在女性平等程度更好的國家裡,男孩和女孩的數學成績都會更好。
國內盛行的言論是男性的空間想像能力比女性好,所以他們的幾何能力更好。我在google上溜了一圈,並沒有找到對應的文獻支撐(不能說沒有,只是我沒有找到而已)。但事實上,空間想像能力上是可以經過訓練而提高的。
三、從腦科學的角度上看男女大腦上的生理差異
最後,再提一下腦科學方面,幾十年來,很多腦科學家們都注意到,平均來說,男性的大腦總體積比女性的略高,女性的皮質則明顯比男性厚。腦體積的大小與皮質的厚度都與智力呈正比。
研究人員發現,男性之間的腦體積與皮質厚度的變化要比女性之間的變化要大得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發現男性參與者的大腦在大多數測量中比女性參與者的大腦更為多變的原因,」他們之前曾經調查過男女之間的智商,發現男女平均IQ並沒有差異,但男性之間的智商波動卻很大。「這很有趣。」研究者說,「這與許多其他證據相吻合。這些證據似乎表明,對比起女性,男性之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要更大。」
當他們隨即抽取研究參與者並掃描他們的腦部時,研究人員就很難判斷這是男人還是女人。這說明了男女大腦之間的差異度跟同性別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度一樣。
以上的所有研究都表明,性別並不是一種本質。社會文化強行通過生理將性別做出區分,給他們扣上「標準行為」的帽子,壓迫我們以其為模板進行表演。每個個體都應該被尊重,自由生長,而不是被刻板印象所拘束。
前幾天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我旁邊做著個大叔,感動得哭得稀里嘩啦,而我全程都因為電影那個謎一樣的敘事邏輯而滿臉問號。後來我上網看影評,好多人都說他們哭得稀里嘩啦……當時我還在下意識地懷疑自己作為女性的共情中樞是不是出了些問題。但後面一想,每個人都有權利遵循自己的內心,每個人都應該在這個多元的世界裡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are-women-more-emotionally-expressive-than-men/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father-s-day-2014-study-shows-men-are-more-emotionally-sensitive-than-women-they-re-just-also-better-9532945.htmlhttps://www.huffingtonpost.co.uk/2014/06/13/men-women-emotional-parents_n_5491119.html?guccounter=1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7/080724192258.htm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12/111212153123.htm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4/study-finds-some-significant-differences-brains-men-and-women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92019.php
本期作者
July吳越
華附國際部學生,一位正在成長的神經科學家愛好:神經科學,音樂劇,畫畫,看科幻小說Fun facts:最近知道雞蛋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於是開始花式吃雞蛋...導致現在一看到雞蛋就想吐;手繪了許多頁大腦解剖圖,終極目標是徒手畫腦;現在只希望能順利寫完暑假作業(hopefully ^_^)不當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無畏的太陽心理|閱讀|心情|思維|個人成長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讓太陽擁抱你我們一直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