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身邊經常有這樣的家長,老愛把寶寶「成長」的喜悅隨時分享給大家。
這其實也能理解,咱們自己有時也會把一些巧合,錯當成了寶寶的發育里程碑,並因此高興不已。
這裡就跟大家一起分析分析,看看應當如何正確評價寶寶的這些行為和發育的關係。
吃餃子≠喝糊糊!
上面這幅小漫畫來自一個真實案例,媽媽很驕傲地宣布,自己精心準備的,用紫甘藍水和麵包的的餃子,寶寶能吃八個啦!但實際上……
問題出在哪兒呢?寶寶能吃餃子,指的是寶寶能夠自己咀嚼,一口口咬著餃子吃下去,而不是像漫畫里這樣打成糊糊。
而且,總是把食物加工成糊狀給寶寶吃,其實非常不利於咀嚼能力的鍛鍊,會影響到寶寶牙齒的發育進而影響消化,還會影響寶寶語言的發展。
叫爸爸≠瞎嘚嘚
一個爸爸驕傲地宣稱,五個月的孩子,就能叫爸爸了!但實際上……
上邊這幅小漫畫里, 5個月的寶寶確實處於語言敏感期,但是寶寶這會兒還只會咿咿呀呀、babapapa這種沒有意義的聲音組合,可能聽起來很像 「爸爸」,不過這並不是真的會叫爸爸。
雖然不是真的會說話,但這仍然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寶寶能發出這樣的聲音,說明他的語言功能正在被喚起。
儘管寶寶這會兒還不能直接用語言溝通,家長仍然可以有意識地用緩慢的語速跟寶寶對話,模仿寶寶說的咿咿呀呀也很好。
這樣,寶寶就覺得自己說的「話」得到了反饋,非常有助於他以後的語言溝通。
你幫孩子≠孩子能行
孩子6個月會爬,4個月會坐,家長為此驕傲不已,但實際上……
評價大運動發育的時候,像漫畫里這樣靠家長扶著才能坐,家長推著才能爬,是不能算數的。
其實,從寶寶的健康角度考慮,「水到渠成」才是對大運動發育的最佳描述,對於健康的寶寶來說,多大月齡就該做多大月齡的事。
如果揠苗助長,讓寶寶「越級挑戰」,是會造成傷害的。
今天發的這些小漫畫,一方面是要糾正幾個育兒誤區,另一方面呢,也是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理性對待「別人家孩子」的事跡,並正確評估自己家孩子的發育情況。
總之,養孩子不容易,咱們就別因為誤解孩子情況而互相製造焦慮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8aZJW8BMH2_cNUgdS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