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經濟戰疫·雲起》問道養殖業:遭遇重重考驗,養豬人仍有「新希望」

2020-05-12     央視網

原標題:央視網《經濟戰疫·雲起》問道養殖業:遭遇重重考驗,養豬人仍有「新希望」

新冠疫情衝擊之下,2020年的經濟前景已經成為大眾普遍關注的話題,它不僅關乎企業發展,更落腳於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前,央視網推出大型「雲錄製」財經特別報道系列節目《經濟戰疫·雲起》,節目重點聚焦風起雲湧的經濟領域,通過「雲對話」各大行業極具代表性、發言權和影響力的知名企業掌門人及財經專家,共同撥開迷霧,為前行之路貢獻智慧方案、凝聚發展共識,樹立堅定信心。

繼先後分享關於製造業、教育業的產業思考之後,於5月11日在央視影音、中國網際網路電視、中國IPTV、手機電視等總台新媒體平台上線的第三期節目,將目光投向了大眾眼中飽經風吹雨打的養殖業。儘管接連遭遇非洲豬瘟、新冠肺炎兩股疫情,依然不乏企業在這段期間交出令人欣慰的成績單,本期節目「雲連線」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央視財經評論員王冠,為養殖業發展獻計獻策。

「尖子生」開出三劑良方

節目呼籲千千萬萬的農業人一起跳好「廣場舞」

從2018年年底至今,整個養殖業尤其是養豬業受到了兩次疫情的打擊。困境之下,養殖業者迎難而上,加上國家大力出台各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產業鏈,守好了「菜籃子」,部分企業險中突圍,表現可圈可點。

以新希望集團為例,其於4月29日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5.68億元,同比去年增幅在27%以內;凈利潤16.27億元,同比增長144%。出色的數據,成了他們抗擊疫情的最好答卷。

重重考驗之下,新希望集團堅定地沿著既定方向發展壯大,他們是如何做到的?節目通過對話劉永好和王冠,為行業開出了三劑良方。

第一,線上化。本次疫情期間,「線上養豬」這種不太能夠想像的方式也被大力推進,線上交往已經成為農村規模化、現代化進行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模式之一。

據劉永好介紹:「農民朋友養豬、養雞必須要技術輔導,必須要買飼料,必須要進行交流,走街串戶不行了,我們把去年已經搞出來的線上的培訓方式和銷售方式積極推廣,沒想到效果蠻好的。今年一二月份到現在為止,我們的飼料和豬的銷售還增加了。」

第二,規模化。價格的波動、供需的變化等一系列「不確定性」,堪稱養殖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抗風險能力成為養殖場戶亟待加強的關鍵。

王冠特別提到,豬肉養殖市場「散戶太多」,500頭以下養殖規模的中小散戶占到了95%左右,他們情緒敏感,容易像股民一樣追漲殺跌。「養豬戶們非常值得尊重,他們養的每一頭豬就是家裡的一個活期存摺,但是與此同時,抗風險能力非常差。」養殖戶大量分散,疾病防控能力、銷售能力、行業走勢預判能力較低,如若形成集聚效應,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促進豬肉價格穩定,諸如新希望集團這樣的頭部企業正在運用自身影響力,將分散的養殖戶進行集中管理。

第三,生態化。為提高豬肉品質,獲得更高效益,新希望在生態化養殖方面加大投入,建設森林式的豬場,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改變人們對養豬場髒亂差、污水橫流的印象,養殖業也可以成為環保的先行者。

劉永好分享了新希望的積極實踐:「我們有差不多10萬來畝土地,1/3建成了豬舍,還有2/3做什麼用呢?我們覺得種樹是最好的辦法。現在正在種和已經種的樹,可能有差不多300萬棵,隨著我們養豬規模的擴大,我們種的會越來越多,什麼時候種到1000萬顆呢?我們還在做這樣的努力。」

央視網《經濟戰疫·雲起》通過對話劉永好所分享的這些發展方案,有些可以解決當務之急,有些布局看似還很超前,但在王冠看來,「新希望能夠在百尺竿頭的時候,有著這麼多的思考,有著這麼多的行動,這不應該是新希望的獨舞,而應該我覺得是千千萬萬的農業人和養殖戶大家一起來跳的廣場舞。」

「一定要把頭抬起來」

年輕人是新希望的未來,更是中國養殖業的未來

做客央視網本期《經濟戰疫·雲起》節目時,劉永好自稱「養豬人」。一代企業家不忘初心的樸實細節,被許多觀眾捕捉並為之感動。

王冠特別講述了一段往事:「38年前,劉總在陽台上養鵪鶉,他當時心理壓力非常大,他剛剛辭去了一份體制內的幹部學校的工作,推著自行車,自行車上面架著鵪鶉簍,低著頭,灰溜溜地在成都走街串巷,然後去賣鵪鶉。當時劉總的太太就告訴他,說你一定要把頭抬起來,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養鵪鶉、賣鵪鶉不是一件丟人的事兒,這是符合國家政策的。將近40年過去了,我覺得劉總和新希望人的頭始終是抬著的。」

中國人從「吃得飽」到「吃得好」,養殖業尤其是養豬業功不可沒。節目用生動形象的方式給大家算了一本帳:平均下來,咱們中國人一年一人吃差不多半頭豬;過去20年間,中國人每年吃掉的豬從4億頭增至7.35億頭,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還要多,而我們的人口占全世界的不到20%。值得自豪的是,這7億多頭豬,我國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

支撐如此龐大的豬肉消耗量,靠的是無數養豬人的努力和付出,而這樣一份關乎國計民生的事業,更需要有熱情、有才幹的年輕人參與其中。

2013年,劉永好將市值300億元的新希望六和,交到了33歲的女兒劉暢手中。6年內,劉暢帶領著一支年輕的團隊,將公司市值從300億做到了1000億以上,這也讓老一輩人看到了新希望的未來。放眼整個行業,許多年輕的後繼者們,正在將養殖業帶向用新文化、新理念、新技術武裝的未來,他們也在這個大有可為的領域揮灑青春,並逐步摘掉人們的有色眼鏡。

有年輕觀眾表示:「這期節目改觀了我對養豬人的認識,以前只知道他們勞苦艱辛,沒想到這麼與時俱進,而且意義重大,怪不得那麼多的科技巨頭、明星企業紛紛跨界養豬了!」

疫情之下,動盪有之,挑戰有之,但《經濟戰疫·雲起》這檔節目就像它的名字那樣,傳遞著一份超然物外、寵辱不驚的心境,以及不忘初心、埋頭苦幹的信念。它讓我們相信,通過共同的努力,當我們挺過磨難,自是一片雲霞安然,美好生活一定會被我們穩穩握在手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zxnCXIBiuFnsJQVYW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