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閱讀?
在問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問自己兩個問題:「我喜歡閱讀嗎?我重視閱讀嗎?」
因為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
而這個人就是父母。
如果父母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堅持每天給他讀書,結果肯定會不一樣。
有父母會說自己的孩子喜歡看電視、玩遊戲,根本不喜歡閱讀。
覺得是孩子缺乏上進心,不聽話,打上一個「不愛閱讀」的標籤。
而實際上,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父母造成的,孩子是否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與父母的努力和重視程度息息相關。
父母抓住孩子閱讀興趣培養的幾個黃金窗口,孩子肯定會愛上閱讀的。
先來談談閱讀興趣養成的最好黃金閱讀年齡。
我覺得最好的閱讀興趣養成階段應該是0-2歲。
就是孩子開始盯著自己的小推車上的圖案,開始玩那些搖鈴玩具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讓孩子覺得書是一個非常熟悉又好玩的東西。
這是興趣的伊始。
當然,這樣的興趣是短暫的。
就好像孩子喜歡過很多東西,最後都一一丟棄那樣。
他們對閱讀的興趣保持還需要兩樣東西:
一樣是有人持之以恆地給予孩子這方面的訓練或者說是刺激。
另一樣是孩子自己開始產生一種深層次的興趣,發現了閱讀的樂趣。
所以早期陪孩子玩布書、玩具書等,會比較輕鬆。
只要防止孩子撕咬就好。
但是要持續地陪孩子閱讀,給他準備適合的書籍,就讓很多爸媽腦袋疼。
所以很多父母中途就放棄了。
當然孩子還是在不停地長大,長大。
孩子在0-6歲有一個感官關鍵期,從出生起,孩子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的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
而這個時期的努力,將為接下來閱讀習慣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蒙台梭利指出幼兒的文化敏感期,萌芽於3歲。
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有一個識字敏感期,此時期的閱讀建議是:可以給孩子閱讀一些經典繪本,千萬不要覺得孩子不識字,就不給他閱讀,而是要多閱讀,讓孩子從宏觀上認字。這個時期,孩子能宏觀地認識文字,也就一個整體的形象,還不能夠分解字的筆畫,達不到書寫,更不能掌握字的含義。
5-7歲,孩子進入大量認字的階段,可以讀一些簡單文字類的圖書,比如《中國童謠》、《不一樣的卡梅拉》、《詩經》,還有一些經典的故事繪本也可以考慮。
8-10歲,孩子在經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開始有自己明確的閱讀愛好。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這個時期可以讀深厚一點的書,不能再簡單地停留在繪本階段,比如歷史、文學方面的經典作品都可以去嘗試。金庸的武俠也可以讀讀。
這個階段,孩子就像一個海綿一樣,吸收著周邊的信息,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的觸角不斷伸長,閱讀的視野不斷擴大,如果在這個黃金時期沒有讓孩子的閱讀習慣得到很好的培養,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缺憾。到了高年級或者大學,要想再去彌補,難免「先天缺陷」,無法治癒。
2
那一天中最適宜的黃金閱讀時間是什麼時候?
當然是睡前。
睡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段,孩子們在睡前非常依賴自己的父母。
這時候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高效的。
不管是相互間聊聊天,或者一起讀一本故事書,都會高效而協調。
因為彼此都把注意力放在這,關注點在一起。
父母朗讀的聲音會成為每個夜晚最溫柔的催眠曲,陪伴孩子入眠。
那些故事裡的小主人公們,就這樣跳躍著,進入孩子的世界,或者在他們的夢鄉倘佯。
如果睡前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孩子講故事。
那就選擇一個彼此都有空的時間吧。
有媽媽說早起的時候,孩子喜歡聽一個故事再起床。
這對於早睡早起的孩子非常合適。
只要孩子跟自己都能貫注於其中,那這個時間窗口就是最好的。
3
另外關於孩子興趣的培養,還需要顧及孩子的感受。
讓孩子感受到快樂是關鍵。
很久以前有一個媽媽問我:魚爸,給3歲的寶貝推薦點書,詢問之後我給孩子推薦了一套兒童趣味小百科。
然後,這位媽媽就問:這套書有什麼功能?能讓孩子學到什麼?
為什麼要談功能呢?閱讀一定要有功能和目的嗎?
我是不贊成這樣的。
我給小小魚選書。
一般考慮圖書的內容是不是有趣(他會喜歡)
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天性發展(適合孩子)
紙張油墨是不是安全可讀(這個得把關,看準出版社是關鍵)。
除了一些工具書之外,我從沒有覺得一定要通過一套書給他達成某一個目的。
當然,有些圖書它本身有一些附帶的功能,比如《恐龍來了:孩子的情緒管理繪本》,它能夠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問題,然後去管理它,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說孩子讀一套書就能馬上不生氣,不發脾氣。
要知道,多少父母,讀了很多書,後悔藥吃了好多,脾氣還是很差。
所以情緒的管理從小就得去認識它,管理它。
還有《我的第一套數學童話》這一類圖書,都自己帶有功能性,滿足孩子的一些發展要求。
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功能而去給孩子選書。不要總是談閱讀有什麼用,先開心地讀起來才是重要的。
4
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很重要。
很多朋友找我給孩子推薦書籍,我一般會首先問孩子讀過什麼書?喜歡什麼類型的書?很多媽媽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如何,所以選書無從談起,對孩子的情況不了解。
對孩子的閱讀,父母要有一個把握,有些孩子7歲就能讀懂9歲孩子的書,因為每個孩子的一個閱讀能力不一樣,從生下來認識事物時就開始鍛鍊一個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的孩子一定是不一樣的,這個需要父母多花心思去觀察,去引導,不要覺得這是一個書單或者老師的幾句話就能解決問題的。
另外就是看孩子的興趣,不要逼著他去讀。
比如一個三歲的孩子,讀繪本主要靠聽父母講,加上自己讀圖來理解。
如果我們鼓勵孩子去自己翻翻,不要怕,孩子是願意去翻書看圖的。
但很多父母喜歡問「你看到了什麼?你看懂了嗎?「
孩子就會覺得有壓力,拒絕去翻看了。
就拿獨立閱讀來說,完全可以有一個過渡的時間,當孩子能夠朗讀了,那就可以將單純的父母讀改成親子共同朗讀,然後鼓勵孩子也朗讀一遍。
引導孩子讀一些他力所能及的比較有興趣的圖書,獨立閱讀也許在某一天就真正的開始了,而在此之前,你應該幫他一起,提升閱讀能力。
有些媽媽看到孩子天天只讀漫畫,就逼著他去讀文學書籍,那孩子一下子肯定接受不了。你可以給他一些故事性強的美繪圖書,圖片還是有很多,文字相對較少,給孩子一個過渡。比如《快樂獅子》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另外在給孩子讀書時,千萬不要把一堆書同時放在他的面前。很多媽媽喜歡把自己買的套裝書一次給孩子,這樣做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需要有一個計劃,比如先給他其中最精彩的幾本,然後再慢慢讀完,效果會更好。
總的來說,興趣的培養從幾個月就開始了。
而習慣的養成呢?在10歲前是非常好的時間窗口,但是到了10歲以後就會為難。
0-3歲的時候沒有接觸圖書的孩子,3-6歲的時候接受起來比之前要難,而0-6歲都沒有接觸繪本閱讀的孩子,上小學再去培養閱讀習慣,那更難一些了。
法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經這樣說:「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0歲。在這段時間中,如果不採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以至後來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是紮下了深根,永遠無法拔掉和剔除了。」
所以想讓孩子愛上閱讀的話,就要越早開始越好。
文:魚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