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知名女星崔雪莉確認死亡:​「請好好愛護我吧,我感覺自己快撐不下去了......」

2019-10-15     家庭雜誌

剛剛,在微博上看到一條令我無比震驚的新聞:

#雪莉確認死亡#



一開始看到這條新聞,我還不太相信這是真的——因為,這個叫雪莉的女孩子明明跟我差不多大,她才25歲,怎麼說走就走了呢?

但韓網的報道,很快將我的疑慮擊得粉碎:

據韓網消息,雪莉於今日下午已經確認死亡,發現她屍體的正是她的經紀人。

這個叫雪莉的姑娘,對於很多中國網友來說並不陌生。

她1994年3月出生於韓國釜山,是前陣子較火的韓國女演員,畢業於首爾表演藝術中學。由於其甜美的容貌,被網友譽為「水蜜桃一般的女孩兒」:

可漸漸地,大家開始對這個女孩兒頗有微詞起來。原因是,大家發現她經常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一些看起來特別奇怪的照片:

比如,她在ins上發布了一張看起來很開心的照片,網友卻發現她沒有穿內衣:


比如,她只是發了一個吃奶油的動圖,卻被網友diss她有性暗示:


儘管,雪莉已經解釋過了,她覺得女性有展示自己的自由,自己不穿內衣不代表自己不檢點;自己發吃奶油的動圖也只是為了好玩,可無數網友仍然沒有放過她。


他們說她放飛自我無下限,說她有病,說她賣肉,幾乎用盡了一切不堪的語言來斥責她的行為:



漸漸地,雪莉似乎放棄了解釋,變得越來越「放飛自我」。可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外表看上去滿不在乎的女孩子,竟然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甚至到最後,她開始向記者發出了求救信號:

「請好好愛護我吧,我感覺自己快撐不下去了。」


當所有人以為,她只是在開玩笑的時候,2019年10月14日,雪莉在家中用一條繩子上吊,結束了自己年輕的一生。

消息傳來,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明明在兩天前的10月12日,雪莉還在ins上曬出了粉絲送給她的禮物,並配文寫道「我接受你的告白」:


這是她在社交網絡上留下的最後痕跡——

這個年輕的女孩,最終還是沒能撐過去。

患有嚴重抑鬱症的她,死在了所有網友的口誅筆伐中,但不會有人覺得自己有錯——明明她在面對我們吐槽的時候還笑嘻嘻的,怎麼可能患了抑鬱症呢,這是在胡說八道吧。

這正是讓我感覺最悲哀的地方。



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抑鬱症,非常可怕。

這種抑鬱症就是微笑抑鬱症。

什麼是微笑抑鬱症?

這種抑鬱症是一種非典型的抑鬱表現形式,由於"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禮節的需要",微笑抑鬱症的患者大多數時間都面帶微笑,甚至很有幽默感。但在微笑和樂觀的面具背後,卻充滿了無價值、殘缺和絕望。

這群人是最好的演員,他們可能看起來有很好的社交能力,甚至是一個團體中的「開心果」。

然而,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的「微笑」並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一種負擔,屬於「被迫的微笑」,久而久之就成為了情緒的抑鬱。

與一般的抑鬱症相比,微笑抑鬱症可以說是致命的——因為,從表面上看,外人根本看不出他們的真實內心,因為他們的笑容永遠帶著蓬勃的朝氣,甚至給人一種特別的感染力。

他們害怕自己的負面情緒會給他人造成麻煩,也害怕自己的良好形象,會在他人面前轟然倒塌;因為在他們的眼裡,抑鬱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所以,他們選擇努力維持著表面的樂觀,一味壓抑著內心的痛苦。

也正因為他們無法真正消化掉內心的負面情緒,而選擇將負面情緒在內心堆積起來,所以爆發的時候通常是毫無徵兆的。

兩年前,林肯公園樂隊主唱查斯特·貝寧頓在加州的家中被發現自縊身亡,年僅41歲。

在他去世後,他的妻子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他戴著墨鏡,看起來非常開心。

但誰也想不到,拍下這張照片僅僅4天後,他就在家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查斯特·貝寧頓自殺的消息傳來,他的歌迷都崩潰了。這個用無數經典搖滾歌曲鼓勵他們努力生活的男人,最終卻用最極端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自殺,但沒有人知道,查斯特·貝寧頓已被抑鬱症折磨多年。在無數個深夜,失眠的查斯特告訴自己的妻子,「我感覺活著有些累,但我還是想盡力活著。」

可惜的是,努力給歌迷帶來正能量的查斯特到最後的某一刻,突然覺得撐不下去了。

想到一句傷感的話:

「真正想離開的人,只是挑了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裹了件最常穿的大衣,出了門,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這句話看似雲淡風輕,但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這可能是最禮貌的告別方式

因為,他們不想拖累任何人。


抑鬱症,已經成為了一種不能隨意被忽略的疾病,很多人卻往往選擇了逃避。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全球已有3.5億人患有抑鬱,中國抑鬱症患者高達9000萬。

而在這群人當中,每隔40s,就有一個人選擇輕生。

為了驗證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家庭君在之前的文章中做了一個小調查。我們在投票欄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有過自殺的念頭嗎?

我們沒有想到,最終的結果,會讓大家如此吃驚——

我們的匿名投票顯示,20%的人表示「有過,並且經常會有這種想法」;

43%的人表示「曾經有過,但是現在沒有了」;

只有38%的人表示,「我身邊的朋友都很樂觀,我過得很快樂」:

我們從這份8000餘人的小調查中驚訝地發現,出現過自殺念頭的人,竟然高達63%;而更有20%的人,經常會有這種想法。

我敢說,這20%的人中,一定有很多潛在的抑鬱症患者。他們可能尚未發現自己的症狀,在矛盾中度過每一日;或者有這個意識,卻不敢去醫院檢查。

因為在很多人的心裡,抑鬱症依舊是一個「說出去丟人」的疾病。他們寧願逃避自己患病的事實,也不願承認自己真的得了抑鬱症。他們甚至寧願去死,也不願去治療這個病。

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在某一時刻突然自殺,他們的親屬處理後事的時候才知道,他/她可能患了抑鬱症。

但有更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活得好好的,非要去走自殺這一條路。

甚至有很多人,會用帶著嘲諷的語氣,來勸誡他們的抑鬱症朋友:

「你呀,就是矯情,想開一點就沒事了。」 「你看看你,是不是吃飽了撐的,整天胡思亂想這些做什麼。」 「你說你們這些小年輕,沒事憂愁個什麼勁兒。我們老一輩那麼苦都熬過來了......」

殊不知,壓垮抑鬱症患者最後一根稻草的,可能就是這樣一兩句無關緊要的話。

因為說這些話的人並不知道,抑鬱症是腦部的化學物質失調,並不是調整心態就能治好的事情。

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抑鬱症就是無病呻吟,「只要想開一點,就會沒事」。甚至有人直接放狠話,「不想活了就去死啊」。

豆瓣上,有個網友說了他遇到的一件事:

某天,他在一個QQ遊戲群水群,有個玩家突然發了一句話:「我不想活了怎麼辦?」

QQ群里的其他人都叫囂著,「那就去死啊」,那個玩家默默回了一句,「好」。

這個網友卻覺察出了玩家的不對勁,後來,他千方百計地加了這個玩家的QQ才知道,這個玩家有著重度抑鬱症,之前割腕多次自殺未遂,這次準備燒炭自殺。

那些自以為開玩笑無礙事的人,卻一個個叫嚷著讓他去死。

最後,這個網友說了一段話,獲得了很多人的頂帖:

「其實,這個玩家說不想活的時候並沒有下定決心,但看到其他人這麼說,他真的去採取行動了,我只是碰巧抓住了他釋放的求救信號。 我想說,雖然現在是言論自由的時代,但在說下一句話的時候能不能先想一想,你這句話會不會給別人帶來傷害,或者在別人說出他要去死的話時,你能不能儘量給予一點安慰,因為說不定,你真的能救回一條命。」

深以為然。


到最後,我想說的是:

對於想幫助抑鬱症患者的人而言,能夠讓他們活下去,其實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因為,他們最缺的就是陪伴和傾聽。只要你堅定地站在他們身邊,告訴他們你會永遠陪伴他們,耐心去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他們就有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氣。

甚至只要你一句善意的說辭,一句溫柔的理解,都能把他們輕生的念頭重新拉回來。

對於得了抑鬱症的朋友, 我想告訴你們——得抑鬱症,真的不是一件丟人的事。

因為抑鬱症和感冒一樣,只是一種普通的心理疾病,只要積極治療,控制的好,它不會太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

同樣的,我想對所有人說,偶爾崩潰一次,更不是一件可怕甚至丟人的事。

我很清楚,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要面對的難題太多。

我們要面對高房價和高物價,要面對成噸的工作壓力和家庭壓力,加上喪文化的流行,常常讓我們變得喘不過氣來。

我也知道,很多人想哭,卻只能忍著;很多人想逃離目前的一切,但現實告訴我們,並不是逃離就能躲得掉的。

漸漸地,我們只能學著吞掉自己的情緒,埋頭苦幹。情緒的流露,也隨之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因為總有人在我們的耳邊鼓吹:成年人如果連情緒都不能控制,又如何控制人生?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成年人連情緒都不能釋放,又如何面對以後更難的人生呢?

所以,學會釋放情緒,是我們每一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只有學會善待自己的情緒,釋放並接納它們,你才能在操蛋的生活里,磨鍊出一顆比鑽石更硬的心臟。

最後囑咐大家一句:

生活雖苦,我仍希望你學會貪生怕死。

因為,你的生命,真的很寶貴!

文:球在江湖騷

本文系《家庭》雜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pWX0W0BMH2_cNUgG7h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