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女童住院,父親攜款消失:真的有不負責任的家長

2019-08-12     唯寶陽光嬰童學園


「希望爸爸能把別人捐的錢拿給我當醫藥費。」

這是9歲的媛媛最大的願望。

媛媛是重慶人,從小便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媛媛的父親與生母未婚先育,在媛媛1歲的時候,又因為感情不和而分手。

從那之後,媛媛父親便在重慶開挖掘機,每月保底工資有7000餘元,但因為喜歡打麻將,這些年也沒有攢下錢來。

這9年來,媛媛的父親從來沒有為孩子支付過生活費,但經常會回家看看孩子,有時還會買些小玩具。

今年5月份,媛媛被查出患有腎病綜合症,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花掉了2萬餘元。

高昂的治療費用讓媛媛的爺爺奶奶欠下了外債,而維持媛媛後續的治療費用迫在眉睫。

5月14日,媛媛的父親通過他人的介紹,在一家網絡眾籌平台上發起募捐,為孩子籌到了近5000元善款。

5月23日前後,媛媛病情好轉,出院回家休養。

媛媛的爺爺奶奶本以為通過網絡籌集的善款夠給孩子買一陣子的藥,但沒想到媛媛父親把善款提出來後,消失了!

沒有錢怎麼給孩子治療,孩子還這麼小,你怎麼忍心捨得放棄她的生命?!



世人常說,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聲,卻真摯厚重,只有用心才能體會到的感情。

但在我國,父親這個「角色」卻一直是很多家庭缺失的。

當然,這些父親並非是媛媛父親那般冷血無情的人,他們大多人都是秉承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在掙錢養家,而陪在孩子身邊,照顧孩子的生活的似乎永遠都是媽媽。

有很多父親覺得自己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優渥的家庭條件就是愛孩子,但殊不知,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父親意味著力量和尊重,是通往世界的一扇窗口。

眾多兒童心理理論指出,在男孩和女孩的性別角色發展過程中,父親比母親所起的作用更重要。

因為父親可以為兒子提供榜樣,同時也訓練女兒的女性化行為表現。

父愛缺失的男孩,會男子氣相對較低,甚至表現出部分女性特質,做事被動,不願參加挑戰及競爭性活動。

父愛缺失的女孩,則常常表現出男孩子氣的一面,因為在缺失父親的家庭中母親傾向於依賴於女兒。

美國哈佛大學有一個對單親家庭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兒童問題與父親教育的缺失有關。而很多強姦犯、兇殺犯,也來自於無父家庭。

即使沒有犯罪,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親很好陪伴的孩子,往往在情感表達方面有所欠缺。

他們一方面性別意識較弱,缺乏對異性的應有尊重。

長大成人後,也會遭受如缺乏自信、焦慮、孤獨等情緒心理問題的困擾,或者由於沒有目標感而荒度生活。

這種影響如同跗骨之蛆一般,將跟隨孩子一生一世,無可挽救。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曾說:

「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


是啊,父親賜予了孩子生命,提供衣食住行,沒有父親,孩子就無法生存。

但是,父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並不是多少物質,而是高質量的陪伴。

所以,愛孩子,就請給他溫暖與陪伴,孩子要的其實不多,只是一個溫暖的懷抱就夠了。

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都能有一個美好而璀璨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lb8g2wBvvf6VcSZZm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