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咱家有錢了」,父母賣房湊200萬彩禮新房,妹妹一句話淚目

2020-09-27     貝貝豆育兒課堂

原標題:「哥,咱家有錢了」,父母賣房湊200萬彩禮新房,妹妹一句話淚目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你有沒有聽說過「賣母娶媳」這個詞?

前幾年,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新聞:

一位55歲的單身母親,為了給孩子結婚湊成彩禮,在做了很久的泥瓦工仍然湊不夠高昂的彩禮錢時,最後只能將自己嫁出去,湊夠了最後一部分。

彩禮,這個原本充滿了祝福的詞彙,如今卻逐漸變成每個人心中最頭疼的難題,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數額壓得無數家庭幾乎不能喘上氣來。以至於出現了上面看到的「賣母娶媳」的荒唐事。

而在這種畸形的彩禮觀念下,更荒唐的,又何止「賣母娶媳」這一件事。

「哥,咱家有錢了」,知乎400萬熱帖曝光,揭開了天價彩禮背後心酸

知乎曾經轉載了這樣的一組帖子,一個男孩在網上求助,結婚前,女方家人堅持要50萬彩禮,否則不會將女兒嫁出去。而這個大學畢業僅僅5年的男孩,全身上下的積蓄只有10萬。

男孩的家庭並不富裕,身為普通退休職工的父母,為了湊夠這50萬的彩禮,父母將自己一生積蓄40萬給了兒子,還將自己居住了一輩子的房子賣了出去給兒子買新房,僅僅給上高中的女兒留下幾萬元,來準備大學的學費。

這也就意味著,兒子和新媳婦共入洞房的那天,就是老父母和妹妹在外面租房的開始。這時,懂事的妹妹給哥哥發過來的一條消息,擊中了全國男生內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哥,咱有錢了。」

「咱家房子賣出去了,前幾天媽媽去存了定期,隨時能夠取出來。」

可能這個單純的高中生妹妹並不知道,賣房子到底代表著什麼,所以才會在房子賣掉後的第一時間,興高采烈地將這個消息告訴哥哥,讓哥哥將新嫂子接回新家來。

可,實際上呢?全家近半輩子的積蓄,自己未來的發展都隨著這個嫂子的到來,全都變成了未知數。

這樣做真的值得嗎?當男孩想要聯繫女友告訴她這個消息的時候,連發數條信息都石沉大海,沒有迴音,只有在他說出父母賣房得來150萬時,才等來女友姍姍來遲的回覆。

我們不知道這段持續了8年的戀愛是不是常常是上面一樣的開場,但是妹妹興高采烈的天真和女友的姍姍來遲的世俗,讓這一些都顯得那麼魔幻現實。

彩禮從一種祝福,到現在的嗜血「魔鬼」,到底能有多少殘酷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爺爺娶奶奶用了半袋米,爸爸娶媽媽用了半頭牛,而我娶媳婦,用了爸媽的半條命。

一對年近六旬的老夫妻,兒子剛剛讀大學,而他們卻在火車站撿垃圾。面對採訪,他們無奈地說:「不打工怎麼辦,兒子還要結婚啊,不打工哪裡有錢娶媳婦。」

這兩個幾乎受了大半輩子苦的老人,將自己的後二十年,又義無反顧地砸在了彩禮上,砸在了孩子身上。

現在的適齡結婚的孩子們,他們的父母又有幾個人已經是大富大貴,達到穩定的小康水平?仔細想一想,他們奮鬥了一生,可能現在仍然買個菜都要繞著菜市場繞三圈。而為了孩子的彩禮,他們幾乎眼都不眨將自己畢生的積蓄拿出來。

天價彩禮的背後其實有重男輕女的影子

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越是經濟落後的地方,彩禮錢往往是天文數字。這背後的邏輯其實又聯繫著另一個醜陋,而又充滿血污的詞彙:重男輕女。

兒子想要結婚需要彩禮——將女兒「高價」嫁出去,如此類推,彩禮的錢往往被堆疊到一個難以想像的地步。這一點被女友的家人明確指出:「我就是賣女兒,要不弟弟結婚咋辦?」

重男輕女加上高價彩禮,讓婚姻這件神聖的事,變成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參與的主體就像是原始人一樣的血腥野蠻。

面對天價彩禮該怎麼辦?彩禮的性質和男女平等才是破局關鍵

1)讓彩禮從財產變成禮節

根據周禮的規定,起源於古代「納采」的彩禮,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表示雙方交好,達成婚姻的初步同意,是一種禮節的象徵。天價彩禮的出現,其實還是有些人將這種禮節錯誤理解為發財好渠道。

想要根治彩禮過高,需要多方努力,儘量恢復彩禮的禮節意義,同時避免彩禮攀比觀,讓婚姻變得更加純粹。

2)推動男女平等

當女孩能夠更加的獨立自主,對於家庭的依賴性也會進一步降低,為自己未來做決定的能力也會更強,這樣就能避免在婚姻中像被商品一樣出賣。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OZm3HQBURTf-Dn5B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