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是1997年的厄爾尼諾現象,而右邊是2015年的厄爾尼諾現象
在工業化時代,厄爾尼諾現象變得更加激烈,這種現象又加劇了風暴,乾旱和珊瑚白化。一項新的研究在太平洋發現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更強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新的奇怪氣候模式的一部分。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將足夠的跨世紀的物理證據彙集在一起,研究人員能夠明確證明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以及驅動它們的氣候現象在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時期變得更加極端。
1876-2011間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指數的時間統計
研究的主要研究員,喬治亞理工學院地球與大氣科學學院教授金·科布說:「過去50年以來,我們看到的任何自然變化均跳離了常規。實際上,我們在整個工業時代都可以看到這種情況。過去50年中發生了3起極其強烈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但不僅僅是這些事件,整個氣候模式都變得奇怪了。」
研究員帕姆·格羅特將當今珊瑚與溫度相關的化學沉積物與代表過去7000年相關海表溫度的古老珊瑚記錄進行比較,最終確定了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模式。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是大約每5年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橫跨赤道附近太平洋,它主要是東太平洋赤道區域海面溫度由於厄爾尼諾事件變暖,拉尼娜事件變冷時,加上西太平洋赤道區域的海面上氣壓變動造成的氣候變化。
每隔2到7年,厄爾尼諾現象就會發生一次,這是因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暖期膨脹在熱帶太平洋上空形成一個較長的熱斑,通常在初冬達到頂峰。它會影響世界各地的海洋和空氣,在各地引起暴雨,大風,高溫或低溫。一旦厄爾尼諾過去,隨後的秋天裡,當氣流將熱水向西推並疏導赤道太平洋的冷水時,該循環將逆轉至拉尼娜現象,這又引發了另一組全球極端天氣。
研究小組發現,工業時代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波動幅度比工業化前的記錄高25%。
利用珊瑚檢測海表溫度
證據在太平洋淺水域及其周圍,那裡是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和厄爾尼諾現象的發源地。科布和她的學生將空心鑽頭深入活的珊瑚群落和化石珊瑚沉積物中,在20多年的野外考察中,她們收集了包含數百條記錄的岩心。
珊瑚對於海表溫度記錄非常準確。1981年至2015年的珊瑚記錄與同期通過衛星測得的海面溫度完全吻合。熱帶太平洋珊瑚通過在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熱期吸收較少的氧同位素O18,並在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冷期吸收更多的氧同位素來記錄熱冷振蕩。隨著珊瑚的生長,它們形成了氧同位素記錄層,從而記錄了溫度歷史記錄。
這項研究還表明,在3000至5000年前的一段時間裡,厄爾尼諾-拉尼娜振蕩變得非常溫和。
《地球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