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為期3個月的《鍾漢良視覺藝術展HON WALLACE CHUNG EXHIBITION》在上海當代藝術館開幕。
開幕前一天,鍾漢良在展覽場館內接受了@YT新媒體的採訪。
在被拍中開始接觸攝影
二十年多年前,還是新人的鐘漢良在台灣因一曲《O.R.E.A》一夜走紅。
作為炙手可熱的新星,每天暴露在鏡頭前的鐘漢良開始接觸攝影,也藉由工作的機會結識了一些專業的攝影師,逐漸開啟他與攝影的不解之緣。
從膠捲到數位相機的掙扎
出生在膠捲時代的人們總是對膠捲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執念,執著於膠捲帶來的的特殊質感,或是執著於暗房沖洗的等待過程,鍾漢良也不例外。
在膠捲和沖洗照片店家越來越難以尋覓的年代,他也曾經固執地堅持使用膠捲相機拍照,不惜高價找人沖洗照片,甚至學會了自己在暗房中處理底片。
但最終,隨著潮流的不斷向前,他還是適應了使用數位相機,繼續他的攝影之路。
喜歡拍沒壓力的風景
在面對「拍照時哪些主題匯格外吸引你」這個問題時,鍾漢良表示相較於人物更喜歡自然風景的拍攝,覺得在拍攝風景的過程中走走逛逛、獨自思考的悠閒氛圍更加令人愉悅。
從傳統氣息的台北中山堂到現代氛圍的上海當代藝術館
雖然展出的攝影作品並沒有很大的改變,但是從台北中山堂的「浮光掠影」到上海當代藝術館的「HON」,從傳統到現代,從單一的攝影作品到結合裝置藝術的展覽,從紀念個人出道二十餘年到慶祝香港回歸。
這何嘗不是一種鍾漢良帶著他不變的信念和夢想在千變萬化的潮流中不斷前行的象徵呢。
不可複製的瞬間帶來的感動
被問及「喜歡哪一類攝影師」時,鍾漢良提到了「拍下不可複製的瞬間的記者」,還著重講了戰地記者在槍林彈雨中抓拍到的瞬間給自己帶來的感動。
身著白色T恤和藏青色休閒西裝的鐘漢良,坐在自己的一幅幅攝影作品捲軸前,向我們娓娓道來他和攝影的情緣。
在他緩緩的語調中,能聽到的是他對人生溫柔的堅持,不執拗也不輕易妥協,不張揚又堅持自我。
文案 羽殤 語錄圖製作 殤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