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個OLED面板生產基地投產,LGD擴容與"排雷"都重要

2019-09-05     陸刃波

近日,LG Display宣布廣州建設的8.5代面板生產線正式投產。作為全球第二個OLED電視面板生產基地,這條生產線引發全產業鏈關注與討論。然而焦點即風險,LGD此時需要做的,不僅是產量擴容,更要增加消費市場信心。

據報道,廣州8.5代面板生產線主要生產4K超高清55英寸及以上大尺寸電視OLED面板。初期,其月產能約6萬片玻璃基板,這意味著初期年產接近80萬片左右。而一片玻璃基板可以切割成5台中等尺寸電視面板,粗略計算廣州生產線年產能高達400萬台。一時間,迅速增長的超高產能足以振奮產業生態鏈,尤其是緩解當前由於面板緊缺而導致的供給商數量和需求方數量明顯不匹配問題。這意味著全球大尺寸OLED產業由單極變為中國和韓國兩極發展,產能得到大幅提升,進一步緩解OLED面板供不應求的困境。作用到消費市場端,由於供需關係的調整,生產要素成本的優化,勢必會促使價格下沉,最終讓消費者獲利。

但是新情況新問題,產能迅速暴增,產量又將如何消化?

縱觀近幾年彩電行業銷量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市場OLED電視的銷售量為3.3萬台,2017年銷量翻升至11.3萬台,2018年達到16.9台。縱使2017年銷量開始成倍增長,但相對於國內彩電市場4700多萬的總體量,依舊少的可憐。

事實上,OLED電視自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發展已逾五年。五年時間,集體被看好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市場滲透率竟然不足1%,著實令人唏噓。猶記得上一代顯示技術更迭時,液晶電視五年時間早已徹底擊潰CRT。對比之下,OLED的境況不可不畏之暗淡。那麼為什麼OLED電視沒能像想像般的勢如破竹?又是什麼阻礙了OLED的中國興盛之路?

是技術?初期OLED面板面臨良率低、產能不足的問題。但經過多年發展,OLED技術問題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和調整。是價格?OLED電視的優秀顯示效果遠超於普通液晶電視,其產品定位並非中低端產品。而從多數市場調研報告中看到,消費者普遍願意為新技術新產品付出更高的價格。顯然價格也不是阻撓問題。是什麼?究其原因,根本還是消費教育出現了漏洞。不是新技術不能滿足消費需要,而是新技術未能普遍有效傳遞,導致消費認知未能普遍認可。從消費市場角度出發,開展消費教育是促進消費者轉變觀念、擴大消費需求的重要手段,更是LGD的當務之急。

另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也是世介面板生產第一大國,除了剛剛開始投產的世界第二條OLED面板生產線,中國市場中還有諸多對手。

據了解,另一家面板生產巨頭三星電子也在加緊布局QD-OLED面板生產線。據韓國媒體報道:各種跡象顯示,三星顯示8月可能會停止在韓國牙山的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並分階段將液晶業務轉型為大規模的量子點面板業務。同時,國內廠商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上的產能擴張也很快。日前,武漢華星發布公告稱,其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預計2019年第四季量產,深天馬也宣布,已與廈門市簽約建設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總投資不超過480億元。京東方更是表示,在大尺寸OLED顯示面板上取得技術突破,已擁有量產能力。除此之外,彩電製造業也對上游材料有所舉動。創維就於8月宣布其OLED模組自製(OBM)成功落地。

綜合外部環境分析,LGD在中國量產深耕雖然擁有更多的空間和優勢,但是競爭擠壓更為明顯、激烈。因此對LGD來說,迅速擴容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迅速解決內憂外患,試問誰能再多給OLED 5年?

內憂如虎,外困如狼,狼貪虎視,LGD迎來新機遇下的升級挑戰。藉助廣州8.5代面板生產線正式投產的強勢東風,LGD應從自身出發以更高要求精耕核心優勢,以專業級能力降維消費產品,同時著重OLED技術及產品的普及推廣。對外競爭應把握顯示產業生態新機遇,不斷增強其研發創新的硬核實力,為未來顯示貢獻更多過差異化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8uQ7W0BMH2_cNUgYl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