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於健康的意識越來越重視,每年的定期檢查必不可少。但是很多人拿到檢查報告往往會看到「肺部結節,建議隨訪」。
當很多人看到這個了,頓時就慌起來了。他們會認為,肺結節就是肺癌。
確實,有一部分肺結節,會演變成肺部。
根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在我國平均每分鐘有7.5人被確診為癌症,而肺癌是所有癌症當中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的。
據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肺癌達到了78萬例,每4個成年中就有一個人有肺結節。
肺是人們呼吸的主要器官之一,當肺部有異物,人體就會產生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也就是咳嗽反射。尤其到了晚上,人體的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這時候就非常容易造成支氣管的收縮,這也是為什麼支氣管哮喘在夜間發作比較頻繁的原因。對於肺上有結節的人來說,到了晚上咳嗽咳痰會增多。
肺臟是我們後天陽氣獲得的一個重要的器官,如果肺臟有結節的話,這時候就會影響體內陽氣的產生。體內陽氣不足就會造成人體食慾下降,看起來非常消瘦,而且經常會無精打采,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提不起任何興趣。因此在晚上明顯感覺沒有任何食慾這時候就要懷疑肺上是否有結節。
如今許多人在拍胸片的時候,都會發現肺尖的位置有鈣化點,這些人絕大部分的原因是由於在小時候感染結核桿菌,然後癒合,會形成的繼發性肺結核。這部分人通常會有咳血的情況,因為結核桿菌長期感染肺部會造成肺部的毛細血管損傷,因此就會造成咳血的情況。
肺結核是重要的診斷措施就是拍胸片,因此在胸片上發現肺上有結節,這時候很大程度上就要懷疑是否是肺結核。肺結核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夜間出汗比較多,因此在晚上睡著之後容易出現盜汗的現象,解決方法是去拍一個胸片,這時候很大程度上都是肺上出現了結節。
臨床上,肺小結節發現率非常高,據醫學界估算,全中國近14億人口,如果都去做一次胸部CT,可能1億多人會發現有肺小結節。
儘管如此常見,但很多人不知道,肺結節其實不是病名,而是一項影像學診斷——是人體胸部CT二維成像後,呈現圓的、橢圓的或像雲塊狀的影子,純白或發灰,這樣的影子正常肺里沒有,所以異常。
而所謂肺小結節,就是影子直徑小於1厘米,如果不是體檢或受傷、因病檢查等偶然發現,人根本不知道肺里有結節,也無相關不適症狀。
肺小結節有良性、惡性之分。喬貴賓指出,絕大部分人不用緊張,臨床發現,90%是良性的。
良性的第一種情況,肺小結節其實是炎症、疤痕引起的;
第二種情況,肺小結節是良性腫瘤,在所有肺小結節里良性腫瘤占了大多數,它既不長大,也不往外擴散,對人體沒多大傷害。
兩種肺良性小結節很多,比如錯構瘤、炎性肉芽腫、疤痕、淋巴結、炎性結節等。
所以說肺結節並不一定是肺癌,其大部分是良性的。
一看「顏值」
從小結節的外形判斷,邊緣光滑、密度均勻,屬於好看的,多屬良性;而不光滑有毛刺、有空洞、有血管氣管影,密度不均勻,屬於不好看,屬於「顏值低」的惡性外形。
二看「家世」
「家世」就是看有沒有肺癌等惡性腫瘤家族史,直系親屬有得過的話,遺傳因素要考慮。
三看成長軌跡
指的是小結節的發展情況。如果「一看」「二看」都不確定,那就動態觀察它,看它的形態、大小、密度等有沒有變化再定。按國內外專家的共識,小結節的危害與惡變程度低,尤其是小於5毫米,監測到變化、進展時再處理也來得及。
另外,考慮近年的肺部發病年輕化、女性增多、不吸煙化,因此建議每年做胸部CT檢查的年齡提前到45歲甚至40歲。
此外,特別建議,如果有條件,在年輕時做一次肺CT,等於給自己的肺留一個「底版」,萬一生病,可供後面檢查與之對比,幫助準確診斷。
如果你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切不忽視每年的定期檢查,若發現肺結節,那麼在斷定其良、惡性前,要做好定期隨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