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余溪水掠堤平,閒看村童謝晚晴。
竹馬踉蹌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陸遊《觀村童戲溪上》
美麗的白浪河在國際風箏都濰坊穿城而過,仿佛一條彩帶將濰坊城一分為二,成為鳶都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此白浪河也有濰坊母親河的美稱。就在白浪河在市區形成一個巨大的「之」字形的拐彎處,座落著一棟仿佛遨遊長空的蛟龍形狀的建築,這就是著名的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這也是中國第一座以風箏為主題的博物館。
穿過濰坊城的白浪河
穿過濰坊城的白浪河
濰坊被稱為國際風箏都,所以也有鳶都之稱,據說世界上最早的風箏就是在濰坊發現的,因此濰坊也是風箏的主要發祥地。濰坊的風箏文化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傳說墨子在魯山時曾「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個木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墨子生活的魯山就在濰坊青州西南。後來墨子將製造木鷂的方法傳給學生公輸班,公輸班加以改進,用竹子代替木料做成「竹鵲」,能在空中飛三日之久,這個公輸班就是我們所說的魯班,因此魯班也被稱為風箏始祖。
濰坊世界風箏都紀念廣場
濰坊世界風箏都紀念廣場
濰坊世界風箏都紀念廣場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到了濰坊,遊覽世界風箏博物館便成了我濰坊之行不可或缺的行程。位於世界風箏都紀念廣場南邊的世界風箏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大型風箏博物館,這裡集中展示了一千多隻筒式、板式、硬翅、軟翅和串式五大類風箏精品,並且還展示了三百多件風箏文物資料,讓很多人了解了風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博物館前邊有一座魯班的雕塑,以此紀念中國的風箏始祖。博物館的造型非常別致,資料上介紹,博物館的設計造型選取了龍頭蜈蚣風箏的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屋頂用孔雀蘭琉璃瓦鋪成,仿佛一條遨遊長空的蛟龍,它因此成為國際風箏都的標誌性建築。
魯班雕塑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一樓大廳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每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上午9:00至下午5:00對遊客開放,實行免費但不免票的政策,遊客憑藉身份證登記參觀。
博物館內一共分為七個展廳。第一展廳是風箏歷史文化展,從風箏起源的傳說、風箏始於中國、什麼是風箏、風箏的軍事應用 、風箏的科學探索和風箏的沿革發展幾個方面介紹了中國風箏的歷史文化;第二展廳是濰坊風箏精品展,主要介紹了濰坊風箏流派的形成、濰坊風箏十一家以及濰坊風箏明星等內容;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一樓平面圖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二樓平面圖
展廳內展示的精品風箏作品
第三展廳是世界風箏精品展,也是裡面主要介紹和展示了國外風箏發展簡史、朝鮮、韓國風箏、日本風箏、馬來西亞風箏和歐美風箏的精品,讓我們耳目一新;第四展廳是中國風箏精品展,主要介紹了中國風箏的流派;第五展廳是風箏綜合功能展,主要介紹了風箏比賽的規則、風箏放飛的原理以及風箏的健身功能等內容;第六展廳是濰坊國際風箏會展廳,主要介紹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由來和發展歷程、國外的風箏會以及風箏品牌效應等內容;第七展廳是本土民間工藝展廳,主要介紹和展示了濰坊地區的民間工藝。
除了七個展廳外,在二樓還有一個多功能放映廳,我去的時候沒有對外開放,不知道這個放映廳主要放映什麼內容,我估計應該和風箏相關吧。
在博物館一樓的大廳內有一組兒童放風箏的雕塑作品,不禁讓我想起了小學時學到的那首古詩: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原來這首取名《村居》的古詩歷史並不久遠,它是清朝末年詩人高鼎的一首作品,這首古詩因為流傳度比較廣,就成為了風箏的代言作品,事實上古代流傳下來的有關風箏的作品有很多,比如開頭那首陸遊的《觀村童戲溪上》就是一首描寫兒童放風箏的場景。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一樓大廳
「千古詩心三絕美,柔情萬千系風箏。」在草長鶯飛的三月天,在春暖花開的春光里,讓我們徜徉在古人的詩詞中,來到微風輕拂的田野放飛風箏,也放飛一份美麗的心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fd0nXAB3uTiws8Krv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