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快速成長?這位特級教師的4個秘訣值得一看!| 精選

2019-07-25   我們開營啦

我在教育這條路上走過了25年。

25年,我逐漸感受到教育力量的偉大,教育者的偉大。

作為老師,你所給予學生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對於生命的理解體現。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覺得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期待你的學生得到。

假如你覺得分數最重要,你就會設置考試的魔咒;假如你覺得自由最重要,你就會開拓廣闊的空間;假如你覺得生命最重要,你就會教你的孩子懂得珍惜和熱愛。

01

別忘了:我們也曾經是個孩子

我時常在想,一個6至12歲的孩子在學校里最期待的是什麼?是獲得知識,提升能力,還是受到教育?恐怕都不是,兒童最期待的是得到愛,得到關注、賞識、鼓勵。

說到這裡,我想起十幾年前,到外區一所小學去上課的事。

那天,課剛剛開始幾分鐘,我就發現一個小男孩特別活躍。幾乎我問的每一個問題他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而且答案完全正確。他就是好像不習慣舉手、起立回答問題,總是坐在位子上張口就說。

我找准了當兒對全班同學說:「我發現咱們班有個同學簡直太優秀了,我猜,他是班長吧!」

同學們顯然知道我說的是誰,一齊喊道:「不是——」

「那他一定是學習委員!」

「不是!老師,他什麼都不是!」有人肆無忌憚地大喊著,有人扭過頭,衝著他樂……

其實,我是完全預料到眼前這一切的,我知道像這樣的孩子,在集體中通常是不被歡迎的人。當然,我之所以這樣猜,只是為了打個伏筆。

「雖然,他還不是班長和學習委員,但是在我的眼裡,他太優秀了,因為他知識廣博、思維敏捷、口齒清楚。我覺得,要是他每次回答問題時能夠舉手、起立,那他簡直堪稱完美!」



接下來,我發現,在後面的學習中,他總是端端正正地舉起手,眼神里流露出極為認真的表情。下課之前,我問:「同學們,你們還有不懂的問題嗎?」他又一次舉起了手,問了一個相當簡單的問題,而且是課上我講過的問題。我雖然有點不解,但還是認真地回答了他。

下了課,我和他的校長說笑著向外走,他從後面一邊喊著「王老師」,一邊小跑著追上了我。他把我拉到一旁說:「王老師,我想和你說個秘密。」「什麼秘密?快說來我聽聽!」我趕緊彎下了腰。

他伏在我耳邊小聲說:「您講得特別好!我都聽懂了。其實我什麼問題都沒有了,我就是想舉手再被你叫一次,再聽你表揚我一次。」我無法抑制自己的情感,鼻子裡酸酸的,伸出雙臂緊緊地擁抱了他。

02

別忘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因為工作關係,我得以經常走進其他老師的課堂,我發現很多老師喜歡在課堂上表現自己,課堂成了教師的秀場,坐在下面的孩子成了觀眾或者道具,配合著台上的老師。

某一年,我借班上課,下課後一個女生拿著本子找到我,讓我簽名。我笑了,忍不住逗她:「你希望我在本子上寫上一句什麼話送給你呢?」她想了想,很認真地說:「老師,我是這個班的班長,您就寫『這堂課,你們班配合得很好吧!』」那一瞬間,我的心裡難過極了,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她如此莊重的眼神。

記得商友敬老師在他的《我有一個夢想》一文中說:「我夢想所有的學生都愛他的老師,不是害怕,不是崇拜,不是感恩,也不是迎合和奉承,而只是愛,單純的愛。」

面對那些從骨子裡尊重學生的人,我是肅然起敬的,我相信他對教育、對教學同樣是抱有虔敬之心才會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學生的「不配合」。

一次聽課,一位年輕的女老師講《漢樂府·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老師:請學生想像,小魚是怎樣嬉戲的呢?

一學生說:「兩隻小魚你追我,我追你,好像在捉迷藏呢!」

另一學生說:「魚兒生活得特別自由,它們想游到哪裡就游到哪裡……」

就在大家聊得正帶勁的時候,一個學生高高地舉手。他說:「老師,我覺得這篇課文的插圖有問題。」

「哦?什麼問題呢?你說說看。」

「插圖上採蓮女的船上堆滿了蓮蓬,可是她們已經被小魚的嬉戲吸引住了,怎麼還會有時間採蓮蓬呢?船上應該是空的才對啊!」

老師笑了,「如果讓你來畫插畫,你一定會畫一隻空船對不?」

「嗯。」

「那有沒有人覺得其實船上畫了很多蓮蓬也沒有錯呢?」

「老師,我覺得這樣畫也是可以的,因為『田田』就是荷葉茂盛的樣子,有那麼多的荷葉,自然蓮蓬也就很多,也許是採蓮女已經采完了蓮蓬才開始看小魚遊戲呢!」

「也許她們一邊採蓮蓬,一邊看小魚嬉戲。」

老師溫婉地說道:「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你們對詩歌有自己的想像和理解,這非常可貴。知道嗎?最好的畫面不是在課文的插圖上,而是在你們的腦子裡。」

聽到這裡,我從心裡喜歡上了這位年輕的女老師,巧笑嫣然的練達,四兩撥千斤的輕盈,尤其是對兒童的尊重,讓人覺得整堂課都那麼和諧,像一幅流動著的水墨畫,潤,美……

03

別忘了:我們是一群有專業素養的人

某日,借班上課,我對學生說:「今天,我和大家要一起上一節語文課,你們對我這個人一定很陌生,有什麼想了解的,現在就可以問一問。」

一位孩子問道:「老師,我想知道您幾歲了?」

她的問題引來了台下聽課老師的笑聲,我也笑了,打趣地說:「我今年23歲,你們覺得我說的是真話嗎?要是在判斷的同時還能講出你的依據,就更不簡單了!」孩子們爭相把手舉了起來。

第一位孩子說:「您說的是假話,您像四十多歲的,因為您的臉上已經有皺紋了。」「哇,你真善於觀察,歲月總是會在人的臉上留下印記,這是無可迴避的事實,也是自然規律。」

第二位孩子說:「我也覺得您像四十多歲的,因為您的穿著看上去很老氣。」話音未落,老師們又笑上了,笑聲比剛才還要響。

「你是一個多麼直率、多麼誠實的孩子,我喜歡!不過如果是我,為了不讓對方難為情,我會說得比較委婉。你能把『老氣』換個詞語來說嗎?」

她停了幾秒鐘,說:「您的穿著看上去很成熟。」這回,台下響起了的不是笑聲,而是熱烈的掌聲了。

我也滿意地沖她豎起了大拇指,同時進一步發問:「所有的人都認為是我說的是假話嗎?」

一個孩子堅定地把手舉了起來:「老師,我覺得您說自己23歲是真的,因為您沒有說這是生理年齡,還是心理年齡,從您的笑容和聲音上判斷,我認為您就是23歲。」

下課了,有老師跟我說:「王老師,您今天的課前互動太精彩了,您是怎麼設計的?」

我想了想說:「用專業的態度、專業的情意做專業的事,無需設計,如此而已。」

很多老師上課的時候,都特別希望學生都能夠按照自己的預設來回答問題。殊不知,學生不按常理出牌,恰是最考驗老師智慧和專業素養的時候,也常常是課堂上最精彩的橋段。

教師的專業意識比教學設計更重要,面對學生的詞不達意,教師要及時指導、點撥和糾正,才沒有辜負語文教師的職責。

04

別忘了:有時候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

某年秋天,我和培新小學的學生一起上課外閱讀整本書的導讀課《一百條裙子》。

下課不久,就收到了張校長轉來的一條簡訊:「王老師,您好。我是五一班的學生叫鄭伊然。我非常喜歡您的語文課,也很期待擁有這本《一百條裙子》。我有個問題請教您:課上同學們討論女孩子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後會怎樣做的時候,有人說要捐幾條裙子給旺達,我覺得『捐』字用得不好,因為會更加傷害她的自尊心,如果換成『送』就會感覺更平等。您說呢?」

這簡訊讓我心頭一震,該是怎樣一個靈秀、聰慧的孩子,才能對語言有著這樣超乎尋常的敏感呢?我記得當我聽到孩子們如是說的時候,我只是肯定了她們的愛心,卻真的忽略掉了言語的表達。「捐」和「送」,一字之差,但帶給人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那天,我想了很久,教師的職責是「教」,可是,教師也必須要放下身段來學,向書本學,向同行學,向學生學。

在幾十分鐘的課堂上,你雖然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麼,卻無法預知那些妙不可言的細節或是突然出現的波瀾。永遠不要輕視任何學生,每個人的內心都可能藏著花鳥蟲魚、日月山河,藏著你沒有看到的風物。

孩子讓我日漸懂得,教育就是一個人格感染人格、智慧孕育智慧、激情點燃激情的過程,教育也是師生共同成長、發展的過程,是師生相互成就、相互輝映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里,我享受到了人生的純粹與美好!在自己活得美好的同時,還能使別人活得更美好,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值得投入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