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中學時期是學生性格分化最明顯的時期,不論是女孩男孩都喜歡拉幫結派,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小團體和小秘密。
受人待見的同學走到哪裡都受尊重,即便犯了小錯誤,大家也一代而過,畢業後同學聚會還是最活躍的那幾個;不受人待見的同學可就慘了,在班裡混得不好,不僅被同學排擠,出一點小錯還會被大家放大到處宣傳,畢業後提起來也是當年的糗事。
第一種:存在感型
情景:當老師說下課了,「老師,你忘記留作業了」;當老師忘記檢查作業開始講課時,「老師,這節課不是要聽寫嗎」;當拖堂太久老師放棄時,「老師,這題講完我們再放學吧「……
分析:相信每個班級總會有一個狂刷存在感的人,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好像比所有人都刻苦學習,而且經常一句口頭禪「別說話了,你不學習,我還學習呢!」
每次談及都是一陣後悔「咱們班裡怎麼有這種人」,不僅耽誤大家時間,還總是深得老師讚賞"你們看看那誰多認真,向人家看齊「,這種人損害了大家的利益,不論是好學生壞學生都不喜歡。
第二種:班長及班幹部
情景:小編高中時的團支書是個邋遢男,每次團支部開完會就給我們一堆任務,「你給我畫板報、你給我寫申請」,明明是他的事情,全交給了別人,不做就找老師打小報告,被全班同學成為「猥瑣邋遢男」,「我當團支書都是為了入黨,要不我才懶得干呢",這種不負責任的班幹部往往不受班級待見。
分析:中學時期的班長和班幹部不僅要學習、替老師幹活、還要替班主任監督學生,相信每個班都有這樣不負責任的班幹部,很會討好老師,但是非常不受同學待見。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班級負責人很認真細心,也深受同學愛戴,這樣的人往往也能在工作中風生水起。
第三種:打小報告型
情景:「老師,那誰上課老說話」、「老師,那誰考試的時候抄我的了」、「老師,那誰跟那誰談戀愛了,敗壞班級風氣」……
分析:從中學愛打小報告的人,長大後背後說人壞話,溜須拍馬,可能在老師和領導眼中積極認真,但是結交不到真正的朋友,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壞習慣是從小養成的,跟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
問題:中學生年齡一般在12~18歲,正值性發展和青春叛逆期,心理發展迅速且很容易長歪,需要爸爸媽媽及時關注糾正。
中學生拉幫結派嚴重,如果你的孩子被小團體排除在外,很容易產生自卑扭曲心理。沒有小夥伴傾訴,也不想跟父母說話,長時間的自我封閉,造成性格缺陷。
解決方法:爸爸媽媽一定要默默的關注孩子的社交,看她所在的圈子是什麼樣的氛圍,是否有利於孩子脾氣秉性的養成,如果孩子被孤立一定要及時想辦法解決或轉校。
不管孩子在學校是否受待見,爸爸媽媽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健康的性格,俗稱「家庭德育」。
用愛去回應她什麼樣的做法是這個社會約定俗成正確的,可以鶴立雞群但是不能以損害大家的利益為前提,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性格。
今日話題:你上學時有哪些「不受待見」的同學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