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群里一位二胎媽媽寫的,孩子因過度醫療和不當喂養導致發育緩慢,糾正飲食配合營養素以後,孩子的發育狀況慢慢有了起色,非常普通典型的情況,從此又多了一位堅定的懂營養的好媽媽,特別有感慨,所以寫出來,也給其它媽媽們一些參考。
----------------------------------------------------
作者:小雨媽媽
我是一個二胎媽媽,曾經和許多年輕媽媽一樣,覺得老人有很多的育兒問題,覺得自己看過不少的育兒科普,覺得自己肯定能帶好自己的娃。
我自己大學專業是食品質量與安全,所以安全健康這方面一直挺注重的,很多給寶寶吃的食品都是再三對比,孩子飲食習慣等不好也不會由著老人喂飯,一直以來我也都是自己照顧著兩個娃,老人跟著帶孩子也都是按照自己的要求來,一直覺得兩娃還帶的不錯。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越發發現老二出現了不少問題,讓我束手無策了。
最明顯的就是老二上幼兒園後,三天兩頭的生病咳嗽,還動不動腸胃不適肚子疼,每次遇到狀況,也都是去醫院或者附近診所拿點藥,自己在回家護理。我想著小孩子哪有不生病的,幼兒園裡生病的孩子也很多,大家不都這麼過來,很正常。
但是慢慢的,折騰半年後發現孩子幾乎沒怎麼長,原本發育就處在很一般的狀態,這下更落後於人,在幼兒園跟同齡人比都是矮了一頭,食慾很差,精神狀態也越來越不對。
看著孩子的狀態,我傻眼了。
難道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對嗎,我開始焦慮,著急,並反思自己帶娃這幾年來的種種錯誤。
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朋友向我推薦了藍弧老師,說藍弧老師的團隊是專門用營養調理孩子健康的,她家寶寶之前不愛吃飯的問題好了很多就是藍弧老師這邊解決的。
懷著試試看的心態,我加了老師的微信,老師們非常耐心的幫我分析了孩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給了解決方案,不過我當時並沒有完全信任和馬上下手,我是非常謹慎和保守型的,決定先花了一段時間默默觀察。
然後驚喜的發現可以學到很多非常實用的知識點,並且正是我需要的,我默默把老師的朋友圈、公眾號文章都大概看了個遍,解決了我很多的心頭疑惑,也終於知道自己小寶這幾年喂養的問題所在。
根據老師們說的,和我自己看文章後的總結,孩子之所以體質這麼差的原因:
所以孩子的情況並沒有「無緣無故」的,也並不是「天生的」,都能找到原因。
已經知道自己孩子的問題和長期的藥物損傷有關,我意識到了營養的重要性,也只有營養修復才能解決我孩子的問題。我開始執行老師們給的方案,飲食調整、營養素和食療推拿等多方面一起配合(後面才知道老師這些方法都是全公開的給大家,公眾號能自助查詢,現在我有什么小問題都習慣性自己先去看看,時間久了一些小問題都可以自己處理)。
在飲食,運動,營養素等多方面的配合下,孩子開始食慾也有了變化,不再三五天才拉大便,而是每天都有排便。
尤其是把奶粉換成氂牛奶後,大便顏色也慢慢變成黃色了。氂牛奶這種好消化又營養密度高的食物,真的好適合我家這種發育落後又吸收差的的孩子,在其它營養素的幫助下免疫力也逐步提升了,腸道功能也慢慢恢復了正常。
(氂牛奶加小麥胚芽,味道很好)
孩子目前前後調理大概大半年時間,之前三歲半身高97,體重28斤(前面有大半年的時間幾乎沒長肉),現在四歲身高103,體重34斤,雖然還不能和姐姐比,但是已經從落後追到了正常值。而且孩子生病次數也大大減少,而我也從最初的孩子一生病就焦慮,到現在的大多數時間都能淡定應對了。
下面有一些調理過程中的經驗給大家分享,希望對媽媽們有幫助。
一、關於飢餓療法
之前的育兒觀念里一直知道追喂哄喂等是很不好的習慣,所以家裡兩個孩子都很注意這個問題,從來都是到飯點才吃飯,不到飯點沒東西吃,也從來不給孩子吃垃圾食品,只是後來我才意識到,這種「飢餓療法」我在小寶身上用的比較盲目。
因為「飢餓療法」適合所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孩子,可以用這個方法去糾正,改變吃零食、零碎吃、哄喂等不良習慣;但如果孩子吃飯習慣良好,依然沒有食慾,就要考慮別的原因了。
我家小寶食慾不好跟缺微量元素,缺消化酶,脾胃損傷等有關,消化功能太弱了,導致能吃的下的食物很少,如果盲目控制飲食,就會出現營養落後問題。
這點是在跟藍弧老師交流的時候才發現的,所以後面我調整了策略,在不會積食和不影響正常的的前提下,增加了餐次,睡前了增加了一頓奶,發現吃一段時間孩子適應也很好,在相關營養素的配合下,慢慢增加了總食量。
二、調理一定要趁早,不要盲目用藥
之前被孩子便秘困擾了很久。
便秘儘量不要用開塞露,之前給孩子用過一次,感覺孩子特別難受,開塞露用多了會影響腸道功能,醫院開的乳果糖拉出來也特別稀,所以我也就沒用了。
按照老師的建議,增加了纖維含量高的果蔬雜糧,同時結合推拿,食療裸酸奶拌沙棘籽油,酸梅泥等,後面還有果蔬粉,水蘇糖等都有堅持吃。
(有助便秘的營養素和食物搭配)
改善起來也比較快,孩子本身是因為消化差,腸道宿便堆積導致便秘加重,長期下來容易對身體產生毒素,這個時候要先儘快加快腸道蠕動,把宿便排出體外減少傷害,再通過日常飲食調整和營養素的助力,去綜合提高腸道功能,這樣才能讓便秘有根本上的改善。
孩子有症狀一定要用正常的方法儘早調理,雖然人體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畢竟孩子小,一點小小的傷害都需要很久才會恢復,而且時間越長對孩子影響越大。畢竟孩子的發育每一天都很關鍵。
我深刻感覺到,人是一個複雜的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調理也需要綜合性的來,要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接受到更多營養知識後,才發現自己以前很多都是錯誤的觀點,幸虧我的孩子得到了正確的糾正,也慶幸我沒有固執到完全不接受超出認知以外的東西,還好......一切都不晚。
三、生病好了只是病好了,
身體功能並沒有恢復,需要及時調理
生病就好比颱風來了,等颱風走了的時候,就會留下會颱風破壞的痕跡,等著人去修理;
同樣生病後好了,只是症狀沒有了,但生病本身造成的機體損傷還在,需要後面慢慢去「修復」。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兩種營養素:
1.關於益生菌
根據幾次就診的情況來看,目前大多兒科醫生基本都沒有太大的病後修復的調理觀念,很少有醫生開抗生素後建議補充益生菌的,之前我也是看了一些科普給孩子補充了一些,但是並沒有補充到位。
有一些比較好的益生菌外包裝上會看到建議「服用抗生素需與益生菌隔開兩小時」的字樣。
因為吃了抗生素,抗生素在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會把益生菌殺死,所以商家會這樣建議。
老師之前文章里也寫過,在人體的腸道最上面的一層是腸道黏膜,粘膜上面還有一層黏液層,益生菌有助於刺激腸黏膜分泌黏液,增強腸道屏障抵禦病菌入侵。沒有了益生菌,腸道的黏液層很容易被破壞,腸道粘膜就暴露在外,就會受到損傷,這時候就容易便秘或者腹瀉。
所以如果服用了抗生素,兩小時以後應該要服用益生菌,同時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停用抗生素後益生菌需要堅持繼續服用一到兩周時間,這樣才有助於腸道菌群恢復。這也是我之前沒有做到位的地方,寫給大家注意(當然要選擇合適的益生菌)。
(有助便秘的營養素和食物搭配)
2.認識到鋅的重要性
之前一直以為孩子不愛吃飯才需要補鋅,看過那麼多文章和科普才知道,鋅對免疫、腸道、生殖等多個系統都有重要作用,缺鋅會表現為免疫低下,反覆感染,發育慢且容易消化不良。我家娃就是典型呀。
所以這個過程中一直在用食補的方式補充,對孩子消化,腸道修復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過程反覆,需要堅持
過程中可能會有反覆。
這個是老師在一開始就提醒過我的,還好我也有心理準備,因為孩子便秘問題困擾很久,調理過程中也出現多次反覆,好在總體是在往好的方向走,要知道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有記憶性,一定要堅持打破這種故有的記憶,新的循環才會形成,並不容易,沒有哪一種產品或者一種方法可以一勞永逸。
感覺很多家長都還是我最初的那些觀點,有病就吃藥,有用的藥就是一吃就好,吃了沒改善的就是沒用,把這種想法也帶入營養素,希望吃吃就一定都是滿意的結果,但要知道人的健康受多方面的影響,同樣的東西不同人身上可能都有不同反應和效果,而我們需要確定的是正確的方向。
因為不理解,可能有時候家長也難有信心」堅持」,尤其是效果不明顯家人還不理解的情況下,更容易動搖。
所以,更多時候我們要弄懂原理,這樣才能更有利於我們在過程中堅持。
以上我是通過學習和實戰下來後的一些個人感想,有點囉嗦感謝看完。大半年時間看起來有點長,但是對於快速發育的孩子來說,這個時間階段還是很關鍵的。
老師有句話我一直放在心裡鼓勵自己:只要方向對了,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也送給其他正在被孩子消化等問題困擾的媽媽們,找准方向認真堅持就對了。
作者:藍弧,10年專注營養領域,擅長寶寶科學喂養和疾病的輔助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