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之間聽課,到底聽什麼、記什麼?

2019-12-02   成長說



聽課是一種對課堂進行仔細觀察的活動,對於了解和認識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對新教師而言。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聽課時,要特別注意去品悟師生教和學的方法與技巧。


其中,應注意品悟教師如何運用並組合教法;要特別留心品悟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類型、學習心理、學習方法和認知規律。今天無憂君為各位老師分享聽課時需要掌握的原則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01

「聽」課的結構


課的結構是指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型不同,課的結構也不同。新教師在聽課時,首先要看的就是別的教師是怎樣安排課堂結構的。


  • 教學目標在何時採用何種方式呈現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 如何通過課堂提問使學生有意識地從認知結構中提取相關的舊知識,並激活舊知識;
  • 怎樣創設教學情境,導入新課的教學;
  • 怎樣通過簡明、準確、生動的語言系統呈現新內容;
  • 採用何種方式完成對新內容的鞏固;
  • 如何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加強知識的應用與遷移。


除了注意每個環節的實現方式,還要注意時間安排,否則就會出現一節課「前緊後松」或「前松後緊」的不合理狀況,使課堂結構顯得不夠嚴謹。


02

「聽」重點難點的突破


一節課的重點難點能否突破,標誌著這節課的成功與否。


重點內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講述詳細所占篇幅大;或是歸納的結論、規律所占地位突出。難點是指大部分學生難於理解、掌握、運用的部分,有來自教材的難點,也有來自學生的難點。


聽課時就要聽教師是怎樣縱橫聯繫學生已有知識舉例說明,化難為易、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這些往往是他們積累多年教學經驗的所得。


03

「聽」板書及教學媒體運用


一般說來,板書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增強直觀效果,同時也有利於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此外,板書還具有訓練學生的隨意注意的主動性,便於課堂小結和課後複習等功能。


教學媒體是對教學起輔助作用的。恰當運用媒體,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教學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媒體運用不是多多益善,先進的媒體未必收到良好效果。


所以聽課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看人家是如何選擇媒體的、運用是否行之有效。


04

「聽」課堂的氣氛


課堂氣氛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景氛圍。這種氛圍如果是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個好的教師能夠創設一種愉悅、和諧、充滿人文情懷的課堂氛圍。


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能夠平等對話,完成情感交流;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能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和時空;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會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教師是通過何種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是以激情感染學生,還是用親切的語言鼓舞學生?這些都是新教師聽課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有時年輕教師在課上也鼓勵學生參與活動,但師生低層次的信息交流過多,看上去挺熱鬧,其實學生並沒有真正或來得及思考,像「是不是」「對不對」「就是說」「什麼」等。


感覺有些問題是明知故問、目的性差,這實際上也是限制學生思維的「課堂霸權主義」。


有時老師讓學生討論問題,教師往往游離於學生之外,有時在頻頻看錶,感覺上是在等時間。


05

「聽」教學細節


細節,往往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流露,有經驗的教師舉手投足間都能體現出優良的教育意圖,一個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青年教師往往不太注意或浪費潛在的教育資源。


細節一:對學習有困難的那部分學生。


有經驗的老師經常用「試試看」「還沒準備好?」「還有沒有要補充的」「還能不能再完善些」等非常有人情味兒的言語,讓這一部分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真心關愛,體現了面向全體,以人為本的真諦。


細節二:有的教師在叫學生時用「請」,同時掌心向上,像托起太陽一樣的手勢。


從這一舉動中,透著老師對學生尊重和期待。


06

「聽」閃光之點


一節課聽完了,哪怕從整體上來看是失敗的,只要我們認真去捕捉,至少都會有一兩個閃光點。


一般的公開課,也多有靈采飛揚的機巧之作!有哲人曾說,世上最聰明的人是那些善於發現別人長處,並能學習別人長處,最終使其變為自己的長處的人。


因此,我們在聽課時,一定要首先抱著一種虛心學習的態度,要積極調動自己敏銳的眼光,善於去發現人家課堂上的每一點閃光之處,然後慢慢品味,細細揣摩,再將其拿到自己的課堂上去實踐印證,這樣久而久之,自然會功力日進。


1.聽課後的反思、總結


聽課後,要認真思考。一節課的好壞,不同時期、不同學科有不盡相同的標準。此外,一堂好課還要做到:要有科學性。


這裡的科學性一指呈現的材料、知識、觀點必須是正確的;二指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否準確,是否體現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就是幫助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其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教師對教材為何這樣處理?換成自己該如何處理?教師是怎樣把複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自己應怎樣對「閃光點」活學活用?


思考之後,記下其得失優劣,寫下我反思之法、借鑑之道,並和自己的備課思路進行對比分析,大膽地去粗取精、揚長避短,寫出符合自己特點的教案,並付諸實施。


2.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新教師在聽課時,要特別注意去品悟師生教和學的方法與技巧。新教師應注意品悟教師如何運用並組合教法;要認真品悟教師如何去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看不同類型的學生在自主學習上,普遍存在著哪些優勢與問題,為有效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積累經驗。

-end-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