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出現的這次疫情事件,還在持續發展中,截至4月23日,哈爾濱本土又新增3例本土病例,具體這次疫情涉及的感染人數有多少,目前還無法明確判斷,很多朋友在傳「一傳71」等這樣的話,實際上,美國回來的韓某真的是這次疫情的源頭嗎?從目前的公布信息和調查信息來看,只能說還不確定。
簡單梳理一下此次的疫情情況,按照公布的疫情鏈條情況,此次疫情首先出現的是家人間的傳播,然後因為聚餐,導致了家中老人感染,其後老人入院治療,因為醫院的防控措施不利,導致院內多名工作人員、陪護人員、同病房病友、病友家屬,之間形成傳播鏈,以致出現了多人感染,甚至有4800多人需要隔離、檢測的問題。
那麼從美國歸來的「韓某」到底是不是病毒傳播鏈的源頭呢?從目前可以獲取的消息來看,只能說有這種可能性,但也存在很多的疑點。目前韓某的行動軌跡也已經摸清了,我們來簡單梳理一下:韓某從美國歸來,沒有集中隔離,居家隔離14天,進行過2次核酸檢查,抗原抗體均為陰性,後去到過上海做手術,然後回到哈爾濱與家人共同居住,在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對韓某的情況進行了複查,發現其IgG抗體為陽性,確認其為既往感染者,在官方的發布會上稱:韓某可能通過電梯傳播病毒感染樓上鄰居曹某,或樓上樓下鄰居之間的房屋結構,也存在病毒傳播的可能性。但這樣的信息,如果我們稍加思考,就會覺得經不住推敲,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有以下這些疑點呢——
1. 韓某是既往感染者,病毒抗體為陽性,核酸檢測為陰性,按理說已經不帶病毒,如何具有傳染性?
2. 韓某如果具有傳染性,她來往上海,居家和家人共同居住期間,如果她能夠傳播病毒,為何目前上海沒有發現新發的本地病例,為何她密切接觸的家人目前也沒有確診,而是與其上下樓鄰居,也沒有密切接觸的情況下,感染了新冠病毒呢?
其實要弄清這些事並不難,為什麼不在排查的過程中,對韓某的居住環境,電梯進行採樣檢測呢?如果她的居家環境中存在新冠病毒,則證明雖然韓某體內抗體陽性,但她仍然有帶毒的可能性,如果電梯內帶毒,則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韓某居家產生的病毒污染,另一種可能則是曹某感染後引起的電梯內病毒感染。當然更大的可能性是,因為疫情的發生,電梯被消殺後,已經檢測不到病毒了。
我們可以這樣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負責調查這次疫情源頭的「偵探」,面對這樣的一些情況來分析,韓某是病毒源頭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隨著疫情的不斷擴展,目前調查源頭已經不是重點了,如何把密切接觸者儘量的排查出來,做好檢測和隔離,儘量的識別感染者,才是目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從目前的疫情報告數據來看,新增確診人數已經有減少的趨勢了,希望這樣的勢頭能夠保持下去,排查也能夠儘量做得全面一點。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疫情,其實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對疫情的忽視,思想上的大意,才是此次疫情發生的源頭,也是對我們全國疫情防控的一種警醒,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1. 在目前國內疫情形勢一片向好的形勢下,我們老百姓是否能夠徹底放鬆了?去飯店大規模的聚餐等活動,是否仍然要充分的注意?個人防護是否仍然要做好?一時大意,造成的危害,可能比此次的事件小,但也有可能比此次的事件大。
2. 核酸檢測的準確度問題如何保證,為何經過四次核酸檢測,才確認韓某是既往感染者?這樣的核酸檢測準確度,如何保證準確排查境外人員的感染可能性?是檢測試劑的質量問題,還是取樣檢測人員操作不規範的問題?這些都值得我們重點注意。
3. 作為高風險的醫院內部,如何控制排查疫情,是更加專業和值得探討的問題。為何入院的陳某,都已經出現了發熱症狀,還不及時的進行核酸檢測,而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病毒的傳播對於整個醫院的影響有多大,對於住院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的健康影響有多大,對於防疫的公信力的影響有多大,是難以預估的。是否可以對收治病人進行甄別,需要緊急救治的,積極救治,擇期手術的,結合情況進行收治,不管是緊急收治還是擇期收治,都做好核酸檢測,及時的發現病毒傳播的可能性,是不是會更好更安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