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貝貝豆育兒課堂(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生過孩子的媽媽們,一定都聽老人念叨過,要好好坐月子吧?
雖然老一套的諸如月子期間不能洗頭、只能吃雞蛋紅糖小米粥之類的坐月子方式,逐漸被科學坐月子方式所替代,但媽媽們坐月子期間,需要注意的事情還真不少。
不同的生產方式,有不同的月子注意事項。
最常見的生產方式,就是順產和剖腹產:
- 順產的媽媽,引發併發症的幾率和種類都會小很多,後續養護相對比較容易
- 但對於剖腹產的媽媽來說,分娩就是一場開刀手術,要注意的地方就會更多
只有在月子期間調養好了,寶媽才能不留「月子病」,尤其是剖腹產寶媽們更應該注意。
月子期間這幾種行為,對於剖腹產媽媽來說是「禁忌」,千萬不能碰
「長期臥床」不可取——
對於剛下手術的剖腹產媽媽,醫生會叮囑暫時不能用枕頭、保持平臥,這是因為要避免壓迫傷口,24小時之後,醫生會幫媽媽拔掉尿管囑咐媽媽下床走動。
這個時候,媽媽一定不要因為怕疼怕痛而偷懶,此時適當走動可以促進排氣,也更有利於子宮的恢復。
長期臥床有可能造成排氣失敗,造成腸粘連,術後沒有排氣是不可以吃飯的。
「過早或不用收腹帶」也不對——
收腹帶可以幫助孕媽體形恢復,在排凈惡露、緩解腹痛、恢復子宮和傷口上也有一定的好處。
但對於剖腹產的媽媽來說,收腹帶的使用不能像順產那樣過早,一般是在產後一到兩周開始使用,這樣可以避免在活動時牽扯到傷口,促進傷口癒合。
而使用太晚或者不用收腹帶的話,等待媽媽的可能就只有以後「大而松」的肚子了。
「惡露異常不上心」是錯的——
惡露不論順產後還是剖腹產後都會出現,媽媽在月子期間,一定要注意觀察自己的惡露排出是否異常。
對剖腹產的媽媽來說,一般情況下惡露顏色會隨著身體康復逐漸變化,由一開始的鮮紅色轉變為粉紅色,再呈現黃白色,而鮮紅色惡露排出時間一般會持續一周左右。
如果媽媽觀察到自己排出的惡露長期發紅,且量比較大時,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感染或者其他風險發生。
除了「禁忌」行為不能碰,這4大方面,剖腹產的孕媽也要注意
- 吃飯要清淡、有營養
生產會使媽媽元氣大傷,那麼在月子期間補充營養就變得至關重要,但是剖腹產的媽媽在飲食上格外注意:
不能吃發物,避免傷口惡化,不能吃涼性食物,避免傷口難以癒合。
月子期間的飲食,應該清淡並且營養均衡,小米粥、湯類適合術後第一周吃,隨後可以適當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來進補,同時也要適量吃一些蔬菜等粗纖維食物,來促進腸胃蠕動。
- 喝水是頭等大事,不能忘
喝水是一件看起來很平常,沒有什麼可說的事情,但對於坐月子的媽媽來說,喝水算得上大事情——一定要多喝水!
雖然媽媽在產後偶爾會在地上走動幾步,但因為擔心牽扯上傷口或者太過於疼痛,運動量有限,此時多喝水可以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另外也有利於哺乳。
- 「拉粑粑」也有技巧
產後便秘,是個羞於啟齒但又切實存在的問題。
剖腹產的媽媽,因為手術時麻藥的作用,腸胃蠕動變慢,再加上「卸貨」後沒有了壓迫,而術後身體虛弱,運動量大大減少,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便秘。
這個時候建議媽媽:上廁所是採用蹲姿,或者在腳下墊一個小凳子,這樣會有助於排便。
- 「睡不好」是你沒找對姿勢
基於剖腹產後手術傷口的存在,在很長一段時間怎麼睡會成為一個問題。
許多媽媽不耐疼痛,覺得怎麼睡都疼,不敢亂動生怕牽扯到傷口,平躺又難忍子宮收縮帶來的痛感。
醫生建議:剖腹產的媽媽在術後平臥期後,採用側臥睡姿,同時可以在身後支撐一個高且柔軟的東西如被子、毯子等。
剖腹產的媽媽要健康地坐月子,避免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
今日話題:寶媽們,你是剖腹產嗎?你覺得還有哪些禁忌,不能碰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PS: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LJtHMBd8y1i3sJr1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