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年輪故事計劃的第143篇原創文章
「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誰?還不都是為了你。」《小歡喜》中童文潔的這句話道盡了父母操勞的一生。
臨了臨了,孩子大了,本以為能過個幸福晚年,結果跳個廣場舞,受盡擾民的非議,想上老年大學,那更是堪比春運,一票難求。
據統計,中國50歲以上人口達3.25億,但僅有2.4%有機會進入老年大學,剩下大量的長者只能呆在家裡,或者零散的參加一些活動,焦慮、抑鬱、價值感缺失普遍存在。
樊登年輪學堂創始人潘丹青,之所以要創立年輪學堂,就是希望與樊登老師一起,在推廣全民閱讀之外,讓50後/60後/70後的生活變得更有意思:通過攝影、書法、朗誦等豐富的線上課程,和攝影比賽、故事沙龍、舞台秀、讀書會等多彩的線下活動,讓長者在手機里、在家門口就可以收穫精彩的生活。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談起年輪學堂的創立過程,潘丹青這樣說到。
放棄千萬營收項目,重新出發
創業是潘丹青一直以來的堅持,即使畢業後入職中華英才網,並很快做到了KA經理的職位,但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創業。
而「做有價值的事」更是他一直以來的堅守,就像幫青少年做意志力訓練,孩子們真切的改變便是最大的收穫;就像是作為核心發起人,兩年,100多場活動,在創新工場旁邊為青年創業者義務舉辦創業沙龍,創業者眼中的純粹,改變世界的豪情,感染著每一個人。
也是在這個時候,潘丹青第一次結識了樊登老師。彼時樊登老師正在推廣全民閱讀,雖然稚嫩到剛在西安起步,甚至公眾號都剛剛開通,但卻已經走在正確的路上。
「我的正確的路是什麼呢?」
當時潘丹青剛結束了一個價值千萬的創業項目,迷茫於什麼才是有價值的事,什麼才是正確的路。
留學、沉澱、思考。
潘丹青遠赴美國留學,看了很多,思考了很多,甚至一度做起了一個營收非常可觀的新項目。當時做的跨境美妝項目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不論是市場還是資方都非常看好。
但有一天下班前的一分鐘,潘丹青問自己的合伙人:「如果我們這家公司讓你做五年十年,你願意嗎?」
於是,重新出發,找正確的路。
一個兒子的樸素願望
這個時候,潘丹青已經是一個兩歲女兒的爸爸,他55歲的媽媽也時常會參與到孫女的教育中。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想教女兒學彈尤克里里,沒想到媽媽很感興趣的在旁邊看,既想學,又有點害羞。
「既然媽媽感興趣,為什麼不讓她嘗試一下呢?」媽媽年輕時實際很喜歡音樂,但一直為了家庭操勞,始終沒什麼機會。
沒想到,媽媽很快就學會了演奏一首曲子,看著手機存著的女兒跳舞,媽媽伴奏的視頻,潘丹青為能通過這樣一件小事給媽媽帶來快樂而感到高興。
潘丹青本身很喜歡研究心理學,在不斷深入了解心理學後,發現在心理學上,有個「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階段」理論,第八階段是指50歲以上,稱為成熟期,需要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衝突。
就像是自己的媽媽,前半生一直很操勞,但隨著工作和社交圈減少,卻被困在了周圍的小圈子裡。
這個階段的時間在人的一生中是最長的,但我們卻發現少有人為他們提供好的服務。
父母們為孩子辛苦操勞了一生,晚年卻陷入了或疲於奔命或無所事事的尷尬境遇,甚至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們值得更精彩的生活。
也是在這個時候,重遇樊登老師。當時樊登讀書有著大量的中老年書友,但樊登老師也發現,單純的學習並不能幫他們解決問題和困惑,他們期待新的產品。
於是,一拍即合。
我們要做一款為長者們帶來智慧、快樂的產品。
對於這個尚在襁褓中的產品,樊登老師為他取名「年輪學堂」,希望歷經歲月洗禮的長者們能夠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做家門口的興趣大學
項目啟動早期,潘丹青和團隊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拜訪專家學者,請教行業同行,走訪父母長輩。
整整5個月的前期準備,潘丹青和合伙人拜訪了上海、北京等地數十位專家教授,看了國內外700多篇研究中老年人的報告,跟上海復旦大學的社工系和心理學系的老師探討了目前最新的一些實證研究,研究了目前國內做中老年行業的各種先驅項目,統計了線上30多個自媒體大號的內容,訪談了超過150多位長者。
他發現,現在市面上比較成功的產品,只不過解決了長者的一點需求,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問題和困惑。娛樂也好、學習也罷,都是表象。
團隊組建過程中也發現,行業內大量人才缺乏對父母長輩的關注,既沒有好的內容,也沒有好的模式,只是很粗糙的提供了一些產品服務。
一次難得的機會,潘丹青得到了拜訪北京一位心理學教授的機會,連夜搭高鐵從上海到北京請教,甚至因為天氣太冷導致手機關機,差點錯過跟老師的見面。
也是因為這次的拜訪,從老師分享的大量中老年心理學的案例中,潘丹青提煉出了「健康焦慮、孤獨感、價值感缺失」三大核心問題。
隨之而來確定的,是基於學習和社交,確定為長者提供專屬學習內容和社交場景的產品模式,增強長者的自尊水平和價值實現。
潘丹青覺得,年輪學堂要做的,是降低長者們獲得美好生活狀態的成本,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而不是只能跳廣場舞,報老年大學,或者使用市面上參差不齊的服務產品。年輪學堂要做長者家門口的興趣大學。
目前樊登年輪學堂已經搭建起「年輪學堂、年輪活動、年輪舞台」三大產品矩陣。
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從項目啟動到現在,年輪學堂正好1周年。
從課程第一個畫面的錄製到現在6000分鐘以上內容的上線;
從第一批100個產品體驗官到現在的10萬+用戶;
從第一版微信小程序上線到現在疊代升級了10多個版本;
從第一場線下活動到現在遍布全國60多個省市年輪分院的不間斷長者主題活動;
太多的第一次。
現在,年輪學堂不僅內容播放量超過1000+萬次,得到了樊登、蔣大為、王士祥等老師的支持認可,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多個學校退休機構100多位教授的支持,同時也吸引了國內頂級投資機構的投資意向。
但就像樊登老師說的,「給我們帶來心流的,不是財務指標和資本市場,而是一張張笑臉和感動。」
「收穫了第一位外國用戶,收穫了越來越多的正面反饋,這就是年輪學堂的價值所在。」
經過一年的打磨完善,年輪學堂趨於成熟,除微信小程序外,App也已經正式上線。
最後借用樊登老師的一句話,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把年輪學堂當作一個小程序,就會覺得1年365塊錢很貴,如果把它當作父母的一個聚會場所,一間心理診所,一個家庭顧問,一群有正能量的朋友,這365塊錢簡直比挂號費還便宜,甚至比不上一頓火鍋錢。我們一直在逐步提高產品內容和服務質量,相信會給你帶來可以感知但不可以度量的改變。
我們始終堅信,倡導年輕人關注父母學習成長沒錯,終身學習沒錯,為長輩提供與時俱進的文化娛樂內容沒錯。相信你的家人,相信學習本身!
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帶著父母一起適應新世界!
如果您喜歡這個故事的話,不妨轉發收藏,讓身邊更多的朋友看到。
受訪者:潘丹青,撰文:雲飛揚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點擊了解更多,讓你的生活更有意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sNOJG8BMH2_cNUgSJ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