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有群里的姑娘說看了一篇最近朋友圈很火的文章叫《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問我這個觀點對不對,那還用問,我肯定是不認同這個看法的。
說嚴重點,不僅不認同,我還很討厭這類「跟孩子有仇」的教育觀點。
這個觀點特別符合上一輩人普遍的教育理念: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等。
他們認為學習=正事兒,正事兒=痛苦的事兒,其實說到底,這些人才是打心眼裡厭學的。他們其實覺得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但他們的認知偏差讓他們覺得:玩=不務正業=墮落=一事無成=廢人。
人的認知能力有深度和廣度兩個範圍,支持這些觀點的人怕是對於人生、對於學習、對於玩這三件事認知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他們覺得人生只有一個標準公式就是:通過痛苦的學習最終達到成功。
2
我記得很久以前還有一段時間很流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觀點,但是反觀這幾年,反而家長們的焦慮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提倡「雞血教育」「狼性教育」。
以前的孩子上了小學才開始套上枷鎖,現在的孩子怕是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開始同輩競爭了。
好多家長覺得孩子只喜歡瘋玩、垃圾食品、電視、遊戲,而對於健康的食品,任何和提高智力、能力有關的活動都不感興趣。
首先,要糾正一個思維誤區,其實:玩遊戲是一件非常需要腦力和動手能力甚至社交能力的事情。無論是小嬰兒看似無意義的敲敲打打,還是大一點孩子的過家家或者是玩電子遊戲,都是智力活動。
一位在58同城做育兒師的朋友跟我說家長之所以覺得玩是無意義的,大概是因為覺得「玩」不能直接產生效益,比如,不像會洗襪子,或者會解數學題、認識英文單詞,甚至不如孩子見到陌生人會叫一聲「阿姨」那樣有價值。
但實際上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來說,玩,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玩甚至也是學習知識、技能的最主要的途徑。
如果你的孩子貪玩,很好;如果你的孩子經常一動不動的坐那裡發獃,那才需要警惕。
而對於垃圾食品和健康食品,我覺得家長們先需要捫心自問一下:你自己難道不喜歡垃圾食品嗎?
人類對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的無可抵抗幾乎是刻在基因里的,除了厭食症,誰不喜歡這些?
3
我們也可以再回憶一下,如果你一周吃一兩次次垃圾食品,是不是會覺得很爽,但如果讓你頓頓都只能吃垃圾食品,堅持一個月甚至兩個月,其實我們的身體是會不舒服的,甚至會渴望低鹽低油、低熱量的食物。
只要我們的代謝和心理沒有出現問題,基本上不會有人長時間只沉溺於垃圾食品。再說了,成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暴飲暴食其實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口欲」,而不是真的身體需要。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除了本身代謝有問題的寶寶,剩下的幾乎都不會長時間沉溺於垃圾食品。
而有些孩子之所以沉溺大致上有兩個原因:
還有的家長會把孩子喜歡吃糖等同於孩子會沉溺於吃糖,甚至會飯都不吃了只吃糖。這其實純粹是成年人的投射,糖吃多了嗓子會不舒服,甚至口腔都會不舒服。
孩子喜歡糖,不代表孩子傻,如果忍著喉嚨痛和口腔痛都依舊不能停止吃糖,那就不是在享受甜味兒了,而是孩子有更強烈的心理需求通過吃糖在滿足,以至於他可以忍受生理的不適。
而喜歡看電視這件事,有趣的電視節目誰不喜歡呢?最近多少人天天熬夜追劇,爭當「現女友」我就不說了,大家心裡也有數。
對於孩子來說,電視也是一個很棒的信息來源,甚至包括孩子自己操作遙控器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兒子甚至還因為痴迷於植物大戰殭屍,自主認識了這幾個字,用拼音搜索的時候都不用我幫忙,自己完全可以操作。
難道只有把孩子按在桌子前面去一個一個的指著字去讀去認才叫學習嗎?
4
還有很容易讓家長焦慮的就是孩子的物慾。
孩子喜歡買玩具,就像成年人喜歡買衣服喜歡吃美食喜歡旅遊喜歡打遊戲是一樣的,不能因為他是孩子,他不賺錢,你就認為他應該無欲無求。
當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漂亮到蛋糕、美麗的衣服就兩眼放光,這個時候家長仿佛看到了孩子的陰暗面一樣。立刻就會聯想到這孩子以後會貪得無厭,沉迷物質,不思進取甚至敗壞家門。
這其實是典型的投射,家長自己心中住著一個怎麼也滿足不了的孩子,這個貪得無厭的孩被他自己深深地排斥和厭惡著,所以一旦自己孩子表現出對物質的渴望,就會激起他劇烈的厭惡。
而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也會形成一種對物質的執念,仿佛給了家長驗證:你看吧,這孩子就是不能慣著,不能什麼都滿足,果真一旦讓他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就變得一塌糊塗,還是得我來管。
被充分尊重和理解的孩子,即使你做不到事事都滿足他,他也會有很好的發展。
而真正身心發展會受阻的孩子,就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自己的願望和需求被否認太多次,以至於逐漸都失去了自我。
有的孩子會在青春期徹底大爆發,跟父母激烈的對抗,甚至不惜毀掉自己的前途來對抗,有的孩子就一路沉默下去,早已忘記了自己是誰,只是到應該做什麼,而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然後用同樣刻板的方式養育自己的下一代。
其實父母不認可孩子想要快樂的願望,歸根結底是沒辦法認可自己的願望,但凡是想要追求快樂,就被自己認為是不思進取的,墮落的,甚至可恥的。
堅定的認為只有痛苦才有意義的人,大概會真的如自己所願,一輩子都很痛苦。
但意義是什麼,就不一定了。翻看58同城本地服務,有很多當地的育兒師信息,在這裡或許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路人,或許這裡能為你解除些許的擔憂。